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童,陳 鵬,韓 佳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2級本碩連讀生,湖南 長沙 410208;2.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陳鵬主任醫(yī)師行醫(yī)30年有余,現(xiàn)將其應用清熱化濕、斂瘡生肌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濕熱證經驗介紹如下。
2010年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中提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根據(jù)其臨床癥狀的特點,屬中醫(yī)“腹痛”、“腸風”“泄瀉”、“久痢”、“休息痢”、“腸澼”等范疇[1]?!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吩唬骸耙蚨柺常蠲}橫解,腸澼為痔?!倍嗾J為此句側重為“腸澼”而非“痔”,意在表達飲食不節(jié)而導致以泄瀉為主癥的多種腸道疾患?!夺t(yī)碥》言:“不論何臟腑之濕熱,皆得以入腸胃,以胃為中土,而傳之腸?!睆娬{腸病多及胃。《景岳全書》提到“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梢娔c腑類疾病與脾胃關系密切,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功能失司,則可見以水液代謝失常為主的多種病變?!额愖C治裁》言:“痢多發(fā)于秋,癥由胃腑濕蒸熱壅,致氣血凝結,挾糟粕積滯入大小腸?!笨芍c腑受邪,常以濕熱之邪為主。
治法。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以邪實為甚,多為濕熱之邪壅盛,故治當清熱化濕;熱盛致腸絡灼傷,濕熱膠著致瘀血內生,故治應涼血化瘀;濕熱搏結傷腸絡,腸絡血敗肉腐,故治當斂瘡生肌。
用法。灌腸法源于“導”法,以傳統(tǒng)外治法的灌腸法治療,湯藥直達病所,在病變局部達到較高的濃度,對病變局部抗炎、促進瘡瘍愈合的作用,同時也可避免因口服藥物而產生的惡心、腹脹等一系列胃腸道反應。
常用藥物。黃連、黃柏、黃芩、苦參、秦皮、土茯苓、白頭翁、馬齒莧、地錦草、敗醬草、椿根皮、槐角、地榆、側柏葉、仙鶴草、薏苡仁、血竭、兒茶、生黃芪、當歸、三七、連翹、白蘞、白及、木香、川楝子、延胡索、爐甘石、烏梅、地榆、訶子、赤石脂、石榴皮、五倍子、枯礬、竹茹、陳皮、厚樸、蘇子、青黛等。其中黃連、黃柏、黃芩清熱燥濕、解毒,苦參、秦皮、土茯苓清腸化濕,槐角、側柏葉清熱涼血,可佐以少量干姜、炮姜溫陽,連翹、白及、白蘞斂瘡生肌,黃芪、 當歸、三七去瘀血而生新血。加竹茹、陳皮、厚樸、蘇子、木香之品以行氣。
王某,女,45歲,于2018年8月10日初診。反復腹瀉、腹痛3年余,復發(fā)加重10天。3年前因大量飲酒后腹痛、腹瀉,伴有黏液膿血便,于當?shù)蒯t(yī)院電子結腸鏡檢查示潰瘍性結腸炎。病理切片示黏膜血管可見紋理模糊、紊亂、充血、水腫,黏膜局部出血及膿性分泌物附著,彌漫性糜爛或潰瘍。符合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改變,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诜郎忱耗c溶片(具體用量不詳),3年來癥狀反復出現(xiàn),時輕時重,間斷服藥。10天前因飲酒后癥狀加重,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后癥狀未明顯好轉。現(xiàn)腹瀉,大便次數(shù)每日5~7次,里急后重,瀉下溏薄,便中夾黏液膿血,白少赤多。腹痛較甚,拒按。伴肛門灼熱,口干、口苦,小便色黃,舌質暗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復查電子纖維結腸鏡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改變)。中醫(yī)診斷為久痢,大腸濕熱證。治以清熱化濕,斂瘡生肌。藥用黃連15g,黃芩10g,黃柏10g,炒梔子6g,干姜6g,陳皮9g,半夏9g,茯苓12g,木香15g,川楝子9g,延胡索12g,丹參15g,連翹12g,白及9g,炙甘草6g。加水1000mL煎至100mL,紗布過濾去渣,放置藥液溫涼至37℃左右,吸痰管插入肛內約15cm,用注射器抽取藥液灌腸,使藥液在腸管內保留15min。每日睡前1次,連續(xù)灌腸7天。二診,大便次數(shù)減少、每日3~4次,糞中仍夾有膿血黏液,但腹痛明顯緩解,肛門灼熱感較前明顯消退,口干、口苦,小便色黃,舌質淡暗苔黃膩,脈滑數(shù)。久病多成瘀,故加赤芍12g、紅花10g以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共7劑,每日睡前1次,灌腸法同前。三診,大便每日1~2次,腹痛較前明顯緩解,便中有少量黏液但無膿血,肛門無明顯灼熱感,無明顯口干、口苦,小便色稍黃,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滑。邪戀日久耗傷正氣,故以正虛為主,治當以補虛扶正為要,前方加黃芪20g、黨參15g,每日睡前1次,灌腸法同前。此后電話隨訪半年未發(fā)作。
按:患者為中年女性,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多在飲酒后癥狀加重,酒為生濕產熱之源,濕熱之邪內侵腸道,濕熱蘊蒸,與氣血相搏結于腸腑脂膜,化為膿血,熱蘊大腸,腸絡肉腐血潰。初診辨證為大腸濕熱證,治以清熱燥濕、清腸化濕之品為主。方中黃連清熱祛濕、瀉火止瀉,黃芩清熱燥濕,黃柏善除大腸濕熱,干姜溫中,金鈴子、延胡索緩急止痛,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二診時加入赤芍、紅花以加強活血化瘀之功。三診時邪毒勢已散,但元氣弱,故加補益藥以求正氣恢復。諸藥合用,以達清熱化濕、斂瘡生肌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