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杜 媛 郭 璇
第一天在北京某幼兒園見習,一進教室門就看到一個穿著蜘蛛俠衣服的小男孩在吃飯,甚是可愛,于是多看了幾眼;再后來我走進了“蜘蛛俠”的世界,知道了他的一些“小秘密”。原來小“蜘蛛俠”叫冬冬,今年四歲半,剛開始我詢問他姓名時他表現(xiàn)得很不自信,說話聲音很小,等我再追問一些問題的時候,他便跑開了。
早晨的區(qū)角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小朋友們都投入到了自己喜歡的活動中,我本以為帥氣的“蜘蛛俠”會選擇建構區(qū),沒想到他去了娃娃家。在娃娃家他似乎和別的小朋友配合得不太好,其他小朋友都忙著分工、扮演角色,只有他默默地在一旁收拾東西、給娃娃穿衣服。
上課的時候我就站在“小蜘蛛俠”旁邊,據(jù)我觀察,老師問的很多問題他似乎都知道答案,但未曾舉過手,哪怕是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是小聲回答,眼睛不看老師也不看小朋友并且一直擺弄雙手。我很好奇為何“蜘蛛俠”的性格與其外表大相徑庭。
據(jù)了解,在小“蜘蛛俠”不到兩歲時父母就離婚了,孩子跟著媽媽生活,白天媽媽上班就由姥姥帶著,和爸爸相處的時間幾乎為零。
其實“蜘蛛俠”的經歷并不是單純的個案,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們婚姻觀念的不斷變化,婚姻的模式變得多種多樣,喪偶、再婚、離婚、兩地分居、事實婚姻等都已成為常態(tài),單身母親撫養(yǎng)子女的家庭模式逐漸變多,父愛的缺失成為一種越來越常見的現(xiàn)象。然而,當幼兒因為各種原因喪失父愛時應盡量用其他方式進行彌補,減少父愛缺失給幼兒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但是如果忽視或者教育不及時,便會對幼兒的身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為什么缺少父愛的“蜘蛛俠”會變得怯懦?為什么“蜘蛛俠”喜歡玩過家家等小女孩喜歡的游戲?父親的陪伴與關愛對“蜘蛛俠”來說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或許在你身邊沒有“蜘蛛俠”這類的小朋友,但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總有一些人默默無聞、不善交談、沒有朋友總是一個人,即使這是一個心智健全的大人,我們都會心生憐憫,更別提年齡尚小的“蜘蛛俠”了。
父親角色的缺失給幼兒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之相伴的是幼兒的心理和行為都會發(fā)生巨大的轉變。通常來講,缺少父親陪伴的幼兒容易內向、孤獨、怯懦、社交能力相對較弱等。我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父愛的缺失會對幼兒的各方面產生影響,具體如下。
研究表明,父親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他們的教養(yǎng)方式與孩子整個認知行為的發(fā)展結果呈正相關。由于父親與母親在教養(yǎng)方式和充當?shù)慕巧戏止げ煌?,因此他們對兒童的影響也體現(xiàn)在不同方面??上攵谝粋€父愛缺失的家庭中,幼兒的認知功能發(fā)展將會受到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此外,更多時候父親可以充當幼兒的玩伴和榜樣,帶給幼兒更豐富的戶外活動,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幼兒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大多數(shù)游戲都需要幼兒動手完成,這就加深了幼兒對游戲的體驗和認知,這一過程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小“蜘蛛俠”因為缺少父親的陪伴,缺乏動手操作和戶外玩耍的經歷,導致其動手能力不如別的小朋友強,這也是這個小男生不喜歡建筑區(qū)的原因之一。
父親的陪伴對幼兒來說十分重要,有父親陪伴的幼兒能夠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適應性,人際關系也會相對融洽。據(jù)了解,“蜘蛛俠”平時由媽媽和姥姥帶著,父母離婚后爸爸也只是有時間才來看他,短暫的相處怎么都彌補不了生活中父愛的缺失。從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來看,自始至終他要么只和一個叫明明的小男孩玩,要么就是獨自在一旁玩耍。
在一次體育活動中,老師要求小朋友們自由組隊進行活動,明明便隨機和別的小朋友組隊了,而小“蜘蛛俠”剛開始焦急地尋找明明,在看到明明已經和別人一組的時候,他也不再找別的小朋友了,而別的小朋友似乎也習慣了忽略小“蜘蛛俠”,最后他被老師要求去和另外一名落單的小朋友重新組隊。
類似的事情發(fā)生過很多次,包括其中有一天明明生病請假了,小“蜘蛛俠”在那天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看起來十分孤單與無助。父愛的缺失讓他變得孤僻且不善交際,他不習慣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只是選擇其中一個小朋友作為心理慰藉。案例中的明明對于幼兒園里的小“蜘蛛俠”來說就是生活中的媽媽和姥姥,他缺乏安全感,需要有一個固定玩伴來確定自己是有人喜歡的,但是顯然明明還有別的好朋友,而“蜘蛛俠”就只認準了明明這一個朋友。這些特征對于“蜘蛛俠”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它會影響其以后的人際交往,且讓小“蜘蛛俠”變得愈發(fā)自卑與怯懦,而這一切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父愛的缺失。
研究表明,父親對于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通常情況下,父親在與男孩相處時獎罰分明、充滿權威,兒童則會呈現(xiàn)高度的男性化;相反,如果母親處于支配地位且更加強勢,父親的參與度一直非常低甚至沒有,男孩就無法得到一個男性化的榜樣。
對于小“蜘蛛俠”而言,父母的離異導致他和父親接觸的時間非常少,父親沒有辦法為他樹立一個男性的榜樣,而且在“小蜘蛛俠”的生活環(huán)境中,媽媽一直處于支配地位且非常強勢。由于以上種種原因,我們可以觀察到小“蜘蛛俠”雖然穿著媽媽搭配的極有男子氣概的蜘蛛俠服,但實際上他經常和小女孩一起玩過家家,或者自己玩娃娃,對于搭積木、小汽車等男孩子玩的游戲他通常不感興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父愛的缺失對于小“蜘蛛俠”性別角色的形成已經產生了不良影響,且中班幼兒正是性別角色形成的關鍵期,我們應該抓住機會及時干預,幫助小“蜘蛛俠”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蜘蛛俠”本該是個活潑快樂的孩子,但卻因為父愛的缺失變成了一個讓家長和老師都倍感心疼的孩子,那么面對小“蜘蛛俠”們,教師和家長應當怎樣做才能讓這父愛缺失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怎樣才能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呢?
對于離異家庭的幼兒而言,如本案例中的“蜘蛛俠”,從他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極其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有時候不敢與別的小朋友交往,當別的小朋友邀請他一起游戲時他總是拒絕;有時候不知道該怎么辦的“蜘蛛俠”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比如推搡小朋友。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選班上表現(xiàn)比較好且活潑開朗的孩子發(fā)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讓這些孩子去帶動離異家庭的孩子,比如在進行兩人一組的游戲時,教師可以有意讓活潑開朗的孩子和“蜘蛛俠”一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
即使父母之間感情出了問題,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父親與孩子多親近、多交流,不能讓孩子從小就缺失父愛。在網(wǎng)絡極其發(fā)達的今天,就算爸爸遠在千里之外,也能每天與孩子親密交流,比如每天和孩子視頻電話,讓孩子感受爸爸的存在。周末時建議爸爸到家里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如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游戲,甚至一起做家務;隔一段時間爸爸可以給孩子寫一封信,讓媽媽讀給孩子聽;另外爸爸可以送孩子一些玩偶,告訴孩子玩偶上面有父親對他的愛,即使平時爸爸不在身邊,也有玩偶帶著爸爸的愛陪著他。
愛與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這種情況下,媽媽要有意識地充當父親和孩子感情的潤滑劑和催化劑,不能把孩子當成戰(zhàn)利品不讓其與父親接觸,這樣會對孩子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那么,媽媽又該如何充當潤滑劑和催化劑呢?第一,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有關父愛的繪本,如《我的爸爸是長頸鹿》《爸爸,我要月亮》《送給爸爸的春天》等;第二,爸爸不在身邊的時候多向孩子講一講爸爸的好,爸爸來看孩子時可以同孩子一起去車站接爸爸,教孩子如何去關心爸爸、愛爸爸;第三,有時候媽媽可以準備禮物給孩子,然后告訴他這是爸爸送的,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存在與關愛。雖然這是一種謊言,但初衷卻是善意的。
此外,媽媽在孩子面前要維護爸爸的形象,爸爸通常都是孩子心目中的大英雄,尤其對于男孩子而言,爸爸的高大形象有助于其形成男性的優(yōu)秀品格,將來成為敢于擔當?shù)哪凶訚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