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剛彬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在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不單單要完成原來語文課堂的識字學詞學句閱讀任務,還要加大閱讀的量,閱讀在課堂教學的比重明顯大于一般的語文教學課堂。那么二年級的孩子,如何在課堂里“擠”進去群文來加重閱讀教學的份量呢?以下是我在平常教育教學中的做法,今天在這里和大家進行交流,一起探究。
一、生字教學教“字串”
小學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課堂的主流與重頭戲,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識字寫字至少要占一半以上的課堂教學時間。其中十分鐘寫字是一定要保證的,在這十分鐘寫字之外的教學內容安排上,我認為要以教“字串”為重,講“重點”為輔。也就是說,不能單純?yōu)榻躺侄躺?,我認為必須在生字教學的時候提高生字教學效率。在群文閱讀中,低年級孩子面臨的困難是識字量積累不夠,不認識的字成為孩子們閱讀的障礙。要掃除這障礙,就要在平常的課堂中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形成孩子們的“字感”。教師在隨文識字的時候除了教給孩子認識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之外,還要拓展生字教學的量,讓孩子們形成記“字串”的意識:在看到一個生字的時候腦海里尋找換偏旁的另外生字,或者是找一找同樣偏旁部件的字來理解記憶生字。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快速把生字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進而掌握生字。因為小學低年級要求掌握的生字中,象形字,會意字大多數出現在一年級上冊,從一年級下冊開始,形聲字是識字教學的主流,與其讓孩子們單獨識記生字,不如教給他們識字方法,“串”字識記,一次次重復中,孩子們的認字能力與自主識字意識將得到鍛煉。只有這樣,才能把識字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識字量,為孩子們進行群文閱讀掃除生字障礙,促使其閱讀更順暢。
二、課文朗讀教“語感”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任務中,還有一項基本任務是課文朗讀,要求做到讀正確,讀通順,不能加字減字。要把課文讀正確通順,首先是認字關,如果孩子們都認得生字,就能把字讀正確進而把課文讀正確??墒怯械暮⒆永首x習慣不好而造成添字漏字還有的是用自己的理解換詞朗讀。這些朗讀的習慣,來自于孩子的朗讀語感未形成。我認為,要教給孩子朗讀的語感,從把每一句話讀正確開始。從一年級下冊開始讓孩子們逐句讀,提醒這句話哪個詞語哪些停頓要注意的。慢慢地放手讓孩子自主去尋找發(fā)現把句子讀好的關鍵點。到了二年級上冊,可以小組開火車輪讀,每小組請一個同學,同時四個同學到八個同學一起朗讀。最好請同學的時候,他們的位置是分開的,這樣每個角落都有孩子能聽到離他最近的孩子的朗讀。這樣是最節(jié)省時間的檢查學生朗讀情況的課堂教學方法。而且這樣做,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事做,有的要朗讀,有的在傾聽??傊?,就是要發(fā)現孩子朗讀上存在的問題,思考怎么教給學生方法去解決問題,提高課堂上朗讀教學的效率,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以后,只要預習做到位了,讀通課文應該不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頭戲了。
三、閱讀理解教“圈畫”
做好了前面兩點,語文課堂教學就能剩下部分時間來做群文閱讀了。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能力參差不齊,怎么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呢?我覺得備課的時候注意“擠”進課堂的群文一定要在文字的內部有某一主題,然后教師解讀文本的時候要找到快速理解這些文字的方法——“鑰匙”,從哪些重點詞句去理解,你選擇群文的理由是什么,這個理由就是你要教給學生的閱讀之法。在低年級,通過“圈畫”的方式,讓學生在圈畫中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本,這也就是閱讀的方法。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我認為在群文教學的低年級課堂,默讀比朗讀更能讓學生思考,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充氣雨衣》一課為例,而我選擇了語文園地的魯班發(fā)明傘的小短文做為補充材料一,然后再找來魯班發(fā)明鋸、安藤發(fā)明方便面的小故事做為補充材料二,三,讓學生們學會閱讀小段落的方法。要做到群文放手自主閱讀,必須在課文教學中真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所以我在教學小林克服雨衣下擺的水流到褲腿的時候,讓孩子們先找到小林要解決的問題,再讀相關段落,找到是什么東西啟發(fā)了小林,讓他有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想到就去做,于是小林動手做的過程中產生了新式雨衣,但是問題同時又產生了。我在課文教學的時候重點帶著孩子們感受這一發(fā)明過程中小林的想法做法,然后指導孩子們在課本上進行圈畫——圈出啟發(fā)小林發(fā)明的東西“裙子”。用橫線把小林想到的裙子變成雨衣的思路畫下來,再用波浪線把小林回家動手做的句子畫下來。小林解決了問題,發(fā)明了新式雨衣,再把“新式雨衣”圈起來。就這樣,老師帶著孩子們讀懂了這一段發(fā)明的全過程。接下來的問題是怎么疊放這新式雨衣,我讓孩子們默讀相關段落,用剛才的符號畫下小明的發(fā)明思考及做法來。閱讀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按要求完成。我在展臺上展示了這些孩子的課本,一些閱讀跟不上的孩子能隨著我的講評在書本上做好圈畫。再來就是語文園地的魯班發(fā)明傘的段落,讓孩子們同樣的符號在課本上做標記。有了前面兩個段落的學習,第三個文本,孩子們能用我教給的方法快速理解讀短文的人更多了。
四、群文選題教“思想”
小學一年級下冊教材開始,每個單元都是按一定的單元主題內容進行編排。老師在教課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每個單元的主題導語,我認為它是孩子們學習課文閱讀理解的“鑰匙”。讀懂了它,孩子們在閱讀理解本單元課文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按著這樣的方向去理解去領會課文的主旨。那其實就是孩子們學會“舉一反三”學課文的“妙招”。老師帶著孩子讀懂“群文”,更要透過群文閱讀有“思想”。因為閱讀教學,不單單是要孩子們讀懂一段文字,更要從這段文字中獲得啟發(fā),知道如何去讀,知道如何去想,還要形成自己的視角去看生活中的人與事。比如口頭表達中,如果合理運用課文中的好詞,聽起來生動,能想到那個場面,何樂而不為呢?再說說書面表達,如果詞語運用恰到好處,讓人能產生想象如同身臨其境,那樣的文字是能打動人心的。總之,只要你努力為孩子營造群文閱讀的氛圍,給他們方法讓他們去實踐去閱讀,相信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及閱讀速度一定能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