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輝
摘要:當前我國現有的法律規(guī)章對于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制度在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尚無明確規(guī)定。對于債券持有人會議程序與決議內容存在瑕疵時會議決議效力如何認定,資本多數決的表決方式是否合理,以及如何維護異議債券持有人的合法權益等問題,本文結合法律規(guī)定及實例進行了分析,并建議提高法律位階、實施分層表決機制以及拓寬異議債券持有人的維權途徑,從而為持有人的利益提供全方位的保護。
關鍵詞:公司債券 債券持有人會議 會議程序 決議效力
引言
近年來,我國信用債市場快速發(fā)展,違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債券違約無疑會使債券持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2021年10月5日,筆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等有關的民事糾紛”為案由,檢索與“債券持有人會議”有關的民事案件,篩選出242篇裁判文書,其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公司債券交易糾紛的數量在2019年大幅增加,之后逐年遞增,而現有相關法律機制尚不健全,客觀上給債券持有人權益保護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二是在認定債券持有人會議程序與決議效力問題時,法院很注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在決議存在真實意思表示又無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便可認定該決議有效,但在債券持有人會議程序與決議內容存在瑕疵時,給予當事人過多的自主權是否恰當值得商榷。
目前,我國對債券持有人會議制度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學者的觀點大都集中在我國的利益保護機制立法位階相對較低層面,很少討論在債券持有人會議召開程序和決議內容有瑕疵時決議效力應當如何認定的問題。下文將以案例與法律規(guī)定為基礎,研究當前我國債券持有人會議在程序與決議效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力求使債券持有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從而為債券市場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fā)展。
主要問題
如上文所述,根據現有法律規(guī)定及通過設置條件檢索到的案例進行分析,筆者發(fā)現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的《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紀要》)明確表示,在認定債券持有人會議程序與決議的效力問題時應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更明確表示在沒有法定無效事由時,該決議合法有效。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對決議效力的認定主要是從當事人意思自治角度加以考量的,而當會議決議在程序與內容上有瑕疵時,決議效力的認定、決議表決形式是否合理以及異議債券持有人權益的救濟等問題均有待探討。下文將基于所搜集到的案例著重對這幾方面加以分析。
(一)瑕疵決議效力的認定有待商榷
當債券持有人會議在程序與決議內容均存在瑕疵時,對于其效力如何認定,現有法律并未給出明確答案,而在實務中類似情況卻時有出現,相關問題亟待解決。
如在2020年出現過一起債券延期兌付事件,債券次日即將到期,發(fā)行人為達到展期目的,臨時通知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并且在會議召集程序和決議內容均有瑕疵的情況下,通過了債券展期決議。在該事件中,兩點最受關注:其一是會議的突然召開違反了該債券持有人會議規(guī)則中的召集程序要求;其二是對于會議本身存在的程序瑕疵,這次會議表決通過了豁免決議。
在我國現有法律規(guī)章中,涉及債券持有人會議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和《公司債券發(fā)行與交易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令第180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而以上法律規(guī)章并未對會議的召集程序等事項作出強制性規(guī)定,均注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此外,一些行業(yè)規(guī)范如《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guī)則(2018年修訂)》(以下簡稱《深交所規(guī)則》)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存續(xù)期業(yè)務指南第1號——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規(guī)則(參考文本)》(以下簡稱《上交所規(guī)則》)涉及該問題,其中《深交所規(guī)則》對會議的召集程序有規(guī)定,在第八章“自律監(jiān)管”部分規(guī)定了相應的監(jiān)管措施,但并未對存在程序與內容瑕疵的情形下所通過決議的效力問題予以規(guī)定;《上交所規(guī)則》雖然有涉及會議的召集程序規(guī)定,但沒有關于違反該規(guī)定的行為應負何種法律責任或者所作決議是否有效的規(guī)定。因此,在法律規(guī)章層面無法對會議程序與決議內容有瑕疵時決議效力應如何認定這一問題作出回應。
雖然法律并無明確規(guī)定,但該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已經屢次出現。如在某發(fā)行人與某證券公司的債券交易糾紛案1中,證券公司作為受托人違規(guī)召集債券持有人會議,并在會上表決同意豁免該程序瑕疵。盡管發(fā)行人主張會議決議因違反召集程序無效,但法院認為,雖然通知召開會議的時間不符合規(guī)則的相關要求(提前15日),但會議表決程序符合募集說明書和債券持有人會議規(guī)則中的相關規(guī)定,并表決通過了相關豁免議案,因此確認了這次債券持有人會議召集、召開、表決程序及決議的合法有效性。由此可見,當前法院針對類似問題持有的態(tài)度是更注重當事人的合意,只要不存在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便可認定決議合法有效。
綜上所述,從現有法律規(guī)定及司法實踐來看,在債券持有人會議程序存在瑕疵、決議內容多為豁免該程序瑕疵時,對于相關決議效力的認定缺乏客觀統一的依據。筆者認為,其后通過的對程序瑕疵進行豁免的決議的效力不應被簡單認定為有效,因為該豁免議案違反了先前有效的債券持有人會議規(guī)則,不應在程序有瑕疵的情況下認可其效力。
(二)資本多數決的表決方式存在不足
《證券法》和《管理辦法》中并未對會議表決方式作出強制性規(guī)定,均注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渡辖凰?guī)則》雖然采用分層表決機制,但比例設置是否恰當依然需要實踐來檢驗。
從司法實踐來看,法院的主要態(tài)度是認同采用資本多數決的表決方式對決議的最終通過與否加以認定。如在前文所提到的某發(fā)行人與某證券公司的債券交易糾紛案中,法院基于表決的同意票占比符合規(guī)定,認定了該豁免決議有效。
在所提議案符合債券持有人利益時,資本多數決這種表決方式的局限性尚未顯現,但若所提議案可能損害部分債券持有人利益,該表決方式就凸顯了不足之處。比如在上文提到的債券延期兌付事件中,從公開披露的會議決議公告來看,在絕大多數債券持有人反對的情況下,按照資本多數決的方式表決,議案依然獲得通過。假設發(fā)行人與部分大額債券持有人進行串通,利用資本多數決的表決方式來投票,就有可能使損害其他債券持有人合法利益的決議得以通過。小額公司債券持有人與大額公司債券持有人相比,本身就處于弱勢地位,再加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其合法權益很容易被忽視且難以救濟。
(三)異議債券持有人的權益無法保障
目前,在《管理辦法》《深交所規(guī)則》《上交所規(guī)則》等制度中,關于會議決議的效力問題大多規(guī)定的是對全體債券持有人具有約束力。其中《上交所規(guī)則》規(guī)定了異議債券持有人可以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以救濟自身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文件無相關規(guī)定。
然而,根據筆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檢索到的信息,異議債券持有人即使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債券持有人會議的召集程序、決議效力等提出異議,因缺乏具體的法律規(guī)定,根據意思自治原則,異議債券持有人在形式上行使了表決權,決議的表決程序合法合規(guī),因此決議也會被認定為有效。對于異議債券持有人特別是小額債券持有人來說,難以通過訴訟保障其自身利益。
完善路徑
(一)日本的經驗借鑒
對于如何完善我國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程序與決議的相關規(guī)定,筆者將分析日本對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程序與決議的規(guī)定,希望能從中得到啟發(fā)。
日本通過將債券持有人保護上升到法律層面,實現了保護公司債券持有人的立法理念。日本《公司法》第四編《公司債券》設有專門的一章,主題為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 2,體現出日本將維護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置于重要地位,而在英美公司法中,均沒有類似規(guī)定。日本《公司法》不僅詳細規(guī)定了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程序與決議效力等內容,還針對異議債券持有人這一群體專門設置特別規(guī)則。此外,該法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所有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決議的通過與否均要由法院決定,若法院認定其無效,則決議不發(fā)生效力。
(二)對完善我國債券持有人會議制度的建議
1.從法律層面規(guī)范決議效力
建議將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的召集、表決等程序與對會議決議效力的認定以法律或法規(guī)的形式予以明確。在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紀要》中,雖然對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程序與決議效力予以規(guī)范、明確,但是《紀要》主要秉承發(fā)揮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理念,對于其后出現的召集程序不符合規(guī)則等新問題,仍需進一步完善相關規(guī)定。筆者認為,應該適度限制當事人的自主權,以減少特定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被侵害的可能。為此,建議在法律層面將會議程序存在違法違規(guī)作為決議無效或決議可撤銷的一種情形,以保障更多債券持有人的利益。
2.貫徹實施分層表決機制
現階段,對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決議的表決方式多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制定,法律層面并沒有強制性規(guī)定?!渡罱凰?guī)則》規(guī)定經超過持有本期未償還債券總額且有表決權的二分之一的債券持有人同意方可生效,屬于簡單的資本多數決表決方式,沒有設置會議召開的出席人數和表決權限制,也沒有區(qū)分重大事項與一般事項。事實上,對于重大事項的表決,尤其是涉及債券持有人切身利益的延緩償付債券本息等事項,二分之一的比例設置明顯偏低,對于另外接近二分之一比例的異議債券持有人來說,自身權益可能受到威脅。而對一般事項表決來說,過高的比例設置可能會使決議效率受到影響。
在《中國人民銀行 發(fā)展改革委 證監(jiān)會關于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銀發(fā)〔2020〕144號)中,在有關完善債券持有人會議制度的部分提出了“建立分層次表決機制”,目前《上交所規(guī)則》在第4.3.1條和第4.3.2條設定了分層表決機制,對重大事項與一般事項的表決方式作出不同的規(guī)定,重大事項經全體有表決權的債券持有人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一般事項經超過出席會議且有表決權的持有人所持表決權的二分之一同意。根據決議內容對債券持有人權益的影響程度來確定表決比例,不僅能維護債券持有人的合法權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決議效率。由此可見,將分層表決機制納入法律規(guī)定是值得嘗試的。
(三)拓寬異議債券持有人的維權途徑
對于異議債券持有人如何維權的問題,目前《上交所規(guī)則》提到可以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而在司法實踐中,《紀要》明確提出法院應尊重當事人自行制定的債券持有人會議規(guī)則。因為債券持有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并不必然認定相關決議存在法定無效事由,故而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債券持有人很難通過訴訟真正達到維護自己合法利益的目的。
對于異議債券持有人的事后救濟問題,有學者提出債券糾紛多為群體性糾紛,應構建符合債券糾紛特征的司法救濟機制,主張集體維權,比如實行集中管轄或代表人訴訟制度。除此之外,對于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本身在程序與內容上有瑕疵時,應不認定相關決議的效力,以便異議債券持有人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有法可依,不會使異議債券持有人在維權時因裁判結果受主觀影響而失去信心。總之,有必要為異議債券持有人這一群體構建多元化的權益救濟機制,從而切實保障其權益。
小結
目前我國對債券持有人會議作出規(guī)定的法律只有《證券法》,但其未對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程序和決議效力等問題作出強制性規(guī)定。從實踐來看,這在賦予當事人較大自主權的同時也使其得到很多可乘之機——只要決議的表決程序合法,即使召集程序不符合約定,也可以通過決議來豁免召集程序的違規(guī),從而導致部分債券持有人利益在形式合法的“外衣”下可能遭受侵害。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會較為關注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然而在部分債券持有人因所持債券比例較低或信息不對稱而處于弱勢地位時,其真實意思表示很可能會被大額債券持有人所覆蓋。因此,應揭開資本多數決的“面紗”,看到背后小額債券持有人的真實訴求,使其權益真正得到維護。
對此,筆者建議將有關法律對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程序性事項予以規(guī)定,并規(guī)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對于違反程序規(guī)定的會議所產生決議的效力予以明確,適當限制當事人的自主權,以保障部分小額債券持有人的合理請求,使異議債券持有人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從而全面推動債券市場的發(fā)展。
注:
1.參見(2020)最高法民終708號。
2.參見日本《公司法》第715條至742條。
參考文獻
[1]馮果,閻維博. 論債券限制性條款及其對債券持有人利益之保護[J]. 現代法學,2017,39(4):40-53.
[2]洪艷蓉. 論公司債券市場化治理下的投資者保護[J].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8(6):69-77.
[3]洪艷蓉. 新《證券法》債券規(guī)則評析[J]. 銀行家,2020(3):139-141.
[4]李曙光. 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的意義與突破[N]. 人民法院報,2020-07-23(5).
[5]李霞,徐夢云,侍荻. 債券受托管理人制度的英美法實踐[J]. 清華金融評論,2018(12):107-112.
[6]劉濤,夏俊. 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制度的法理邏輯思考[J]. 牡丹江大學學報,2020,29(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