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億靜
摘 要:整本書閱讀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運用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圍繞整部經(jīng)典作品展開的與作者、文本、教師、同伴對話的過程。早在1941年,葉圣陶先生就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對“讀整本的書”,做了專門論述,明確提出“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的主張。隨著國家新版課標的發(fā)布,整本書閱讀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關鍵詞:語文教學;新課標要求;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多好書、讀整本書”?!捌叩骄拍昙墝W段,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到三部名著”??梢婇喿x已經(jīng)成為了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整本書閱讀”已經(jīng)成為當前語文教育的重要思想,在語文課程體系中占有不可替代之趨勢。
縱觀我們的部編新教材,選在語文課本中的課文,要么是單篇短文,要么是節(jié)選片段。這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邏輯編排成冊,雖然可供閱讀及學習,但是不免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難以甚解的局限。尤其是節(jié)選文章,一旦切割,它就失去了長篇中的許多復雜關系與意境,或多或少會造成學生認識的片面化、偏激化甚至是出現(xiàn)錯誤的傾向,從某種意義上上來說,它所體現(xiàn)得遠不如它存在于整個作品的語境中時那么豐富了。因此,如果要還原語文教材文本的豐富性,那么必須重新回到整本書或者相關書籍,知曉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可以為學生進行更理性、更到位的理解提供可能性,也可以為學生進行多維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提供條件,樹立學生的整體意識。所以說,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學生整本書閱讀主要在課外,但是指導、推進和評價學生整本書閱讀應該在課堂,只有課堂上交給了孩子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和策略,并使他們產(chǎn)生閱讀的濃厚興趣以后,學生才有可能進行課外的閱讀,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把整本書的閱讀納入語文課堂。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主要有兩個:
一、打造三種整本書閱讀課型
指導課:主要是通過課堂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給學生精讀、略讀、速讀、瀏覽等方法;指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以及如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創(chuàng)新的能力等。
過程交流探討課:學生閱讀整本書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教師一直放任自流,一些學生也會因為沒有教師的監(jiān)督產(chǎn)生半途而廢的念頭,而且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為了推進閱讀,使閱讀持之以恒,堅持到底,更見成效,教師必須在閱讀持續(xù)了一段時間之后為學生構建一個平臺,使他們可以及時分享閱讀心得,吸收新的觀點,激發(fā)新的思考。
成果展示課:是在孩子閱讀完了一本書之后,以各自喜歡的形式匯報自己閱讀的收獲。主要形式有:組織學生講述所讀書籍的內(nèi)容;組織故事會、朗誦會、擂臺賽、知識競賽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組織學生交流自己閱讀的方法,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收獲、感悟或困惑,也可對書中的人物及寫法進行評點;還可把讀過的內(nèi)容,自編成小品、課本劇等形式進行表演。
二、師生共讀,讓整本書閱讀過程真實有效
對于整本書的閱讀,如果說學生自讀是基礎,那么師生共讀就是對自己有淺閱讀到深閱讀的一種引領,因為經(jīng)典往往并不淺顯,它的生動性、深刻性如果不點破,學生是品嘗不到的,共讀猶如湯中加鹽,讓閱讀有滋有味。
入門導讀:導讀重在激趣,導讀就像預告片,是整本書閱讀的前奏,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欲望至關重要,教師要像編導一樣將一連串神奇、唯美、詭異的畫面剪輯、拼接成精彩的預告片,通過朗讀書中精彩的片段或講述中制造一點懸念、或言語上激起一點認知沖突,吊足學生胃口,吸引他們積極投入閱讀。導讀中最能激發(fā)閱讀熱情得是猜測、推想。即根據(jù)書名、封面、插圖或含在文中的線索,對書中內(nèi)容進行預測,將學生無意識的預感轉化為有意識的行為,在反復的訓練中強化為一種能力,使閱讀者與作者產(chǎn)生對接。
交流探討:交流探討旨在分享、提升,是整本書閱讀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導讀之后,學生一般都能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但對于書中文字的生動性及所蘊含的深意的理解程度,就因人而異了。交流可以使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分享同伴的感受,深化對作品的認識,增添閱讀的興趣。利用集體的力量來促進深入探討和自身的發(fā)展,這個集體的核心和引領者,無疑就是老師了。交流離不開話題,設計什么樣的話題為好呢?一是以熟悉內(nèi)容為目設計話題,讓學生以書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等為內(nèi)容互相出題,出題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反復翻看,出什么題、答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活動為載體,激發(fā)學生再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在問與答中達到對情節(jié)的再梳理和對故事內(nèi)容熟悉程度的檢測。學生會因為這些問答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更為專注。二是以完成閱讀任務群為目的設計話題。為了保證閱讀的順利完成,老師在閱讀之初會和學生一起設計有閱讀任務群,以完成閱讀任務群為目的設計話題,在話題交流討論中逐漸完成任務,推進閱讀進程。
延伸提升:延伸提升意在多元理解。交流探討絕不是整本書閱讀的終結,在它之后是更為廣博的延伸,學生經(jīng)過了交流探討環(huán)節(jié),觀點的碰撞、心靈的觸動,獲得了生長新知識的可能,新的閱讀體驗被激發(fā)。老師應該把握這一時機,將學生引入更為廣闊的時空,讓閱讀呈現(xiàn)“靈魂被喚醒”的理想狀態(tài)。
經(jīng)過精心策劃和指導的整本書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讀書方法和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與運用能力、提升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完善學生的情感道德價值觀,使學生逐步成為視野開闊、閱讀習慣良好、思維品質高,有一定審美與探究能力的悅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