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
(北京市通州區(qū)郎府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全科,北京)
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人口老齡化發(fā)展和生活行為方式改變等因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成為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1],常見的慢性病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癌癥等,這些疾病可導致患者傷殘甚至死亡,也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臨床中,對慢性病的治療主要是在控制疾病的基礎上,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的治療,并且對飲食、鍛煉等生活習慣的保持有較為嚴格的要求,但老年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知,治療依從性差等原因,導致疾病控制不佳,生活質量水平普遍不高[2]。本研究對老年慢性病患者開展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的健康教育模式,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已經建檔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符合納入條件的患者162例,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1例。納入標準:(1)意識清楚,年齡≥60歲。(2)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疾病,病程≥12個月,且經二級及以上醫(yī)院確診。(3)主要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史。(2)重要臟器嚴重受損者。(3)研究期間慢性病急性發(fā)作,需要住院治療。對照組男45例,女36例,平均年齡(67.45±4.52)歲,其中患1種慢性疾病的占48.14% (39/81),患2種慢性疾病的占30.86% (25/81),患3種慢性疾病的占16.04%(13/81),患4種慢性疾病的占4.93%(4/81),平均病程(7.25±2.87)年。觀察組男43例,女38例,平均年齡(67.13±4.65)歲,其中患1種慢性疾病的占49.38%(40/81),患2種慢性疾病的占29.62%(24/81),患3種慢性疾病的占17.28% (14/81),患4種慢性疾病的占3.70% (3/81),平均病程(7.31±2.76)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根據患者情況建立相關檔案,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常規(guī)詢問,指導患者正確服用降壓、降脂、降糖等藥物,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給予祛痰、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按自主需求采用一般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干預指導。
1.2.2 觀察組
給予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的健康教育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成立三位一體健康教育小組,由1名高年資醫(yī)師、2名護師和2名社區(qū)全科醫(yī)生組成,對小組成員進行慢性病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培訓。高年資醫(yī)師負責慢性病的診斷、健康教育內容搜集和制定、健康教育講座的實施,護師負責活動的具體工作,研究對象的選擇、資料采集、物品采集和活動通知等,社區(qū)全科醫(yī)生負責社區(qū)健康教育患者的篩選、培訓以及解答,其中由一名護師和一名社區(qū)全科醫(yī)生負責計劃的制訂、實施和評價。(2)三位一體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包括3個環(huán)節(jié):醫(yī)院、社區(qū)、患者和及其家屬。①醫(yī)院:a.研究對象就診期間,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b.發(fā)放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手冊,組織慢性病健康講座,講課內容主要有糖尿病類型、癥狀、診斷、并發(fā)癥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癥狀、診斷、并發(fā)癥及其危害;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相關知識,如定義、病因、臨床癥狀、診斷、藥物治療,使患者充分認識到吸煙的危害。健康教育后鼓勵患者及其家屬提出問題,幫助患者和家屬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遵醫(yī)行為,告知家屬在患者疾病康復中的作用,提高參與、督促患者日常生活習慣的改善;c.由該組成員護師,每3個月在社區(qū)組織講課,講課內容主要是參考醫(yī)院期間健康教育內容,同時制訂健康生活方式、負性情緒的管理和病情自我監(jiān)測的方法,保證患者和家屬參與課程3次以上。②社區(qū):a. 定期對患者和家屬的遵醫(yī)行為、日常生活習慣、照護行為進行監(jiān)督,督促落實健康教育目標,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健康教育計劃,主要方式是患者門診就診和電話回訪;b.成立慢性病健康教育微信群,定期推送慢性病科普小知識,每周固定時間解答患者和家屬有關慢性病的咨詢,確保患者和家屬能夠得到及時的正確指導;c.組織患者及家屬免費觀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多媒體課件,不斷鞏固其對慢性病知識的掌握,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適量運動,規(guī)范患者和家屬的遵醫(yī)行為,每月1次,共6次;d.同時協助醫(yī)院做好基線調查,發(fā)放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回收調查問卷。③患者及其家屬:a.老年慢性病患者多數存在疾病病程長、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下降的特點,患者更需要家庭照顧者的日常照顧。家屬作為社會支持的一部分,對患者的疾病控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颊唛L期處于疾病狀態(tài),疾病壓力對患者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鼓勵家屬參與患者的健康管理計劃,給患者更多的心里支持,對患者的恢復健康更加有利;b.家屬對患者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服藥依從性、病情自我監(jiān)測等計劃有監(jiān)督和落實作用,對患者下次就醫(yī)時為醫(yī)師調整治療方案提供有力的證據。兩組干預時間均為1年。
表1 兩組干預前后EQ -5D和EQ-VAS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EQ -5D和EQ-VAS評分對比(,分)
干預后(n=81)對照組 觀察組 t P 對照組 觀察組 t P EQ-5D 0.71±0.06 0.72±0.06 1.06 >0.05 0.75±0.07 0.87±0.08 10.16 <0.05 EQ-VAS 72.75±5.28 72.72±5.33 0.04 >0.05 77.95±5.64 86.74±6.08 9.54 <0.05指標 干預前(n=81)
兩組在入組時、干預1年后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生活質量采用的是EQ -5D量表[3],該表包括五維度測量表和直觀式模擬評分量表(EQ-VAS)兩部分內容。EQ-5D量表5個維度,包括行動、自我照顧、平常活動、焦慮/抑郁和疼痛/不舒服。每個維度評分標準:沒有任何困難、有些困難、有極度困難3個等級,共可以表示243種健康狀態(tài)。EQ-5D采用的是日本的時間權衡法獲得效用值換算,統(tǒng)計EQ-5D指數得分,范圍是-0.11~1.0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EQ-VAS量表,由被調查者根據患者自身感知情況為當天總體健康狀況評分,范圍是0~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被調查者自我認為心目種最好的健康狀況。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屬±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EQ -5D和EQ-VAS評分較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EQ -5D和EQ-VAS評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 1。
目前,慢性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疾病負擔,也是致死和致殘的首要原因[4-5]。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世界性問題,對社會的發(fā)展有著較大的影響。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且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較快。隨著老年人口的劇增,慢性疾病的發(fā)生率也隨之上升,已經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社會問題。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療目的不僅是控制癥狀、延長壽命,更需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的EQ -5D和EQ-VAS評分較低,反映患者生活質量較低。
由于慢性病治療時間長,經濟負擔重,多數老年患者不愿住院和長期服藥治療,故影響其疾病的恢復,嚴重威脅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老年人多數時間在社區(qū),社區(qū)醫(yī)療服務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康復的重要場所之一,也是連接醫(yī)院、家庭的服務平臺。患者出院后需要進一步的康復治療,三位一體健康教育模式是將醫(yī)院作為主導,社區(qū)和家庭共同支持[6-8],三者結合強化干預,幫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EQ -5D和EQ-VAS評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三位一體健康教育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三位一體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點:(1)提高了患者和家屬對慢性病的認識,通過醫(yī)院、社區(qū)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和鼓勵幫助,使患者能夠自覺參與到疾病控制的規(guī)范治療中。(2)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社區(qū)和家庭的參與,能夠保障患者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人監(jiān)督和指導,通過簡單的重復和改進,實現了動態(tài)持續(xù)的健康教育干預,提高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綜上所述,對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三位一體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顯著,應大力發(fā)展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充分利用基層社區(qū)服務的資源優(yōu)勢,給予患者針對性指導,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患者逐漸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