摘要: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存在著許多缺陷,例如語文課堂的知識學習浮于表面,語文課堂的體驗也比較被動,在進行語文課堂的學習活動的時候效率不是很高以及教師在進行教學上的評價的時候,都只是進行形式上的工作,而沒有深度的進行思考等等。要想要改變目前小學課堂所存在的問題,就要進一步的高效進行語文的深度學習,教師也要針對不同的單元主題設(shè)計更多的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活動來進行持續(xù)的評價和反饋,確保階段性的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對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深度學習;實踐路徑
深度學習的意思是讓學生進入深入思考的狀態(tài),這種學習模式可以幫助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近階段深度學習的學習模式逐漸受到了各個學校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也為小學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也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深度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很有幫助,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還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拓展?,F(xiàn)階段我國小學教育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對于于學生深度學習的引導(dǎo)是十分有必要的,也能夠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由此看來,小學的語文教師對于深度學習的方式和途徑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當前深度學習的教學誤區(qū)
盡管現(xiàn)在對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教學活動開展的十分熱烈,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對于這種學習模式認識的還不夠深刻,他們并不理解如何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來進行深度的語文教學。因此,他們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教學模式上的偏差,最終導(dǎo)致教學效果不良,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現(xiàn)階段的基礎(chǔ)教育越來越開始注重對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學習模式的培養(yǎng),教師們在進行課堂活動的安排的時候進行了全面的設(shè)計,為整個課堂安排了十足的內(nèi)容,也會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設(shè)計了相對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能夠獲得更多的理論知識。雖然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一堂課不僅需要有豐富的內(nèi)容,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效率,如果教師一味的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強行塞給學生,就會導(dǎo)致學生獲得過多的知識,而沒有具備足夠的學習積極性,導(dǎo)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影響學生整體的成長。首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到了過多的知識,就會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受到?jīng)_擊,此外,如果學生接受了過多的理論知識,超過了他們本具備的知識容量,就會導(dǎo)致他們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甚至會導(dǎo)致本身能夠接受的理論知識也無法有效的吸收。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會影響學習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是一種沒有效果的教學活動。眾所周知,學習者擁有著不同水平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因此不同的教學方法也能夠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果,深度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就更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者需要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來與之相匹配,這也就是所說的因材施教,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果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那么深度學習反而會導(dǎo)致對于學生的幫助是類似于揠苗助長式的幫助,讓整個教學過程都顯得非常的牽強和別扭,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
二、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路徑
(一)貫通課堂內(nèi)外,注重知識的遷移運用
如果想要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要讓學生掌握更加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利用他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所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一個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加以重視,要將語文知識的實用性與理論性相結(jié)合,并且將課堂內(nèi)外連接起來,引導(dǎo)學生利用所學的課本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知識有一個良好的使用途徑。要知道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并不是他們學習的最終目的,他們還需要將所學得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去進行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成為學生的加油站,幫助學生打好基礎(chǔ),并且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dǎo),讓學生獲得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課堂內(nèi)外相連接,努力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語文知識用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就比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的時候,可以將閱讀相關(guān)的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將各種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融合進來,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chǔ)上,從課文中總結(jié)歸納出一系列有效的閱讀方法,并且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將這些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這樣就可以將課堂上所掌握的閱讀方法來進行課外閱讀,將課堂內(nèi)的知識遷移到課堂外,在這個運用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吸收,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重視深層次知識和深度過程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深度教學的時候需要教師首先掌握深層的知識并且要將深度知識傳遞給學生。許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都只注重課本基礎(chǔ)知識,而忽略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這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缺少了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的正確引導(dǎo),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更好的獲得成長。要想獲得深度學習就必須要教師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要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加以重視,從而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dǎo)。
參考文獻:
[1]計宇; 李廣.促進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教學設(shè)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9(02).
[2]趙欣欣.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構(gòu)建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9(12).
作者簡介:肖自勤,女,漢族,1972年2月12日。四川樂山。樂山市城南學校。學歷:大專,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