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qū)實驗幼兒園 田 杰
把游戲作為養(yǎng)成教育的一個切入點,讓孩子通過在游戲中的互動、感知,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服務能力并形成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下稱“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兒應具備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在大人幫助下能穿脫衣服和鞋襪,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會拿勺子等?!钡菗?jù)我們觀察,大部分幼兒剛?cè)雸@時,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穿脫衣服,喝水少……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討論決定用孩子樂于接受的小游戲來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服務能力。
對于幼兒不會穿脫衣服這一現(xiàn)象,我園編寫了兒歌來幫助幼兒。通過學習兒歌,幼兒掌握了一定的穿脫衣服的方法,但是不少幼兒仍是沒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欲望和積極性。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園開展了“巧手大比拼”的比賽游戲,通過比賽給小娃娃系扣子、疊衣服、粘魔術(shù)貼等環(huán)節(jié)增強了幼兒自己動手的欲望。這一次比賽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巧手區(qū)在區(qū)角活動中也一時大熱,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到區(qū)角練習卷襪子、扣扣子、拉拉鏈等,我們的比賽也逐漸發(fā)展到“給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比賽,各種各樣的比賽大大地提高了孩子們自我服務的能力和積極性。
和巧手大比拼同時進行的還有我們的“趣味穿襪子”“趣味穿鞋子”等小游戲,幼兒的小肌肉發(fā)展不完善,穿襪子相對比較困難,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利用兒歌開展了“趣味穿襪子”的游戲:張開大嘴巴,伸進小腳丫,扭一扭、伸一伸,我的襪子穿好啦!通過這樣的游戲,孩子們都愿意自己來穿襪子。通過游戲,不僅發(fā)展了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也鍛煉了孩子們小肌肉的發(fā)展。
小班幼兒剛?cè)雸@時,還不適應幼兒園的午休環(huán)節(jié),起床后不知道該干什么,常常是坐在床上等老師幫忙,甚至還有一些孩子起床后哭鬧、不知所措。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設(shè)計了一個“起床闖關(guān)步驟圖”,孩子根據(jù)圖片上的提醒,自己坐在被窩里穿上衣,坐在小椅子上穿褲子和鞋襪。逐漸練習后,孩子們穿戴整齊并自己疊被子,搬椅子、上衛(wèi)生間小便、洗手喝水,不需要老師的提醒,自己根據(jù)闖關(guān)步驟圖,忘記了就去看一看,完成了最后一步,找老師看嘴巴,就能得到一個大大的擁抱作為獎勵。老師在擁抱孩子的時候,一方面給孩子一個愛的鼓勵和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檢查一下孩子是否穿戴正確。
小班孩子喝水很重要,為了督促孩子們積極主動喝水,我們布置了“小班愛的社區(qū)”墻,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的照片放在社區(qū)墻上,鼓勵孩子在“家里”喝水。
相信帶過小班的老師都有感觸,剛?cè)雸@幼兒沒有形成規(guī)則意識,除了秩序不好,還會出現(xiàn)很多安全隱患。
用游戲來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常規(guī),孩子既感興趣、效果又好。以站隊為例,孩子入園前沒有自己排隊的經(jīng)驗,所以我們用“坐火車”的游戲來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讓孩子們對排隊形成初步感知。
“嗨嗨!我的火車就要開,誰來坐?”
“我來坐(孩子)!”
“開到哪里去?”
“開到……嗚……”
孩子們邊說兒歌邊一個拉一個衣服站隊。但這種站隊方式也是有安全隱患的,如有的孩子鞋被踩掉,有的衣服被拉得太緊,勒著脖子,都很危險,所以老師要一直關(guān)注孩子們的情況。
當孩子們通過這個“坐火車”游戲形成排隊的初步意識后,我們又利用方向盤玩“開汽車”的游戲——每個小朋友都手握自制方向盤,一個跟著一個走。開汽車的時候,我們又創(chuàng)設(shè)了“爬坡”“走彎路”等情景,讓孩子們有序地一個跟著一個走,并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習慣。
“開汽車”游戲持續(xù)了近一個月后,我們開始轉(zhuǎn)為正題,男孩女孩分開排隊,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排好隊,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有個別孩子站隊時拖拖拉拉、玩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又創(chuàng)編出一個新的游戲:串肉串。站隊時,每個小朋友變身小食材,只有站好后,才可以串到肉串上來。有了新游戲,孩子們又有了興趣,每次都能站得又快又整齊,還開心的不得了!結(jié)合主題,我們還會改編成:串糖葫蘆、串項鏈等。
到本學期中后期,孩子們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很好的站隊習慣,孩子在集體行進過程中的安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指南》中指出:小班孩子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墒切“嗟暮⒆映3⑼嫱甑耐婢叩教巵y放,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組織了小游戲“送寶寶回家”:讓孩子們將散落的水彩筆收拾起來放到盒子里,并送筆寶寶回家,看看哪些筆寶寶能安全順利地回到自己的家里。根據(jù)這樣的小游戲,孩子們養(yǎng)成了物歸原處的習慣。
在開展各種小游戲的同時,我們也利用繪本中的元素和形象來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和規(guī)則意識。開學初期,面對孩子的焦慮,我們選取了幾本關(guān)于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的繪本,如《小鴨鴨上學去》《魔法親親》等,利用每天下午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來分享,同時發(fā)動家長畫了一些“溫馨家庭”的繪畫作品,張貼在班級里,給孩子營造一種溫馨的氛圍,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淡化分離焦慮。
飯后漱口是孩子們?nèi)菀缀鲆暤沫h(huán)節(jié)。剛開始時,孩子們還能在飯后主動漱口,但時間一久,有個別孩子就會忘記或故意不漱口。為此我們找來了繪本《牙齒大街的新鮮事》,這個繪本故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了哈克和迪克這兩個看起來可愛,實際上卻非常危險的牙齒細菌在小朋友的牙齒上安營扎寨的故事:他們在牙齒上挖洞建房,生活很舒適,每天都會有好吃的東西自動送上門來;他們的儲藏室里有巧克力,水龍頭里流著他們最愛喝的“可口可樂”。就在他們過著幸福生活的時候,一把大刷子帶著很多警察出現(xiàn)在牙齒大街上,哈克和迪克貯藏的糧食幾乎被一掃而空,他倆也被請到了海灘上曬太陽,再也回不到小朋友的牙齒里了。孩子們聽這個故事的時候,都哈哈大笑,但笑過之后,都不想邀請哈克和迪克來自己的牙齒里,飯后也能做到主動漱口了。不僅如此,孩子還把這個故事帶到了家里,有的孩子還能主動刷牙了,讓家長們也親身感受到繪本的力量。
引導幼兒吃飯細嚼慢咽、不挑食,我們共讀《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引導孩子認真洗手,我們共讀《根本就不臟嘛》;個別孩子不睡午覺,我們共讀《不睡覺世界冠軍》;學會保護自己,我們共讀《不要隨便摸我》;對于膽小、不自信的孩子,我們共讀《田鼠阿佛》。繪本成為了我們一日活動中重要的助手。
面對同樣焦慮的小班幼兒家長,我們?yōu)榧议L提供了一份推薦書目,包括家長讀物和親子共讀的經(jīng)典繪本,每周家長選取一本繪本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共讀。在繪本的閱讀和分享中,家長逐漸的認識了繪本,知道了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繪本,應該如何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不少家長還為孩子建立了繪本閱讀小記錄,圖文并茂的記錄方法,為孩子和家長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憶。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在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和初步規(guī)則意識方面的一些小做法。通過實踐,我們再一次地感受到了“游戲”“繪本”的魔力——能讓孩子在快樂的情緒中掌握自我服務技巧、養(yǎng)成良好習慣。方法科學、有效,孩子樂于接受,老師省時省力,我想這就是教育最美好的狀態(tài)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