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玉 汪吉彥
摘要:美國學者華萊士在《生命教育:與幼兒一同迎向人生挑戰(zhàn)》中對于幼兒階段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幼兒正處于生命認知的啟蒙階段,引導幼兒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感知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并對死亡有所認知和了解等,對于幼兒未來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十分強烈,幾乎每個幼兒都向大人提出過“我是從哪里來的?”這樣的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幼兒對生命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大人的回答往往不盡如人意,錯失了滲透生命教育的絕佳機會?;诖?,幼兒園應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需要,合理安排課程,設計實施策略,為幼兒構建科學系統(tǒng)的生命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生命與安全教育;新思維;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庇變旱慕】党砷L是建立在生命安全基礎之上的。幼兒園教師有必要對幼兒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讓幼兒懂得尊重、愛惜生命。
一、生命教育實踐活動
目前,某所幼兒園開展了一項十分特殊的活動——為死去的皮球蟲舉辦一場特殊的葬禮。該幼兒園便是以死亡課程開啟了生命教育,這一活動引發(fā)了社會上的熱議。該幼兒園的負責人表示,不談論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全面的,只有了解了向死而生的理念,才可以更好地重視并珍惜生命。這場特殊的葬禮是一種既新鮮又實用的方法。也正如該負責人所言,近年來的生命教育越來越普遍,也備受重視,現(xiàn)階段的幼兒園教育都是以生命安全教育為主,這次活動更是將生命教育向前推進了一步。通過這場特殊的活動,切入到生命教育課程當中,可以讓幼兒從一個特殊的視角來看待生命,品味人生的生死離別。因此,不僅是幼兒園的生命教育課程要包含死亡教育,在其他的各級各類教育中,死亡課程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長期以來,對死亡的忌憚,使得學校與社會上的教育缺乏對生命的思考,無法清晰地認識生命的由來,這也使得一些孩子們缺乏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識,甚至出現(xiàn)了藐視生命、殘害生命的悲劇。而越來越多的人建議將生命教育課程納入學校與社區(qū)教育中,只有這樣系統(tǒng)地進行生命教育,才可以讓孩子們更加具體地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并且引導他們承擔相應的責任。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便是教導人們珍愛生命、尊重生命,而這只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利用死亡課程來啟動生命教育,是十分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和突破性的一步。
二、轉變觀念,提高責任意識
“教育”大于“保護”。部分家長認為只要加強保護就能使孩子免受傷害,采取各種保護措施,期望將所有危險因素提前扼殺。學齡前的孩子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無法對自己的行為后果加以預測,成人提前消除環(huán)境中的危險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孩子的安全。而且過度的保護、包辦和代替可能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阻礙其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導致幼兒缺乏自我保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更容易遇到危險。因此,我們要樹立“教育”大于“保護”的觀念,有意識地通過安全教育幫助孩子學習特定的預防策略,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消除孩子身邊所有的危險,而是讓孩子擁有處理真實環(huán)境中各種狀況的能力。安全無小事,傷害無“輕微”。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從未在這方面出現(xiàn)過狀況,今后也不太可能發(fā)生意外,或者只重視危險性較大的問題,忽視日常頻發(fā)的看似“對孩子無生命影響”的事件。例如,家長經常會制止孩子觸碰插座的行為,卻常常對孩子在家中隨意蹦跳的行為熟視無睹,然而現(xiàn)實中往往會發(fā)生這種“萬萬沒想到”的事故。因此,家長要轉變對“輕微傷害”的忽視,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強化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責任。
三、利用偶發(fā)事件對幼兒進行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利用偶發(fā)事件及時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效果非常好。我?guī)н^的班級里有個小男孩,聰明淘氣,天不怕地不怕。有次外出活動過馬路時遇到紅燈,車輛川流不息,我讓幼兒排好隊安靜等待。但小男孩突然跑出隊伍沖向馬路,疾駛的車輛紛紛鳴笛避讓,險象環(huán)生,我一個箭步上前將他抱回?;氐浇淌液?,想到一個鮮活的生命可能因為一個偶然的意外事件突然消失,越發(fā)后怕。我決定利用這次事件給幼兒上一堂生命安全教育課。我先讓他們討論闖紅燈有什么危害?大家七嘴八舌,被車撞斷腿、摔破頭、被車撞死等說什么的都有。聽到被車撞死的話,小男孩頑皮地說:“我不怕死!”聽了他的話,我非常生氣,質問他:“你知道人死了會怎么樣”?他嬉皮笑臉地說:“人死了就是躺在那里閉著眼睛不動了呀”!小男孩的解釋頓時讓我的氣全消了。原來孩子對“死”沒有概念,認為“死”就是玩游戲。我找來一個廢舊的汽車輪胎,一個塑料玩具車,快速滾動輪胎從玩具車上碾壓過去,玩具車頓時粉身碎骨。我問孩子們:“玩具車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他們齊聲說:“被壓碎了。”我再問:玩具車還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嗎?他們說:“不能!”我告訴他們:“人像玩具車一樣,活著的時候有模有樣,死了再也回不到從前的樣子”。我問小男孩:“如果你被車撞到了,就會像玩具車一樣被壓碎,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老師和同伴了,再也不能和同學們玩了,你覺得可怕嗎?”講到這里,孩子們都不言語了,小男孩表情凝重地說:“老師,我以后再不敢闖紅燈了,我不要死!”此事讓我感觸很深,在我們國家,“死”是人們忌諱的字眼。有人離世時,大人會哄騙幼兒說“他去了另一個世界”,或者說“他累了,睡著了”,這樣會使幼兒對死亡缺少認識,不知懼怕,就像小男孩那樣“無知者無畏”,這也是幼兒常會以身涉險的原因之一。再者,我們教育孩子遵守法規(guī)、注意安全,不能簡單地提要求,最好是通過身邊的事例告訴他們什么事不能做,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守規(guī)矩、按規(guī)則辦事的好習慣,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達到行云流水、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束語
3—6歲幼兒,認知能力有限,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作為教師,我們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平安健康的成長是我們教師應盡的義務。
參考文獻
[1]閆銘.幼兒園生命教育——安全篇[J].幸福家庭,2020(13):25.
[2]吳吉惠,江禹禹.生命教育視域下幼兒安全教育的實施與評價[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6):83-86.
[3]周青欽.幼兒園生命教育實施困境及對策研究[D].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