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摘? ? ? ? ?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高校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逐漸擴大招生比例和辦學規(guī)模。但此現象也伴隨著大學生就業(yè)率持續(xù)降低,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多數女大學生在嚴峻的社會競爭環(huán)境下產生退縮和回避心理,不利于未來發(fā)展。大學生作為相對特殊的群體,在管理方面并未有較大難度,可通過多種方式使女大學生樹立健康心理,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對此,選取1584名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大五人格、認知方式、心理健康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女大學生心理狀況并提出維護建議。
[關? ? 鍵? ?詞]? 高師院校;女生;大五人格;認知方式;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444?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52-0036-02
人才是當前各個領域極力搶奪的重要資源,科學教育帶動民族發(fā)展,人才興旺促使國運昌盛。女大學生作為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中堅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也應受到相應的重視和關注。女生受性別、情感以及其他因素影響,其心理和男生相比更為敏感和脆弱,依賴性較強,其心理健康在未來職業(yè)和家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從多方面分析女大學生人格、認知與心理健康三者關系,不斷提升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某地區(qū)高師院校1584名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20.36歲,有效問卷1536份。
(二)方法
運用五因素人格問卷調查大五人格,該問卷具有高效、簡明等特征,主要測量外向性、友善性、謹慎性、神經質、開放性。同時運用國內外廣泛應用的心理健康量測量女大學生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妄想、精神病性等心理因素。此外,運用相關工具測試女大學生場獨立、場依存等認知方式,共有425人大于等于17分,為場獨立者;共有437人,小于等于10分,為場依存者。上述測量方式以班級為單位,現場發(fā)放調查問卷,待學生填完后及時收回。其中心理健康問卷信度r=0.965,大五人格信度r=0.722,均大于0.7,問卷可信度高。
(三)方法
本文研究運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處理數據。
二、結果
(一)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平均分與標準差分析
數據顯示,本樣本的高師女生強迫、抑郁、焦慮、恐怖五個因子都略高于中國青年常模分數,說明高師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這五個方面需要特別關注。
(二)女大學生大五人格各因子平均分與標準差
數據顯示,女大學生的友善性和開放性得分偏高,說明學生具備慷慨大方、友好、善解人意、樂于助人等個性品質。如果得分偏低,說明學生具備較易懷疑對方和不合作等個性特征。友善性得分高的學生較易形成良好人際關系。其中人際關系是影響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最為重要的因素,所以,友善性與開放性等人格因子在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且正面作用。
(三)女大學生認知方式與心理健康各因子、大五人格各因子的皮爾遜相關分析
數據顯示,心理健康九因素與人格的五因子之間有不同程度的高相關??梢赃M一步探尋兩者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四)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
經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認知方式與scl-90各因子顯著性不高,與大五人格的外向性和開放性顯著性高,外向性t=-2.832**,開放性t=-3.305***,結果顯示,場依存比場獨立表現出更多的外向性和更多的開放性,驗證了場依存性的個體更依賴于外部環(huán)境,更善于覺察,表現出更多的接收和適應外部環(huán)境,在人格特質上就會表現出更多的外向性和開放性。
(五)線性回歸分析
以心理健康各因子為因變量,人格因素有自變量,考察人格與心理健康的因果關系:
從上述數據可得知,人格因素是心理健康現狀的原因,我們一般認為人格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是心理健康水平由于人格因素的影響,也成了某種必然。
三、討論
衡量一個國家文明進步重要標識之一即女性受教育程度。自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女性教育。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女性思想也日益開放,渴望獲得知識和追求個人優(yōu)質發(fā)展,故而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走進大學。女性受教育群體的擴大,也使得社會越來越關注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高師女生強迫、抑郁、焦慮、恐怖五個因子高于中國青年常模分數,與已有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結果相一致。一般女大學生處于17~24歲間,該階段是確立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受生理特征影響,女性較為弱勢,再加上現代女性思想意識與傳統(tǒng)女性思想意識的矛盾撞擊,導致女大學生心理面臨的沖突和問題遠遠多于其他群體。從研究結果得知,女大學生認知方式與心理健康各因素并未有較高的顯著性,但與大五人格中的開放性與外向性則有較高的顯著性,說明女大學生善于觀察且過于依賴外部環(huán)境,能較好地接收和適應外部環(huán)境,從而在人格特質上就會展現更多的開放性與外向性。
女大學生受各種因素影響,其在生活、學習、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會存在心理挫折,并在此過程中引發(fā)心理沖突,上述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重點在于女大學生如何克服心理障礙以及通過挫折磨煉自身抗挫與應對能力,從而使心態(tài)處于平衡與穩(wěn)定狀態(tài)。例如當女大學生遇到戀愛、考試、人際關系等挫折,教師需及時對其引導和安慰,引領女大學生擺脫不良心理情緒,緩解心理沖突。對于學生在受挫后產生的絕望、苦悶感,甚至嚴重的報復心理,可先讓對方冷靜,之后再耐心地為其分析受挫因素,總結經驗教訓。同時指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選取如轉移、補償、升華等積極心理防御機制,還可咨詢學校心理教師,從多方面擺脫困境。毫無疑問,教育引導的關鍵在于了解。女大學生剛入校時就可為其發(fā)放調查問卷或開展心理測試,根據問卷和測試結果建立原始心理檔案,明確學生基本心理健康情況。如果發(fā)現學生存有心理疾患則需及時對其實施指導和幫助,在之后定期調查其心理,將后續(xù)多次心理調查結果和首次檔案記錄結果對比,使心理輔導更具有針對性。
女性和男性相比更擔心自身的心理障礙被他人知曉,雖然很多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室,然而受心理咨詢的偏見以及心理咨詢專業(yè)水平偏低等因素影響,很多學校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對此,高校在設置心理咨詢室之前要先為女大學生科普心理咨詢存在的重要意義,耐心細致地為學生答疑解惑,消除學生心理負擔,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
總之,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是當前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合理分析明確女大學生心理問題根源,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緩解女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女大學生身心愉悅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翼,李群,劉茹君.大學生大五人格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34(2):103-106.
[2]顧壽全,奚曉嵐,程灶火,等.大學生大五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2):354-356.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