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海滄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胡碧波
眾所周知,我國民間剪紙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和關注,新課程標準在對傳統(tǒng)文化研究和利用是這樣描述的:應充分利用當地的民族、民間藝術以及文物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在民間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這個大環(huán)境下,全國各地中小學競相開展了剪紙教學活動。但是,現實中這一藝術瑰寶卻處于學生不愛不解的困境,怎樣更好地讓這一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如何讓剪紙教學更有特色?
北宋著名畫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畫論集《林泉高致》中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痹跔N爛的文明長卷中,詩與畫如兩條巨流,從陌路到合流,成為滋養(yǎng)中國美的一種獨特基因。幾年時間,筆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結合詩意教育與剪紙教學,指導學生進行詩意剪紙實踐,能系統(tǒng)科學有效地開展詩意剪紙活動,讓編撰詩意剪紙校本課程勢在必行。
詩意剪紙試圖根據受教育者的身心特點,探索剪紙與其他學科融合,將剪紙用詩意化的表達方式呈現出來,在形式、內容上表現出詩意的韻味。筆者在剪紙教學過程中總結制定了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架構,分為三大模塊的實施內容和兩個核心觀點。
著重表現兒童生活題材、裝扮生活物品,從而貼近學生熟知的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剪紙學以致用美化環(huán)境。
通過對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剪紙大師作品進行欣賞,總結其藝術特點,學習其獨特的表現手法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樣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通過與語文、音樂等學科的融合,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詩歌、故事等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讓剪紙直觀的表達文學與音樂中的詩情畫意,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讓詩意真正浸潤孩子的心靈。
在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的規(guī)劃過程中將傳承與創(chuàng)新作為核心觀點,在學習剪紙刻紙技法的同時傳承我國剪紙獨特的剪紙語言符號,如月牙紋、鋸齒紋、朵花紋等,傳承我國長久以來賦予剪紙深層的寓意內涵。這些民間剪紙流傳千年的藝術特色本身閃著詩意的光芒,是非常值得學生繼承和發(fā)揚的部分。創(chuàng)新是藝術創(chuàng)作永恒的話題,在學生剪紙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關注內容、技法、形式及應用方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創(chuàng)新意識。
1.師傳統(tǒng)。選擇一些具有詩意內涵的內容,比如傳統(tǒng)吉祥剪紙本身所具有的“意象”寓意。吉祥文化借助民間剪紙等載體來托物言志,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也表達了一種精神追求。通過對傳統(tǒng)吉祥剪紙的學習了解,讓學生感知我國傳統(tǒng)剪紙獨特的文化內涵。
2.師文學。詩意剪紙首先在選擇題材上進行優(yōu)選,比如與語文學科的跨學科融合,表現詩詞類內容:古詩詞、童詩、童謠、兒歌、成語等,感知本身具有詩意內涵的文學作品帶來的詩意韻味,學習用剪紙的形式表現意境。
3.師生活。藝術源于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表現自己熟悉的內容,比如校園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簡單的小美好,通過剪紙讓生活美成詩。
1.構圖創(chuàng)新。讓學生學習傳統(tǒng)剪紙和國畫構圖方法,不受空間限制,自由表現場景和形象,突破物像的比例和透視關系,層疊表現畫面,讓剪紙作品在構圖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2.紋飾創(chuàng)新。通過同形異飾的方法練習同一外形不同紋飾的裝飾,嘗試使用傳統(tǒng)剪紙紋樣鋸齒紋、水滴紋、朵花紋等重組裝飾剪紙畫面,同時嘗試汲取現代圖案中的點線面裝飾剪紙,讓剪紙表現更具現代感。
3.形式創(chuàng)新。在表現的形式上力求創(chuàng)新,尋求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比如突破傳統(tǒng)剪紙單色平面的表現形式,開發(fā)研究套色、染色等立體多維剪紙形式。
1.尋找特色紙張。充分挖掘身邊的材料進行實踐和嘗試,為傳統(tǒng)剪紙藝術注入時代新的審美元素。結合各種包裝紙、日本和紙等有圖案的紙張剪貼,讓剪紙突破傳統(tǒng)單一的色調。
2.巧用身邊材料。尋找身邊易獲得并適合剪刻的材料制作剪紙,比如應用磁吸版制作磁吸剪紙,讓剪紙可以隨時貼附在黑板、冰箱等鐵質器物上,因其材料厚不僅有利于保存還可隨處裝飾;用即時貼層層疊加錯落有致的粘貼,不僅色彩豐富也省去膠水粘貼的繁復。
3.自制創(chuàng)意紙材。用多種材料自制肌理紙張,結合剪紙內容,讓紙張本身散發(fā)詩意意境的美感。比如水拓畫染紙、宣紙染色、噴筆渲染等。
1.結合生活實際。作品的實用價值可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學以致用體現了美術教育的實用功能,結合生活挖掘適合剪紙裝飾的物品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剪紙的興趣。比如剪紙書簽、剪紙風鈴、剪紙臺燈等。
2.結合課本內容。結合國家小學美術課程內容,用剪紙的形式表現,讓學生充分感受剪紙的實用價值。比如《萬花筒》《動物的花衣裳》《有創(chuàng)意的書》等。
1.營造濃郁的詩意剪紙文化氛圍。將學生平時的優(yōu)秀詩意剪紙作品展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力求在校園里營造出濃厚剪紙氛圍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展示剪紙才華的舞臺,通過詩意剪紙文化布置達到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的教育目的。
2.開展多樣的詩意剪紙活動。在詩意剪紙校本課程研究與實施過程中通過開展詩意剪紙社團、詩意剪紙夏令營、舉辦詩意剪紙展覽等活動檢驗課程設計,發(fā)現課程設計問題同時可以不斷改進優(yōu)化課程內容。
3.開設詩意剪紙微信公眾號專欄,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學生校本課程優(yōu)秀作品、轉載中外剪紙藝術家作品、交流作品創(chuàng)作心得、發(fā)布剪紙微課視頻、學校詩意剪紙活動動態(tài)等。通過線上傳播交流,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與展示的機會。
通過詩意教育理念的引領,剪紙作為形式美的載體,引導學生進行剪紙實踐活動,從剪紙藝術中汲取原始美的熏陶,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將詩意教育的審美理念滲透到剪紙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靈感,感知剪紙帶來的詩意美與成就感。逐步復活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滋養(yǎng)他們幼小的心靈,讓詩情畫意給童年詩意的底子,給人生美麗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