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靜
“老師你看,葉子!”“那是樹葉,是從大樹媽媽身上掉下來的。”“我在青奧公園看到過這種葉子?!薄⒉酵局校“嘤變阂姷斤h落下的樹葉,他們自發(fā)地撿拾落葉,有的拿在手上反復觸摸,有的放在鼻子上聞一聞,還有的蹲在地上給樹葉排隊……這時,一陣大風吹過,一個幼兒指著操場邊的梧桐樹喊起來:“快看,樹葉是從那棵大樹上掉下來的?!彼脑捯鹆舜蠹业淖⒁猓蠹乙黄鹧銎痤^駐足觀看。
“樹葉從那么高的樹枝上摔下來會痛嗎?”紅紅一邊用手接住空中飄落的一片樹葉,一邊低語道?!皹淙~為什么會離開大樹媽媽呢?”黃黃摸著頭,瞪著大眼睛,喃喃自語?!拔野涯惴旁诖髽鋴寢屇_下,大樹媽媽就能找到你了。”藍藍邊說邊把撿到的樹葉放在大樹根上。
教育專家田玉老師說:“教育不是控制而是解放,不是給予而是喚醒孩子的天性?!比龤q左右是幼兒心智發(fā)展的關鍵期。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還存在著分離焦慮。我們以此為教育契機,在班級開展了“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主題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我們結合秋季特征和幼兒對落葉的興趣,開展了“撿樹葉”活動。
依照《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能進行仔細觀察”的教育目標,我決定帶領幼兒們來一次“與樹葉親密接觸”的初步探索性游戲學習。在自主探究中,幼兒們通過摸、聞、揉、踩等動作獲得了對樹葉的感性認識。當幼兒們對樹葉產(chǎn)生興趣后,教師進一步推進“與樹葉親密接觸”之旅。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對樹葉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產(chǎn)生了更濃厚的興趣。教師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時給予回應,讓幼兒有了進一步探索的空間。
“為什么有的樹會落葉,有的樹卻不會呢?”我們對此展開了討論。結合幼兒們的意愿,我們將幼兒分成兩個項目小組,分別對“常綠樹”和“落葉樹”展開調(diào)查。幼兒們翻閱圖書,和爸爸媽媽一起通過多種方式收集信息、匯總資料,并制作了圖文并茂的調(diào)查表。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能用語言較好地展現(xiàn)大自然的美。
在小組分享中,有的幼兒提到“落葉的形狀有很多”,我便號召幼兒搜集落葉,一起去找尋落葉中的小秘密。幼兒們紛紛響應,一時間教室里收集了許多落葉。
幼兒們有對比觀察的經(jīng)驗,有按特征分類的經(jīng)驗,他們有能力從一堆樹葉中找出樹葉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幼兒調(diào)動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可以在觀察中總結出落葉的不同特征,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同種落葉的不同之處與不同落葉的相同之處。
小班幼兒在想什么?怎么想的?作為青年教師,我常常很疑惑。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教師的認真“傾聽”。教師在仔細傾聽和認真觀察中能夠了解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捕捉到幼兒的行為,了解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些都能夠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適宜本班幼兒的課程。
傾聽不是一“聽”了之,需要教將單向的傾聽與多項的交流、對話融為一體。在“撿樹葉”的活動中,對于幼兒喃喃自語的問題,教師無須直接解答,而是可以通過談話活動,巧妙地將問題傳給班級中的其他幼兒,將幼兒的疑問變?yōu)閷υ挼闹匾Y源,鼓勵幼兒大膽交流。還可以將幼兒的疑問變?yōu)椤凹议L園地”的資源,聚焦幼兒的問題,有利于家長更有針對性地關注幼兒,進而實施有效的家園共育措施。
從傾聽注意,到傾聽理解,再到傾聽回應,讓傾聽活動形成一個完整閉環(huán)。而其中的傾聽回應,是高品質活動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表征。傾聽的過程,絕不僅僅是聽,更需要聽后的理解。只有經(jīng)過思考,才能使教師對自己所接受的各種信息進行甄別、分析和判斷,最終知曉傾聽內(nèi)容的準確含義,從而達到有效回應。
在聽的過程中,教師要傾心、傾力,讓“傾聽”充滿教育智慧。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從“葉”開始,學會傾聽,邁開專業(yè)發(fā)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