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眾所周知,“文本再構”是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新興出現(xiàn)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通過“文本再構”形式,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和不同學習效率進行分析和整合,并且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同時改變與優(yōu)化教材,通過有創(chuàng)意、有創(chuàng)新的文本處理方式,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相應地改編和整合,以此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nèi)在潛能,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概括起來說,這就是“文本再構”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有效應用的實質(zhì)性價值和意義。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究竟如何把“文本再構”科學且合理地應用于其中呢?本文擬就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一些簡要闡述。
一、對原教材進行深度分析
各種各樣的語言類教材是學生提高理解能力、更好地學習語言的基礎讀本,是學習語言的“最好老師”之一。正因為如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解讀英語教材,并且通過仔細地分析和深入的理解,再加上日常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的了解,進行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教材的“文本再構”。在“文本再構”過程中,教師不難從中發(fā)現(xiàn),基礎教材中英語兒歌、繞口令等內(nèi)容都有一定程度的韻律和節(jié)奏,這些都是進行教材“文本再構”的很好的素材。通過兒歌、繞口令等進行“文本再構”,充滿了律動感和節(jié)奏感,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在進行“文本再構”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而且對于教師教學來說,也有許多好處。首先,“文本再構教學法”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文本理解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改編出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新文本;其次,“文本再構教學法”還要求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過程中,對班級中的每一位同學進行深層次地了解和關注,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喜好和學習水平,教師必須和學生進行許多方面的交流,并且通過師生互動形式來進一步加強了解,從而在“文本再構”過程中創(chuàng)作出更適合小學生情趣和能力的文本。
二、設置與教材有關的英語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語言交際是我們進行人際交流的重要途徑和必需能力。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我們會用到不同的語言及不同的語氣等。在學習英語時是一樣的,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英語、理解英語、應用英語、提高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設置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切實感受英語的魅力。在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飛速發(fā)展的多媒體技術向?qū)W生展示各式各樣的圖片、音頻、文字等資料,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質(zhì)量和效率。
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為例,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關于“獅子”的圖片,然后教學生怎樣用英語拼讀“l(fā)ion”;然后再播放“老鼠”的圖片,教大家“mouse”的讀法;教師可以點擊第三張幻燈片,第三張幻燈片上主要添加一些本課中的重要單詞,然后用“超鏈接”將較難的生詞圈出來,并且放在另一張幻燈片上進行解釋說明。在學生熟悉了本課所學的所有單詞后,教師點擊下一張幻燈片,下一張幻燈片可以制作成一個“小視頻”,講述《伊索寓言》中獅子和老鼠的故事:視頻動畫主要講述一只獅子睡著了,老鼠跳到它的身上,然后獅子猛然間醒了過來并且抓住了老鼠,想要將老鼠吃掉。視頻到這里就可以結束了,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進行故事的“續(xù)寫”,可以采用“one by one”的方式,即一人說一句,直至整個班的學生全部輪完一遍,教師即可以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再次點擊幻燈片,這次幻燈片上展示的是“獅子抓著老鼠輕蔑一笑”的圖片,然后在下面配上相應的英文:“The lion laughed loudly.”然后教師點擊鼠標,幻燈片上出現(xiàn)另一張圖片,即獅子被獵人用繩子捆在樹上,悲傷地看著小老鼠,乞求小老鼠幫助它咬斷繩子,并配上英文:“The lion asked sadly.”在學生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以后,教師再點擊幻燈片,幻燈片上顯示本課的重點語法知識———一般過去式。再如,在學習和“景點”有關的文章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圖文結合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一些學生們耳熟能詳?shù)木包c,如長城、紫禁城、頤和園等,然后教師進行提問如下:“大家對這些景點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用中文很快說出它們的名字,那么大家知道這些景點用英語怎么說嗎?”然后在多媒體上重新放映剛才的景點圖片,但這次不同的是,在每個景點旁邊標出這些景點的英語單詞“The Great Wall”“The Forbidden City”“The Summer Palace”等,同時還可以引出一些其他名勝古跡,如“Terra-Cotta Warriors(兵馬俑)”“TheYangtze Rriver(長江)”等;除了利用圖片,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簡短的介紹景點的小視頻來喚起學生持續(xù)不斷的學習興趣。
三、對單詞進行“文本再構”
小學生作為英語的初學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很難通過自己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和單詞的記憶方法,并且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詞匯量并不大,以至于對閱讀、聽力、對話都會覺得很困難,所以為了讓學生的詞匯量在一定程度上擴大,教師要對單詞進行“文本再構”。即可以通過學習一個新單詞的同時,拓展這個單詞的衍生詞和與其含義相近的詞,再或者,教師可以通過造句的形式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通過對句子的理解和運用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和造句能力。下面結合實際案例進行簡要解釋說明。
教師可以通過知識延伸的方法進行單詞教學,以和色彩有關的單詞為例:教師在教“red”的時候,可以通過句子“Our flag is red.”作為延伸,句子的意思是“我們的旗子是紅色的”。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紅色(red)”,還學到了另一個單詞“旗幟(flag)”;在學習“green”的時候,教師可以造句“The dress is green”,意思是“這條裙子是綠色的?!蹦敲磳W生不僅知道了“綠色(green)”,還知道了“連衣裙(dress)”。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詞根詞綴法”引導學生記憶更多的單詞,比如“write(寫作)”加“-r”變成“writer(作家)”;“report(報道)”加“-er”變成“reporter(記者)。教師要通過教給學生不同的單詞記憶法來提升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除了用簡單的句子和“詞根詞綴法”,教師還可以通過“文化背景滲透法”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red”這個單詞時,教師不僅要解釋其“紅色”的含義,還要為學生擴充一些課外知識,即紅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喜慶”的含義,新娘新郎在結婚時會穿大紅色的衣服;學習“dumplings”時,除了解釋其“餃子”的含義,還可以加以說明,中國人在過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然后教師可以再進行知識擴充,即“春節(jié)”的英文單詞是“Spring Festival”,還可以繼續(xù)進行擴充,中國人除了在春節(jié)必須要吃餃子,在冬至來臨的時候也要吃餃子,現(xiàn)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边@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不斷擴充知識面。
總而言之,“文本再構”就是站在學生角度深入思考和分析后,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編和創(chuàng)新。在“文本再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知識傳授是為了引導學生尋找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進行“文本再構”時,教師不能用太難的詞匯和句型,不然會讓學生覺得英語難度大,不易學,進而產(chǎn)生厭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