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交流的工具,隨著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的興起,英語口語能力,即說英語的能力,作為核心素養(yǎng)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視。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和更為廣闊的空間,使英語口語教學的針對性更強,練習形式更加多樣,評價方式更為及時有效。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口語;學情分析;拓展教材;評估
【作者簡介】程文文,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州市鼓樓區(qū)2020年度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信息化教學提升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素養(yǎng)的研究”(課題編號:GL202002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英語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語言能力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要素。語言能力中的“說”,即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全國各地的升學考試也日益重視對英語口語的考查。以福州市為例, 2021年,初中英語口語人機對話考試作為六城區(qū)所有初中學校的中考考查科目;2022年,推廣為全市所有初中學校的中考考查科目,2023年英語人機對話考試納入中考投檔要求。當前形勢下,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既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能助力于學生的升學考試。
另一方面,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也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創(chuàng)新。隨著學?;A教育設施的逐步完善,教師更多地開始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學生除了學校,還能從網絡上獲取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資源,學校的課堂也有了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可能,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口語素養(yǎng)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
二、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
雖然核心素養(yǎng)教學要求英語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但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口語教學仍然任重道遠。從學生角度來看,課堂上多數(shù)學生不愿意說英語,怕開口說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較弱;課后沒有足夠的豐富的語境練習口語,也不愿意在口語上花時間。從教師角度看,由于新課程改革仍處于逐步推進階段,有些教師仍然對口語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讀寫依然占用了絕大部分的教學時間;而有些教師過于重視核心素養(yǎng)其他方面的教學,忽略了對口語這一基本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文本解讀、思維品質、文化意識較多,研究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下的口語教學相對少一些。筆者將圍繞當前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口語素養(yǎng)。
三、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口語素養(yǎng)
1.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口語學情分析。大衛(wèi)·奧蘇貝爾將學生已備知識描述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單一因素”,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確認他們已儲備的知識,并據(jù)此決定他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設定的挑戰(zhàn)難度太大,過高的風險可能會使學生退縮。相反,如果難度太低,學生又會覺得無聊。所以,對教師來說,在口語教學中,要克服學生說英語的畏難情緒,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需要了解學生原有的口語水平、學生的需求及應對方法。下面以語音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五級語言知識分級標準的語音部分中指出:能在日常生活會話中做到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自然、流暢;能根據(jù)重音和語調的變化,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態(tài)度。交際教學法認為只有交際雙方具備了相互能夠接受的語音標準,才不會影響口語交流的暢通。因此,在口語教學中,語音教學仍是一個重點。語音教學方法多樣,聽音模仿訓練是其中的一種重要方式。鑒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信息軟件,要求學生在課前聽音跟讀音標、詞匯和課文,了解學生的朗讀情況,得出學生在語音、連讀、停頓、重音、弱讀和語調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強化。如:在學習雙元音[??] 時,有些學生沒有注意到雙元音復雜的口型和舌位,容易發(fā)出類似單元音的聲音,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一情況,設計更多的雙元音辨音練習,可以是單個的雙元音,也可以是含有這個雙元音的單詞、句子,甚至是篇章。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設計多模態(tài)的語音練習,如:配對游戲、趣配音、學唱歌謠、講故事等。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師可以把重點放在學生需要幫助的問題上,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口語教學范疇,深化主題教學。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根據(jù)實際教學目的和學生的需求,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可以根據(jù)主題意義的要求,應用信息技術,對口語教學內容進行適度的整合補充,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學生也可以借助信息媒介就所學知識展開討論,生成有效的口語輸出。
(1)視頻輔助的課堂口語教學。視頻是一種常見的可視化工具,聲像圖文并茂,能有效拓展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是信息時代一個重要的口語教學模態(tài)。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關注主題意義,選用切合主題的視頻,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選擇得體的語言形式開展有效的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達成教育教學目標。
天氣是英美人經常談論的話題,無論是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影視作品中都很容易找到相關的內容。在仁愛英語七年級下Unit 8 Topic1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查找與談論天氣有關的視頻,讓學生觀察不同人物不同身份不同場景下如何談論天氣。比如陌生人之間的寒暄通??梢酝ㄟ^談論天氣開始的,他們選用何種句式,語音語調如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fā)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在口語中表現(xiàn)。這樣,課堂口語教學將不再局限于課本教材內容,課堂也由于注入了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而變得鮮活起來。學生們可以跳出教材的框框,圍繞主題,進行真正有意義的交流。以九年級下Unit5 Topic2 Section C為例,學生在學習課文后,教師可以就“What can we learn from Qian Xuesen?”讓學生先根據(jù)課文展開全班討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在電子白板上顯示錢學森的優(yōu)秀品質,梳理教材內容。接著通過補充有關錢學森事跡的視頻,要求學生分組討論“What do you think of Qian Xuesen? Give the evidence.”,討論的同時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對錢學森有更加全面的認識。然后再用一個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來自BBC的記者想要了解你所崇拜的人物,拋出問題“Who is your hero?”,要求學生倆倆開展對話,完成采訪任務。最后再用記者的身份以篇章的形式復述這些人物,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與創(chuàng)新。在視頻的輔助下,教師可以把讀-思-看-思-說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從全體到小組,再從倆倆到個體等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從課內到課外,逐步增加口語輸出的難度,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讓錢學森等杰出人物的形象更加飽滿,真正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從以上課例可以看出,網絡視頻資源能在口語教學中起到示范作用,能拓展課本知識,能有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明確自己在交際中的身份和對象,從而根據(jù)不同的場合把自己的想法準確地傳達出去。
(2)PPT、希沃等軟件支持的學生值日報告。信息技術下的值日報告,不再是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孤身一人演講,而是一個由演講者為中心的,集網絡、指導者(教師)、傾聽者(其他學生)為一體的信息共同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查找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內容,寫好英文演講稿,制作PPT等演示工具,在課前三分鐘進行英語演講。
仁愛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的單元主題是“Playing Sports”,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培養(yǎng)學生對運動的熱愛。Topic2 Section C是一篇介紹籃球歷史和比賽規(guī)則的說明文。在下一節(jié)課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就有學生選擇足球這個話題進行演講。演講內容包括了足球的簡介、喜愛的足球明星,以及自己對足球的熱愛。通過網絡搜索,選取了相關的視頻、圖片以及相關的音樂,附上自行拍攝的自己與同學在日常生活中足球比賽視頻,把新舊知識,教材內容與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通過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深化熱愛運動這一單元主題的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課前三分鐘演講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從演講內容的選擇、整理、修改、演示,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都得到了促進與發(fā)展。學生從第一次上臺時不敢直視觀眾,到后來拿著翻頁筆大方面對觀眾侃侃而談;從一開始不知道說什么的惆悵到后來對下一次演講的期待,他們在公眾面前說英語的膽量得到了鍛煉,他們的學習英語的信心日漸增強,口語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及時有效的口語評估。所有的評估都是為了促進學習。學習性評估是學生和教師日常實踐的一部分,它需要尋求、反饋和回應,并通過對話、示范和觀察來獲得信息,以促進持續(xù)性學習。信息技術是教師在口語教學中進行學習性評估的得力助手,它的最大優(yōu)勢是及時有效。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課后的口語作業(yè)的檢查通常只能通過課堂上抽查,評估的學生面不廣,還擠壓了課堂時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種英語聽說智能平臺應運而生。一些英語智能平臺針對性強,有課本內容的聽讀,有模擬考試的系統(tǒng),也有形式多樣的配音練習,不僅能滿足初中學生多樣化的練習場景,而且能讓學生利用課后的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練習。教師可以在教師端布置口語練習內容,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由于平臺設置了過關的最低要求,學生的口語只有達到一定的正確率才能過關。教師可以迅速獲取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的學生人數(shù)、作答時間、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得分率等具體信息,并且根據(jù)所獲得的信息及時做出反饋。學生也就能根據(jù)教師的反饋做出調整,使自己口語的準確性、流利性、靈活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建議與反思
信息技術為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真實空間,網絡資源為豐富我們的口語課堂提供了條件。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和利用網絡技術,讓現(xiàn)代信息技術更好地為英語口語教學服務。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現(xiàn)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不能代替師生課堂上真實鮮活的人際互動。教師自身的口語能力也是影響學生口語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積極使用英語組織課堂,課后主動用英語和學生進行日常交流,對學生口語的提升也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網絡信息資源龐大,要找到真正適合教學主題的行之有效的資源,教師們之間的通力合作也是必須的。此外,口語的教學并不是孤立的,它和聽、讀、寫、看是相互依存的,它和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也是相互滲透的,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把他們有機地結合起來。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英語口語教學有諸多優(yōu)勢,但在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及時完成課后的口語練習,對教師了解全體學生的學情造成一定的影響。了解這些原因,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讓教-學-評成為一個更加良性的循環(huán),是今后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Harry Fletcher-Wood.基于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fā)式與探究式課堂教學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
[3]Andrew Pollard, Kristine Black-Hawkins, Gabrielle Cliff Hodges等.反思性教學:一個已被證明能讓所有教師做到最好的培訓項目[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余國良,范海祥.英語口語教學活動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6]梅德明,王薔.改什么?如何教?怎樣考?高中英語新課標解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