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娣
一、案例背景
“天公尚有妨農(nóng)過,蠶怕雨寒苗怕火。陰也是錯,晴也是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古人用智慧的言語向我們闡述著矛盾雙方的對立統(tǒng)一,引導著世人用辯證統(tǒng)一的思想去分析問題。體育課堂也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一頭牽著教師,一頭系著學生而充滿活力;一面尊重教材文本,一面激發(fā)學生而火花四溢;一邊體現(xiàn)教學的計劃性,一邊展現(xiàn)教學的動態(tài)性而穩(wěn)中求進。
障礙跑因其難度不同、障礙不同、挑戰(zhàn)方式不同,深受學生喜愛,它考驗著學生在快速奔跑中安全、迅速通過障礙的能力,培養(yǎng)著學生克服困難、勇敢果斷、堅持到底的意志品質(zhì),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教學價值。所以筆者仔細分析障礙跑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希望課堂中能有精彩的生成。雖然有時精心預設無法預知全部的生成,但巧妙地利用、認真地反思那些“意外”,也許會讓預設和生成的統(tǒng)一對立推動著體育課堂教學的不斷進步。
二、案例描述
(一)小插曲,深反思
秋高氣爽的早晨,我趁著第一節(jié)沒課,就按提前備好的障礙跑教學設計到操場布置。由于所教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為增加練習密度,布置了6組障礙,分別由大體操墊的“爬”、小體操墊的“跨”、架高體操墊的“鉆”、障礙標志桿的“繞”組成(圖1、圖2),并重點教授“鉆”的技術動作。授課開始了,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提高難度后,大部分學生都能連貫做出“側(cè)身、下蹲、降重心、探腿、移位、轉(zhuǎn)體”的“鉆”的動作,并能在快速跑動中安全迅速地通過障礙。一節(jié)課下來,因課前的精心準備,整個授課過程都很順暢;因?qū)W生的挑戰(zhàn)心理,學生學得很認真;因采用游戲比賽形式,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吹剿麄兣d奮激動而又意猶未盡的樣子,我只好提前宣布:下節(jié)課再次練習增加難度的障礙跑,并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幫忙歸還器材,但因為我們班使用的器材非常多,歸還時沒有秩序,堵住了通道,造成了器材室門口的混亂,我快速跑過去協(xié)調(diào),才整理好了所有器材。
雖然是個小插曲,卻讓我駐足反思,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障礙跑有以下幾個特點:1.有不同難度的挑戰(zhàn),學生們非常喜歡,樂于嘗試和重復練習;2.場地空間大,器材使用多;3.課前布置時間長,障礙變化較困難;4.練習密度難達50%以上。面對這些問題,我想改變一下,可否由器材障礙轉(zhuǎn)為人體障礙呢?
(二)察形觀色,因生而再惑
我是個行動派,針對以上問題,很快設計出了無器械障礙跑。該設計的思路是用人體搭建障礙,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四大組,每大組的12名學生再兩兩組合,搭建可以讓人通過的6個障礙(搭建的障礙必須可以讓學生用跨、鉆、跳、爬、繞的方法通過),然后由其他組學生依次通過再交換練習。
我懷著滿腔熱情帶著學生們來到操場,賣著關子告訴學生們將繼續(xù)學練障礙跑時,他們都因只看到幾個標志桶而很疑惑,但在我的循循善誘下很快完成了準備活動和基本技術練習。接著才亮出了本節(jié)課的“障礙”(要求4個組學生組內(nèi)兩兩結(jié)合,在擺放的6個位置處搭建不同的障礙,如圖3),說完又請了幾名學生配合示范,隨著5分鐘分組討論口令的下達,各組在組長帶領下都聚在一起出謀劃策。我巡視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討論展示很積極;有的小組只有幾個人在討論;有的小組太過激烈,有些爭吵;有的小組搭建的花樣太煩瑣。5分鐘很快過去了,集合哨聲響起,當我問:“你們準備得怎么樣了?”他們卻用沉默回答了筆者,我只好再給大家3分鐘時間,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參與,各組搭建好障礙由教師檢查。我也走進有困難的小組,手把手帶著他們到各個位置去搭建障礙。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各組終于創(chuàng)設了自己的6個障礙,在剩下的時間里,各大組的學生在各個位置搭建障礙,其他學生依次穿越障礙,所有人都很積極很開心。
下課玲聲響了,學生們排著隊談笑著離開了操場??墒俏覅s高興不起來,因為本課預期與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很大差距,自由商討太費時、練習密度強度太小、人體障礙下容易投機取巧。套用一句流行語“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如果教師指導學生做到不完全放手的合作學練,再配上更加優(yōu)化的小組任務和練習形式,預設和生成的效果會不會更趨于一致呢?
(三)因惑而生,重新再出發(fā)
針對上兩次障礙跑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對障礙跑進行了新的調(diào)整:1.由組內(nèi)兩兩組合到全班自由式兩兩組合;2.由自由設計障礙到教師統(tǒng)一障礙形式;3.練習方法由“大組輪換的依次練習”到“小組輪換的魚貫式練習與比賽”(所有人按要求擺好障礙后,從第一組開始依次通過第二個障礙后,等第一組兩個學生通過后第二組也起身依次通過第三個障礙,以此進行,待通過最后一個障礙后從側(cè)面跑回到第一個障礙位由第一隊學生再次搭建好障礙后,讓第二組障礙學生穿過第一個障礙,然后迅速回到第二個障礙位并搭建好障礙讓第三隊及后面人員通過,其他人以此類推,直到所有人穿過應有障礙后并在自己位置搭好障礙才算整組完成,圖4~圖6)。我相信問題是用來被解決的,傳統(tǒng)是用來被創(chuàng)新的,所以新場地、新要求、新形式、新方法、新搭檔下的全新障礙跑值得期待。
“嘟嘟——嘟嘟——嘟——”伴隨著那熱血沸騰的《集結(jié)號》背景音樂,我化身為“指戰(zhàn)員”,帶領我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小“紅軍”們開啟了“長征”之旅。剛上課時,學生們就被這嘹亮的軍號聲給震撼到了。亮明身份后,學生們似乎也受到感染一樣,逐漸進入角色。于是我趁熱打鐵,帶領小“紅軍”們穿過“小樹林”(每組左側(cè)學生側(cè)平舉站好,模仿?lián)u擺的小樹,其他學生則在不碰到“小樹”的情況下,繞過10棵“小樹”回到原位后再輪換);在準備“跨過小河溝”時,我先請學生配合示范搭建和通過障礙的方法(兩人面對面坐下,兩腿分開伸直腳對腳,形成“河溝”),然后又帶領一組學生完整示范練習方法,待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吹響了正式練習的哨聲,各組的小“紅軍”像離弦的箭一樣,奮力奔跑跨過障礙,并能按要求回位,搭好障礙讓同伴練習。由于人人參與,課堂氣氛非?;钴S,但卻有個別小組為了獲勝,私自放水(障礙還沒有完全搭建好就放同伴過去)。所以我再次強調(diào)了練習要求,并說“哪個小組再不遵守規(guī)則,老師就要請該小組暫停練習”。聽到我這么說,沒有一個小組敢違規(guī)了,這么激烈有趣的練習,誰也不想錯過,于是我抓住他們迫切的心理,繼續(xù)有條不紊地開展著“鉆過小山洞”“爬過鐵絲網(wǎng)”的教學與比賽。每一次練習和比賽都是全員參與的,一套練習下來,每名學生的有效練習時間至少有90s,12次的成套練習,再加上準備活動、單個技術動作練習、放松練習的時間,本課學生的練習密度約為64%。
一節(jié)課下來,流淌的汗水擋不住學生運動的快樂,運動的疲憊擋不住他們拼搏的意志,練習的難度擋不住他們挑戰(zhàn)的信心??吹竭@樣精彩的生成,我慶幸自己沒有放棄,一切的實踐、否定、探索、再實踐都是值得的。
三、案例反思
障礙跑教材有趣而實用,學生們喜歡障礙跑帶來的挑戰(zhàn),喜歡挑戰(zhàn)帶來的成功,喜歡成功帶來的自信。教師對障礙跑教材的不同設計直接生成著不同的教學效果,而又折射出不同的教學問題,促使筆者不斷反思、不斷探索。本案例就是從傳統(tǒng)器材障礙跑到人體障礙跑再到有限制的人體障礙跑的積極思考實踐的產(chǎn)物。
1.因生而惑,懷揣一顆善思的心去發(fā)現(xiàn)問題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而驚訝和問題怎么來,套用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乏問題,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教學問題因有了之前的認真準備,往往不是那么浮于表面,只有關注細節(jié),從學生的反饋和生成中才能顯現(xiàn)。比如第一次設計的傳統(tǒng)障礙跑器材太多,學生能動性不夠;而第二次設計的人體障礙跑太自主,忽視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規(guī)則意識;有限制條件的人體障礙跑雖然各方面教學效果都很好,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在安全性和難度上還可以再改進。
2.因惑而思,懷揣一顆探究的心去思考問題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每一位教師都要做好教學反思工作。不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而且在發(fā)現(xiàn)了教學問題后,還要學會分析和思考問題。問題的出現(xiàn)總是有原因的,比如歸還器材時的混亂,是因為我們使用的器材數(shù)量多、體積大和歸還無序,才造成了器材室堵塞;比如自主搭建障礙太費時,是因為任務分工不明確,學生的合作能力較欠缺;比如有效練習時間太少,是因為練習形式單一以及障礙組數(shù)太少等。教師應該正視這些問題,尋找其產(chǎn)生的根源,以便更好地找出解決辦法,并能在教學設計中做出最佳的預設。
3.因思而行,懷揣一顆進取的心去解決問題
正如《抱樸子·勖學》中所說“不學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wǎng)焉,心雖勤而無獲矣”,凡事既要去學去思,更要去做。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分析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更要找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去實踐,這樣才能讓教學越來越完善。正如筆者在障礙跑課的幾次教學中,總結(jié)反思了每次課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反復推敲尋找解決辦法,二次備課、三次備課應運而生。雖然每次推翻重來很辛苦,但是為了能在障礙跑教學中使學生高效學練,筆者內(nèi)心那不服輸?shù)倪M取之心,督促著自己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在搭障礙的人員、條件限制、過障礙的練習形式上等均做了優(yōu)化調(diào)整,才有了第三次課的精彩生成。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眼里不能只有教案,更要有學生,師生共同生成的課堂才是靈動的。教師要有一顆敏銳細膩的心,去發(fā)現(xiàn)學生傳達的真實情感,正視課堂中的不足;要有一顆善思的心,讓教學困惑變得清晰明朗;更要有一顆進取之心,讓不足變成下次飛躍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