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念,湯天澤,鐘思成,李 斌,范其新,蒙大慶,李迎春,李芝凡,陳 軍
(1.綿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 綿陽 621023;2.綿陽市安州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四川 綿陽 622651)
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占國產油料作物產油量的一半以上,同時具有菜用、蜜用、花用、飼用、肥用等多重功能,對維護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具有深遠意義[1-3]。近年來,為了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高肥水栽培習慣仍然普遍存在。由此而來,油菜倒伏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尤其是在遭受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影響的情況下,倒伏油菜產量比正常油菜產量減少10%~30%,甚至可達50% 以上[4,5]。油菜倒伏已經成為影響油菜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油菜產業(yè)的發(fā)展。
多效唑是20 世紀80 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種三唑類、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被普遍認為是內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劑。多效唑可通過植物根系和葉片吸收,抑制植物莖葉的伸長,從而提高幼苗的素質、增強植株抗逆性[6,7]。有研究表明,在油菜苗期和旺盛生長期施用多效唑,可提高油菜幼苗素質,矮化植株,增強抗性,特別是抗倒伏能力明顯增強,從而提高產量[8-10]。在肥力較高的田塊中,作物很容易旺長及發(fā)生倒伏,農戶常采用噴施多效唑的方法控制作物過旺生長以防止倒伏的發(fā)生。但目前大多數農民對多效唑施用隨意性強,導致其提高油菜抗倒性及產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試驗采用不同濃度多效唑噴施油菜,以期探索噴施不同濃度多效唑對油菜經濟性狀和產量的影響,同時確定其最佳使用量,為其大面積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油菜品種為國豪油8 號,由綿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選育和提供;多效唑采用國光牌15% 多效唑可濕性粉劑。
于2017—2019 年兩年度在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qū)塔水鎮(zhèn)浮萍村開展試驗。在油菜蕾薹期(2018 年1 月17 日、2019 年1 月22 日)噴施藥劑。本試驗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設置4 個處理,分別為15% 多效唑可濕性粉劑750 g/hm2(處理1)、15% 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處理2)、15% 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 250 g/hm2(處理3)、清水對照(CK)。對4 個處理方式分別進行葉面噴施,每個處理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試驗田前茬水稻,地力中上等。試驗采用免耕移栽的方式,移栽前4 d,每公頃用20% 草銨磷水劑3 750 mL 和10% 乙羧氟草醚水劑300 mL對水600 kg 噴施以除凈雜草。同時,施40% 油菜專用肥750 kg/hm2作底肥。分別于2017 年10 月22 日和2018 年10 月22 日移栽,窩距28 cm,行距45 cm,密度為9 萬株/hm2。田間管理按照當地油菜栽培管理方式進行。
調查性狀:①生育期記載,按照要求記載油菜各生育期。②倒伏調查,于終花期后0、5、10、15、20、25、30 d 調查倒伏植株面積占小區(qū)面積的百分數。③經濟性狀調查,每個小區(qū)取10 株植株進行考種,主要調查株高、根莖粗、有效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數、二次有效分枝數、單株有效角果數、每角粒數、根鮮重、地上部分鮮重。④產量和品質測試,收獲后測定每小區(qū)實際產量,同時每小區(qū)取樣測定子粒的千粒重。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7 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從表1 可以看出,噴施多效唑對油菜株高有明顯的降低作用,且濃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大,說明多效唑可以有效抑制頂端生長;隨著多效唑噴施濃度的增加,油菜根莖粗、根鮮重呈增大趨勢;主花序長度、一次有效分枝數、二次有效分枝數和地上部分鮮重隨濃度增加都是先增加后減少。
表1 噴施不同濃度多效唑對油菜生物性狀的影響
分析2 年終花期后油菜倒伏情況,統(tǒng)計倒伏面積。從表2 可以看出,油菜終花期后0、5 d 均沒有發(fā)生倒伏情況,從第10 天開始,隨著多效唑噴施濃度增加,油菜倒伏的面積先下降后又上升。這說明多效唑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可以有效防治油菜倒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由表3 可見,3 個噴施多效唑處理的油菜產量均比對照高,且隨著多效唑噴施濃度的增加,產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處理2 時產量達到最高。隨著多效唑噴施濃度的增加,油菜單株有效角果數呈增加趨勢,以處理3 最多;每角粒數和千粒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處理2 時達到最高。由此說明,噴施高濃度多效唑會抑制油菜每角粒數和千粒重的提高,從而影響最終產量的提高。
表2 噴施不同濃度多效唑對油菜倒伏的影響
表3 噴施不同濃度多效唑對油菜經濟性狀的影響
近年來,為了追求油菜高產,農戶常采用增施氮肥的方式。但是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往往使得油菜不利于抗倒,嚴重影響油菜產量和機械化收獲。本試驗通過2 年對油菜蕾薹期噴施多效唑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噴施多效唑可以有效降低植株高度、增加根鮮重。隨著噴施多效唑濃度的增加,終花后倒伏面積先降低后增大。在15% 多效唑可濕性粉劑用量為1 500 g/hm2時油菜每角粒數、千粒重和產量最高。綜合來看,國豪油8 號在蕾薹期噴施15% 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效果最佳。由于本試驗僅選擇了1 個品種在蕾薹期噴施多效唑,因此不同油菜品種對多效唑用量、噴施時期的敏感程度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