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陣西風吹過東
石欄橋坐簡神童
……
郎朗上口的句子,輕柔慈愛的聲音,在平平仄仄的音韻中編織成愛的搖籃,催眠了剛出生的我、幼年的我以及童年的我。記憶中,這首長長的歌謠永遠抵達不了彼岸,總是聽到神童被鞭炮聲驚動看到新娘向自己走來時,或者那位大戶人家的小姐執(zhí)意要嫁窮書生引起家長震怒時——就睡著了。夢中,小姐脫下鳳冠霞帔,換上粗衣荊釵,在破屋中紡紗織布;夢中,書生的讀書聲昂揚起來,因了這紅袖添香后來高中狀元……這是年近八旬的祖母唯一會講的故事,也是她生前留給我唯一的歌謠,永遠的歌謠。
小時候,總吵著祖母講故事,祖母張口就來:“陣陣西風吹過東,石欄橋坐簡神童?!鄙衿娴男身懫穑婺傅难劬Ψ路鹩泄?,點亮了貧瘠簡陋的家,喚醒了我最初的向往,想當那個美麗如神仙的小姐。一天一天,搖籃里的歌謠滿足不了長大的欲望,那時候總覺得歌謠太長,長得像母親織毛衣的毛線,一段又一段,一團又一團……祖母也不生氣,坐在長凳上一下一下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她就在心里念給自己聽了吧。待得下一次,枯坐板凳的我希冀祖母來一段新鮮故事時:“陣陣西風吹過東,石欄橋坐簡神童?!睕]等祖母開口,我和妹妹已經(jīng)搶著講了起來。這時祖母就會無奈地搖搖頭,繼續(xù)一下一下地幫我們扇風涼,趕走夏夜的寂寞。
悠長的故事,曲折的情節(jié),雋永的格律,從此被兩個不懂事的孩子打斷,隔斷了與據(jù)說這是漢族長篇敘事民歌的紐帶。祖母呢,永遠都不會生氣,下一次又是搖著蒲扇,只是“陣陣西風吹過東”的旋律難得響起來,不再從房梁上飄出,飄到屋外那條走過江南三大儒之一的胡石予、教育家方還的蓬朗老街上……祖母,我因為年幼無知,沒能像您那樣,成為這首歌謠的傳承人。到現(xiàn)在,我只記得“陣陣西風吹過東,石欄橋坐簡神童”,記得您在一下一下地搖著蒲扇,臉上是神往,是滿足。祖母一定在懷念著什么,這份懷念陪伴著年高體弱的祖母,給了她無盡的溫暖與安慰。
后來,當祖母搖著蒲扇準備再把這首歌謠念給我們聽時,我會跑開,跑到隔壁聽隔壁人家講鬼故事,聽得心驚肉跳,再一次擁到祖母身邊。祖母不講鬼故事,一天到晚辛苦忙碌著,但看向我的始終是慈愛的笑臉。到了傍晚,祖母在煤油燈旁一邊幫我洗腳一邊跟我說話,祖母和我的影子被燈光映到木門上,多年以后回憶起來仍然是溫暖的色調(diào),就像“神童”歌謠的底色。聽父親講過,祖母家祖上跟胡石予素有來往,還得贈一幅“墨梅圖”(后毀于兵燹),也是知書達禮的人家。祖母還曾到私塾里念過書,這對于在上上個世紀出生的鄉(xiāng)村女孩來說是很少見的。祖母不僅上過私塾,私塾不興辦了,還上過新式學堂,但是祖母在學堂里遇到了私塾里從沒學過的算術(shù),從此喜愛詩文的祖母讀書夢斷。
祖母家女孩子都能上學讀書,當時得是個好人家。聽家族里的長輩講過,我家祖上是大戶人家,祖母的父親還是祖父曾在常熟做管鹽的官,當時這就是肥缺了??上в幸荒瓿J彀l(fā)大水,我的這位祖先從轎子里下來,走路時掂著腳拎著衣衫,沒注意把官印丟了,這在當時可是要獲罪的。好在家境殷實,丟了官但沒受什么罪,于是回蘇州經(jīng)營家業(yè)。亂世中老百姓平安度日的理想總是那么渺茫,后來太平天國來了,全家避難逃到昆山一個比較偏僻的鄉(xiāng)鎮(zhèn),就是我出生的蓬朗鎮(zhèn)上買了田地度日子。那時家境應(yīng)該還算富裕,因為祖母的妹妹出嫁,嫁妝中的銅器從新娘家里一直綿延到新娘出嫁的碼頭上,只是為了不讓遠嫁的新娘被婆家瞧不起,不過這也讓家里耗盡了財力。祖母后嫁,雖然排場沒有妹妹那么大,但祖母講起來是還是神采飛揚:“我當時穿戴了鳳冠霞帔,坐上了八抬大轎出嫁的。”這一場景,祖母很多年后也只講給了她鐘愛的長孫女聽,連我父親都不知道祖母年輕時的這一高光時刻。
很多年后,我和父母一起到北京故宮游玩,當時看到故宮博物院里陳列的鳳冠霞帔,經(jīng)不起歲月的絲織品看起來都有些懨懨的了。但是不如為何,當我看見這些真品時,它們忽然閃亮起來,我一下就看到了我的祖母——年輕漂亮的會念歌謠會做針線會識文斷字的新娘,穿戴著高貴的鳳冠霞帔,盈盈一笑間從轎子上端莊大方地下來,從此步入辛苦操勞的一生。從戰(zhàn)亂頻仍到天災(zāi)人禍,早年生活優(yōu)越的祖母經(jīng)歷了太多艱辛,往昔的繁華要面對蒼涼的現(xiàn)實。漫漫人世間,也許我的出現(xiàn)點亮了她黯淡的人生希望之燈,所以她會把心里的最美記憶告訴我。有些事她跟自己兒子都沒提起,比如這鳳冠霞帔,比如在夏夜里乘涼時她會唱:“我正在城樓觀山景……”唱畢,還會告訴我這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偶爾的偶爾,從蓬朗北街路過的老人,會喊一聲祖母的名字,然后相互感嘆一聲:“其實還是京劇最好聽?。 边@位,也許是祖母當年的知音了吧??上В谪熑翁锍邪綉舻穆L歲月里,家家戶戶都忙于計算化肥的投入與稻子的產(chǎn)出,經(jīng)濟與精神生活都極其有限,能到鎮(zhèn)上看一場電影便是一份奢侈,沒人去關(guān)心祖母們的內(nèi)心需求。
倏忽之間祖母怎么就走了,盡管在當時也算長壽??墒牵鞘赘柚{我還沒聽完呢,病床上的祖母是忘卻這首詩歌了嗎?不,她一定是想著能好起來,想著還要吃她孫女的喜糖,想著孫女沒有鳳冠霞帔,但一定也是世界上最好看的新娘子。但是沒等到這一天啊,我的祖母就故去了,她活得累了,回自己的娘家休息了。留下來的這首歌謠,是您留給我的念想嗎,那永遠沒有講完的故事等著我去填補嗎?
歲月倥傯,一晃我快到當祖母的年齡了,可是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沒有找到任何一首跟祖母的歌謠相近的故事。每當我想起祖母,祖母仿佛依舊在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謠,雖然牙齒稀疏——年輕時用牙齒拔納鞋底的針,過早掉光了,但“陣陣西風吹過東,石欄橋坐簡神童”依然一字不差,同鳳冠霞帔、同那把蒲扇一起來到我的視線里……回憶起來,祖母似乎從沒對我有什么要求,從沒要求我為她做什么。她甚至從沒要求這個世界為她做什么,她只會付出,不用一丁點回報。祖母其實就是那個善良美麗的小姐,在人間受夠了苦,回天上休息了。最后的時刻,祖母對于塵世的眷戀是因為她那個美好樸素的愿望沒實現(xiàn),正因如此,我要好好地活著,幸福地生活——她一定在天上還關(guān)注著我。很多年過去,我常常會夢見她,我珍藏著一把鑷子——后來代替她的牙齒、幫她納鞋底的鑷子,小小的鑷子仿佛還承載著祖母的溫度。我更想找到那首詩歌,在輕軟綿長的曲調(diào)中,感受到祖母那慈愛如初的陪伴,來自古老語言的慰藉。
“神童啊,你獨住窯洞實在苦……”
“小姐啊,你為何要嫁我神童……”
窮盡的記憶,會有那么一兩句當年的歌謠跳出來,一如當年的灶火一閃一閃,映出窮困生活中的光明來。
多年以后,我沒想到這首歌謠是我記住她的獨特的方式,是我尋找她的鑰匙??墒?,可是我卻只記住了第一句。
只是現(xiàn)在,我找到這首歌謠的信念越來越執(zhí)著,終于,當我決定把這首記憶中的故事寫下來時,神奇地在網(wǎng)上找到了這樣一段:
陣陣西風吹過東,小橋堍遇見這老漁翁。
一日三餐常周濟,(小生是)盡心竭力把書攻。
忽聞柴門敲三下,見那火把燈籠密重重。
仆婦丫環(huán)都散去,單單獨剩這女姣容。
(莫不是)同窗好友來嬉謔,(莫不是)山中妖魔鬼相逢。
……
原來這是清初戲曲作家朱佐朝寫的《漁家樂》。喜悅并沒持續(xù)很久,因為《漁家樂》的內(nèi)容和祖母的歌謠相比,內(nèi)容和情節(jié)都有出入。也許《漁家樂》的來源就出自祖母的歌謠,也許祖母的歌謠受到《漁家樂》的影響。不知為何,我還是相信那首歌謠不是出自書中,一定是來源于民間的,找不到來歷的歌謠就像無根的草始終在我的心頭飄搖。
一定是冥冥之中,祖母在保佑我。就在前幾天,我?guī)团笥言谡硭奈淖謺r,“神童涇”三個字跳出來,跳進了我心里,我的心頭也怦怦直跳,真的會有這么一個地方嗎?它和我祖母的詩歌會有什么聯(lián)系?難道這首據(jù)說是漢民族的長篇敘事詩的誕生地就在我家的不遠處嗎?
朋友說“神童涇”在昆山陸家鎮(zhèn),迅速百度了一下,發(fā)現(xiàn)一行關(guān)于“神童涇”的線索: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初,縣下設(shè)督導區(qū),菉葭鄉(xiāng)屬昆山縣第三督導區(qū);5月13日,菉葭解放;7月,建立人民政權(quán),菉葭鄉(xiāng)屬蓬閬(蓬朗)區(qū)。
我坐不住了,這首歌謠的誕生地很可能就在蓬朗,可能是我家鄉(xiāng)的故事啊,原來祖母一直傳揚的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問過文史辦的老師,得知“神童涇”社區(qū)正好出過一本村志,張老師說幫我討一本。但我等不及了,第二天就出發(fā),我要去“神童涇”,看看歌謠里的那個神秘的村子,那個讓我的祖母牽掛了一輩子的地方。
剛立秋,赤日炎炎似火燒,然而我的心里另有一團火在燃燒。神童涇現(xiàn)代化的建設(shè)早已找不到村子當年的模樣了,S1號地鐵線的建設(shè),讓我在尋找時兜了一個大圈子。但我看著那里的水,看著那里的路,看著那里的一切,非常親切,仿佛回到故鄉(xiāng)一樣。在神童涇社區(qū),講明來意,面對素昧平生的我,一名眉目清秀小姑娘——社區(qū)的工作者二話沒說,就到樓上幫我找了一本《神童涇村村志》,還親切地說:“姆娘(阿姨),你拿好?!贝緲愕纳裢瘺芄棚L猶存!感謝祖母指引我來到這個近在咫尺、遠在想象中的地方。
翻遍村志,只找到了這么兩處相關(guān)的記載:陸家鎮(zhèn)有個古村落神童涇。(《風韻陸家 》作者:周剛)另一處:這是一個只有300多年記憶的村落。傳說,有一個村里出現(xiàn)了一個智力非凡的孩童,因此人們就把這個村取名神童涇村。關(guān)于神童的故事,現(xiàn)在的人卻只能憑想象去杜撰了。(《風韻陸家》作者:藍鴻)可惜村志上并沒記載祖母的歌謠,甚至在神童涇的21個村民小組中找不到一戶姓“簡”的人家……但從它就在蓬朗附近的地理位置,從它300年的村落歷史,甚至從它無可考證的來歷中,都不能排除這個村子與祖母歌謠可能存在的淵源。
“陣陣西風吹過東,石欄橋坐簡神童……”從神童涇村回來,天氣依然炎熱,但當我仔細閱讀神童涇村志,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寧。我的祖母,仿佛一如過去,搖著蒲扇,一如既往地搬了凳子,在小橋邊乘涼,一邊幫我驅(qū)趕著蚊子,一邊輕聲地念著:陣陣西風吹過東,石欄橋坐簡神童……
作者簡介:
秦艷,師范畢業(yè),執(zhí)教幼師。愛閱讀,喜寫作,偶有文字見諸報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