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以前語文課堂較少關注學生表達能力的問題,建議教師利用“課前三分鐘展示”培養(yǎng)學生敢于說話、會說話的能力,從而為學生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前三分鐘展示 口語表達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3-0122-02
語文教學其實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是語文教師一直以來在不斷探究的課題。葉圣陶先生曾說:“平常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笨梢?,培養(yǎng)說的能力和寫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點和難點。如何讓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樂于表達?筆者認為,“課前三分鐘展示”的學習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下面,筆者將簡單闡述在小學語文課進行“課前三分鐘展示”的做法。
一、小學語文課“課前三分鐘展示”的活動原則
(一)全員參與
在開展“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之前,必須讓學生有全員參與的意識。可以采用小組展示、個人按學號輪流展示等方式,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展示中。剛開始展示時,學生可能會不好意思進行獨立展示,對此,教師可以先把班級分組,二到四人為一小組,小組合作進行選材,然后分工進行展示。這樣可以對那些不善于表達的學生產(chǎn)生激勵效果,鼓勵他們敢于表達,勇于展示。不論是小組展示還是個人展示,教師必須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進來,不要讓個別學生產(chǎn)生僥幸心理。用集體去規(guī)范個人,能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率,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課堂激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痹谶M行“課前三分鐘展示”時,尤其是剛剛開始進行時,教師必須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以及通過語言激勵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剛開始進行展示時,有的學生可能會羞于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教師不能用負面語言去打擊這樣的學生,而應該用煽動性語言引導其他學生給這些學生信心和鼓勵,并用贊揚的語言幫助這些學生找到信心,下一次展示時他們就不會對講臺產(chǎn)生恐懼。
有效的獎勵機制可以激發(fā)學生“課前三分鐘展示”的參與積極性。在有了明確的、有層次的獎勵機制后,為了獲取更多的獎勵,學生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會在選材時注意收集更全面的信息,也會在展示前進行充分的口語表達練習,因此展示效果就會更好。
(三)循序漸進
在對“課前三分鐘展示”的形式提出要求時,教師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不能過分拔高要求,提出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要求。在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時應從易到難、從短到長、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單篇文章到整本書,漸次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在學生熟練掌握低層次要求后再提出較高層次的要求,不讓學生對口語表達產(chǎn)生畏難情緒,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二、小學語文課“課前三分鐘展示”的具體形式
(一)古詩賞析
鑒于學生年齡比較小,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不強,以及無法準確說出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因此我校在開展“課前三分鐘展示”訓練時,先讓學生從課內(nèi)的古詩入手,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其試著說一說從古詩中體會的道理,從而達到口語表達訓練的效果。
在完成了課內(nèi)古詩的品評賞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收集課外的古詩,然后按照課內(nèi)古詩展示的方式進行展示。因為有了第一階段口語表達的基礎,學生在進行展示時只需要思考、組織語言說出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并沒有超出其自學范圍,因此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二)習作互評
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至六年級每單元都有一篇習作,每次習作完成后教師都會進行習作講評,而“課前三分鐘展示”則是學生進行習作互評最好的平臺。在展示時,讓學生充當教師,模仿教師講評習作的方式對他人的習作進行朗讀和品評,采用“1+1”或者“2+1”的方式進行品評,即一個優(yōu)點加一個缺點或兩個優(yōu)點加一個缺點。這樣,學生既能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看待別人的習作,也能從客觀的角度點評他人習作中的問題,從而達到訓練口語表達的效果,也能讓學生在品評中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的問題。
(三)佳作賞析
佳作賞析展示是在學生學會利用“課前三分鐘展示”時間進行習作互評后開展的展示活動。這個展示活動要求學生從課內(nèi)習作出發(fā),在課外找到類似主題的佳作在課前三分鐘先朗讀再進行賞析。佳作賞析和習作互評在口語表達上側重點不同的是,習作互評是評同學的習作,既要說習作中的優(yōu)點,也要說缺點;而佳作賞析則是要說清楚這篇佳作的寫作方式以及自己從這篇文章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四)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也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板塊,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課本口語交際的一個主題,自己搜集素材,利用三分鐘展示時間說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與其他同學就該觀點進行辯論,兩人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其他同學當評委進行投票。這種形式的“課前三分鐘展示”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
(五)故事分享
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每冊書都會有“快樂讀書吧”板塊,激勵學生閱讀課外書。學生讀了沒有?如何檢測?這是學習該板塊時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而“課前三分鐘展示”就是最好的檢測手段,它讓學生利用展示時間用自己的話分享書中的一個故事,學生為了有話可說,就會主動閱讀,主動分享故事內(nèi)容。它不僅可以檢測學生是否按要求讀書,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六)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是小學語文課堂“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中最高層次的要求,因為要做到推薦一本好書,就必須要求學生自己已經(jīng)讀完了這本書,并且有所感悟,還要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口語表達。其要求學生熟練開展前幾項展示活動之后,才能進行好書推薦活動。好書推薦可以看出學生的總結提煉能力,以及能否熟練利用口語表達激發(fā)聽眾閱讀興趣的能力。為了能讓好書推薦吸引其他同學的閱讀興趣,學生必須在口語表達訓練上下苦功夫。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從小就好讀書,渴望讀書。通過好書推薦,學生了解了書本內(nèi)浩瀚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小學語文課“課前三分鐘展示”的成效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和語文素養(yǎng),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值得語文教師不斷地探索。學校在開展“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后,發(fā)現(xiàn)成效顯著,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一)提升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讓全體學生得到了有效鍛煉,學生經(jīng)過由淺入深的展示活動訓練,調(diào)動了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敢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又會進一步激發(fā)口語表達的興趣,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二)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不局限于某一種形式,鼓勵學生通過各種形式來展示、表現(xiàn)。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對語文課充滿了期待,并把這種期待轉(zhuǎn)化為學習語文的興趣。鮮活有趣的課外學習與語文學習有機結合,不但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力,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最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要求學生在短短的三分鐘內(nèi)學會充分展示自我。學生要想完成這項活動,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如對于教師規(guī)定的展示形式,學生需要從課本、網(wǎng)絡或者課外書籍等方面收集信息和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獲取大量信息,這在無形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搜集處理能力,達到了鍛煉學生膽魄、拓寬學生知識面、發(fā)展學生個性的目的。學生通過展示活動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作品來朗誦、品評,分析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構思的精巧,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長此以往,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將進入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博覽群書的習慣。
“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標中“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敢說話、會說話;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使學生初步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罢n前三分鐘展示”活動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讓教師發(fā)現(xiàn)了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師生間更好地進行互動。
【參考文獻】
[1]高婷婷.淺析“一周一新”初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新模式[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10).
[2]李琴.“課前三分鐘”,讓語文課活起來[J].課程教育研究,2017(33).
[3]田英.如何巧用語文課前五分鐘[N].發(fā)展導報,2016-12-23(26).
[4]王磊.初中語文課前口語展示活動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趙張琳(1994— ),女,漢族,陜西渭南人,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南寧市奧園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