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流市西埌鎮(zhèn)坡心小學龍旺分校 陳 秋
語文教師是學生的語言啟蒙教師,語文課堂包含著文化內(nèi)涵和人文情感,語文教師需要更多地去發(fā)展學生的聽課能力,讓學生能夠保持更多、更專注的注意力去聆聽教師的講解,能夠真正擺正自己的姿態(tài),對教師產(chǎn)生更多的尊重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愿意傾聽、學會傾聽。本文意在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地培養(yǎng)。
小學階段的學生會有很強的好奇心理,而且他們的性格是活潑、好動的。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這種性格特點,給予他們特定的形式,讓他們能夠穩(wěn)定下來,聽其他學生的講解。并且在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其他的想法,那么這個時候?qū)W生也就會很著急地舉手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他們是渴望去引起教師的關注和得到教師的表揚。而且學生在這一階段對于傾聽地認識比較少,也不太深入了解傾聽的含義。所以教師應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深入地去教授關于傾聽的含義,讓學生可以在這一階段可以充分了解傾聽。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部編版《秋天》地學習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這篇語文課文內(nèi)容之前可以讓學生去表達、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讓學生在自己的記憶中搜索秋天的相關信息,也想一想在秋天的時候都發(fā)生了什么樣有趣的事情,以及學生在秋天的時候喜歡去做什么?在學生想完之后,教師就可以尋找一位學生進行這些相關問題地分享,那么在選擇這位學生的同時,教師也要去安撫其他學生的情緒,告訴其他學生在這位學生回答的時候,要保持集中的態(tài)度認真去聽。并且要和其他學生解釋傾聽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學會傾聽就代表是尊重別人。教師將傾聽的意義與學生們講一講,讓學生在心里能夠真正認識到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行為,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
小學階段的學生會非常尊重教師,對教師的行為會產(chǎn)生強烈的認同感,所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目光會追隨著教師,那么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進行傾聽這一行為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以身作則去為學生表現(xiàn)一種良好的傾聽姿態(tài),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將這種良好的習慣轉(zhuǎn)移到自己身上,逐步地養(yǎng)成和充分地學習到傾聽的行為。
例如:在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放一下關于開國大典的視頻,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播放視頻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觀看視頻時的狀態(tài)和姿勢,一定要完美地呈現(xiàn)出傾聽的正確姿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自己的目光一刻不落地放在屏幕上,并且保持端正的姿態(tài)去觀看這個視頻,這樣學生會通過觀察教師來發(fā)現(xiàn),在觀看視頻的時候也是要聚精會神地去傾聽。那么在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找?guī)孜粚W生來談一談觀看完這個視頻之后的感想,在學生表達感想的時候,教師也要微笑注視學生,并且時不時地和學生有眼神交流,讓學生能夠知道教師在認真地去傾聽自己的發(fā)言,其他學生也會認識到,在別人講話或者是播放視頻的時候,自己應該以一種什么樣姿態(tài)去對待正在發(fā)言的人。
學生去發(fā)表言論是需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才能夠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傾聽就是學生去接受信息,能夠?qū)⑦@些信息整合,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斷。所以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傾聽的同時,讓自己的大腦也接收信息、整理,不斷思考,那么這樣會進一步養(yǎng)成學生的傾聽習慣,讓學生能夠逐漸地懂得什么樣的狀態(tài)去傾聽才是最好的。
以《搭石》學習為例,教師在講解這節(jié)課之前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好相關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文章的知識有一個熟悉的感覺。那么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需要去提問學生,問問學生搭石是什么?讓學生能夠仔細思考30秒鐘,30秒鐘之后就找學生回答。這30秒鐘的時間是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中也會慢慢去激發(fā)學生的大腦活躍度,而且也能夠進一步地培養(yǎng)學生靜靜思考的習慣。然后時間一到教師就找學生去回答,在這位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師讓其他學生根據(jù)這位學生地描述去對比他們自己的答案,看一看哪些方面是不一致的,讓學生能夠在其他學生回答的時候能夠傾聽并且思考。那么這位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再找其他學生,給這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這樣通過傾聽與思考相結(jié)合,學生能夠在傾聽的過程中,讓大腦運轉(zhuǎn),這樣的傾聽過程才是有效率的傾聽過程。
學生在不同的氛圍下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情,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會產(chǎn)生舒心愉悅的心情,那么自然就會想要去傾聽,能夠去傾聽。所以課堂的氛圍對于學生傾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學習《桂花雨》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課的開始就給學生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想要聽的音樂寫在一張紙條上,但是學生們所學的過去一定要是安靜的,能夠營造一種舒適的氛圍的。教師隨機抽選一張紙條,按照抽選出來的歌曲播放。在播放音樂的時候,教師需要給學生念一段文字,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象自己身處于一個草原上,身旁都是草地的清香,還有一聲一聲脆響的鳥叫,微風輕輕拂過,躺在草地上,靜靜聆聽旁邊流水的聲音。教師為學生訴說一個這樣的畫面,讓學生靜靜地去聽音樂與想象這一段畫面,那么學生的心就會慢慢沉靜下來,自然也就會閉上眼睛去傾聽。在這種氛圍下,也會更好地激起學生想要傾聽的欲望,那么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下再去進行這節(jié)課內(nèi)容地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總之,任何人都有受尊重和被傾聽的權(quán)利,每個人也都需要去尊重別人。在學生處于小學這一基礎階段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讓學生能夠明白傾聽是尊重他人的前提,只有懂得傾聽,才能夠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思考空間。要去尊重他人,首先就要學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