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迪 田金萍,2 劉赟玥 王 咪 王 潔
1.南京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江蘇南京 211166;2.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大內科,江蘇南京 210029
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經皮冠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CHD最主要的治療手段[2]。PCI 治療效果顯著,但患者術后仍有發(fā)生并發(fā)癥或復發(fā)的風險,其中血糖變異性(glycemic variability,GV)是PCI 術后病死率上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3]。GV 即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包括短期和長期GV[4-5]。有證據表明[6],與慢性持續(xù)性高血糖比較,GV 對冠狀動脈的危害更大,其通過激活氧化應激、損傷血管內皮、激活炎癥反應和凝血等機制,導致患者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靶病變相關不良事件等[7]。故本文對PCI 患者GV 的相關影響因素、PCI 不良預后、血糖管理三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制訂適合我國PCI 術后患者降低血糖變異性的干預方案提供理論依據,從而改善CHD 患者的臨床預后。
目前,PCI 術后患者的GV 已初步引起關注,少數學者開始探討胰島功能、骨骼肌質量、飲食和情緒等因素對該類患者GV 的影響。Murata 等[8]發(fā)現(xiàn)胰島β細胞功能、胰島素分泌和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是GV 的獨立危險因素。這一發(fā)現(xiàn)對促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Gohbara 等[9]將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HbA1c、空腹血糖、骨骼肌質量等與GV 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骨骼肌質量與GV 呈負相關,而與其他因素無關。Tokue 等[10]通過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患者PCI 圍手術期的血糖波動,發(fā)現(xiàn)飲食差異和住院情緒壓力可能影響其GV。以上研究顯示PCI 患者GV 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其他疾病研究中,有學者對12 例2 型糖尿?。╠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每隔60、30 min和15 min 進行3 min 低強度步行運動,發(fā)現(xiàn)每隔15 min的運動間隔方式可以改善夜間GV[11]。正確應用降糖藥物不但能夠控制血糖,而且能夠降低GV[12]。運動干預、合理使用降糖藥物等是否能對PCI 術后患者GV 也產生同樣的影響,未來可著眼于此對其進行研究分析,以期為今后干預研究奠定基礎。
多項研究表明,高GV 會加速冠狀動脈病變進展,同時短期和長期GV 對PCI 術后患者的預后產生的影響不同。具體闡述如下:
GV 與罪犯和非罪犯血管病變進展、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心肌再灌注損傷、血小板血栓形成等相關,這些病變過程導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楊秀秀等[13]評估T2DM 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非罪犯冠狀動脈病變在PCI 治療前后的變化,發(fā)現(xiàn)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是患者非罪犯病變快速進展的獨立預測因子,進展者的MAGE 顯著高于非進展者。而Yamamoto 等[14]發(fā)現(xiàn)高GV 與PCI 術后罪犯和非罪犯血管病變進展都有關。GV 是與冠狀動脈斑塊易損性相關的重要因素之一。Teraguchi 等[15]通過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發(fā)現(xiàn)高GV 可能與冠狀動脈斑塊破裂有關。Okada 等[16]發(fā)現(xiàn)較高的GV 與罪犯血管中斑塊負荷增加、脂質增加和纖維含量降低顯著相關,即GV越高,冠狀動脈斑塊不穩(wěn)定性越高。還有研究表明高GV 可能導致支架段新生內膜愈合異常,從而增加靶病變再次血運重建率[7]。以上研究表明GV 與冠狀動脈病變密切相關,其風險應得到廣泛關注。
PCI 術后的心肌損傷可反映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Tsuchida 等[17]通過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患者血糖波動并通過心電圖測量記錄其PCI 術后60 min的ST 段分辨率,發(fā)現(xiàn)GV 與心肌修復的心電圖替代指標相關。GV 可能是減少CHD 患者心肌再灌注損傷潛在治療靶點。Nusca 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GV 結合HbA1c可以識別合并T2DM 患者接受PCI 治療中血栓形成風險較高的人群。高血小板反應性是PCI 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因子。因此,通過GV 和HbA1c評估接受PCI 治療的T2DM 患者的血糖控制狀況具有重要臨床意義。Benalia 等[19]揭示了高GV 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T2DM 患者的冠狀動脈SYNTAX 評分明顯升高,且高GV 與CHD 嚴重程度獨立相關。降低PCI 術后患者的GV,可否延緩冠狀動脈病變進展、減輕心肌缺血程度、減少未來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仍需大量干預研究進一步探索。
2.2.1 短期GV 與PCI 術后患者不良預后的關系 多數研究證實短期GV 與PCI 術后患者不良預后相關,其中短期GV 與PCI 術后患者近期預后的關系較為緊密(近期預后為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后30 d 內的不良結局)。成萬鈞等[20]發(fā)現(xiàn),高GV 與患者住院期間及30 d 隨訪期間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非梗死相關血管的血運重建有關。柳梅等[21]根據GV 分層將患者分為三組,比較三組的冠狀動脈造影結果、術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血流分級、1 周后心臟超聲及30 d 內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的發(fā)生率,發(fā)現(xiàn)GV 最大組30 d 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最高;GV 最小組PCI 術后血流灌注明顯優(yōu)于其他組??芍珿V 是預測PCI 術后患者心功能、血流灌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標。Su 等[22]根據MAGE 水平對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T2DM 患者進行分層分析,發(fā)現(xiàn)與低MAGE 患者比較,高MAGE 患者總結局發(fā)生率(包括新發(fā)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和中風)及全因死亡率更高(P=0.009、0.023);多因素分析顯示,入院GV 與院內預后不良發(fā)生率顯著相關(OR=2.024,95%CI:1.105~3.704,P=0.022),提示對加強PCI 術后患者進行血糖監(jiān)測及根據危險程度將患者進行分層管理,有利于維持患者血糖穩(wěn)定,或可降低PCI 術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此外,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高GV與PCI 后患者左心功能惡化有關[23]。Zuo 等[24]發(fā)現(xiàn)高GV 與對比劑腎病風險增加相關。上述研究表明,短期GV 是PCI 術后患者近期發(fā)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腎功能惡化、死亡等的危險因素。
短期GV 與患者中遠期預后(中遠期預后為PCI患者出院1 個月后的不良結局)關系也需重點關注。Takahashi 等[25]根據MAGE 水平將接受PCI 治療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分為兩組,平均隨訪39 個月,發(fā)現(xiàn)高MAGE 是遠期不良預后(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Gerbaud 等[26]對327 例接受PCI 治療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平均隨訪16.9 個月,發(fā)現(xiàn)GV 臨界值>2.70 mmol/L 是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獨立預測因素。通過上述研究可知,GV 可作為危險分層的重要標志,對治療策略的制訂有一定的影響。
2.2.2 長期GV 與PCI 術后患者不良預后的關系 對于長期GV(指同一患者通過長期連續(xù)隨訪測得季度或年度空腹血糖、HbA1c等的變化)與預后轉歸的關系也有部分研究。Kang 等[27]發(fā)現(xiàn)PCI 術后12 個月內空腹血糖絕對值升高是患者發(fā)生2 年和5 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Yang 等[28]對T2DM 患者隨訪12 個月,發(fā)現(xiàn)HbA1c變異性與PCI 術后支架內再狹窄的發(fā)生率獨立相關。HbA1c變異性可作為患者風險分層管理的標志,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支架內再狹窄發(fā)生率。Yang 等[29]發(fā)現(xiàn),長期空腹血糖變異性是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T2DM 患者左室不良重塑發(fā)生率的獨立預測因子。提示臨床醫(yī)務人員應合理管理血糖,降低PCI 患者的GV,使血糖維持在相對安全的水平,進而預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改善預后。
上述多項研究表明,高GV 是PCI 患者術后心腦血管不良事件、腎功能惡化、死亡等獨立預測因素。因此,穩(wěn)定PCI 患者的GV 具有重要意義,積極探索有利于改善PCI 患者預后的血糖管理方案是非常必要的。Kataoka 等[30]將90 例T2DM 合并CHD 患者1∶1 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分別在入組時,入組1、3、6、9、12 個月時接受基于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或HbA1c監(jiān)測的血糖管理,在指定的治療期結束時重復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和近紅外光譜/血管內超聲成像,在兩種監(jiān)測方法下調整降糖方案,比較兩組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率,結果表明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系統(tǒng)組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率降低12.4%,提示血糖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變血糖波動的幅度、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目前國內外關于PCI 術后患者GV 的研究多為觀察性研究,干預性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的血糖管理可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飲食、運動等個體特點結合各種影響因素,制訂適合PCI 術后患者的干預方案,強調血糖水平達標且使GV 維持在穩(wěn)定狀態(tài),最終實現(xiàn)精準降糖。
綜上所述,GV 可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情況,具有重要意義。GV 對PCI 患者危害大,且影響因素眾多,雖然其重要性及危害性目前已引起醫(yī)護人員的關注,但國內外相關研究較少,大多數研究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在未來工作中,首先應明確患者GV 的影響因素,通過醫(yī)護人員的共同探討,盡快形成PCI 術后患者血糖調控的個性化干預方案,以滿足臨床需要??刹扇《鄬W科團隊協(xié)作模式,明確護士在多學科團隊小組中的作用,積極探討在充分發(fā)揮護士作用的前提下,降低患者GV,以期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