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巍
一個人,對所喜愛的事業(yè)的癡迷、執(zhí)著以及付出,就一定能取得令人驚訝的成就。徐炯老師就是一個對參數化設計癡迷的踐行者。
徐炯老師2000 年至2005 年就讀于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學專業(yè)獲建筑學學士學位,2005 年至2008 年免試就讀于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方向研究生并獲建筑學碩士學位。他在大學和研究生就讀期間就表現出對建筑的視覺圖像以及數字化設計的濃厚興趣,并以自己碩士論文的研究課題出版了《建筑的圖像轉向(視覺文化語境下的闡述)》的專著。同時他在大學期間就展現出對設計研究的多元興趣,他不屑于用普泛的形式完成自己的作業(yè),希望課題做的具有實驗意味,并且特別癡迷扎哈的建筑設計,他曾經說過:“其理想就是畢業(yè)后能進入扎哈設計事務所”。
徐炯老師的個性比較隱忍,但思路很理性,不是隨性而為。他平時和不熟悉的人話不多,但如果和熟悉的老師打開話匣,就會滔滔不絕。我們經常在院里看到深色衣服裹著瘦弱身體的他,感覺他的工作節(jié)奏始終是處于“步履匆匆”的緊張狀態(tài),因此在設計學院里,他有著“拼命三郎”的稱號。由于參數化設計教學的特殊性,從軟件學習、數字化形態(tài)建造以及實體建構均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為了徐炯老師的生活與工作的常態(tài),他對參數化教學非常癡迷和忘我,教學的壓力、家庭壓力他都會默默地自己扛著。他特別喜歡自己的女兒,有時間會給女兒梳辮子,做披薩,女兒也特別愛他,在女兒的心目中他的爸爸與南藝已經合二為一了,因此,在他女兒嘴里常聽到的一句話:“爸爸的南藝”。
徐炯老師有著一雙“有光”的眼睛,特別具有煽動力,眼神中表現出的那種執(zhí)著、自信、充滿力量卻又極其獨特。他雖然是工科生,但也具有很好的審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其進入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任教以來,徐炯老師的參數化設計作品以及指導學生建成的參數化作品超過幾十個,其創(chuàng)作以及指導的作品總能恰到好處地與環(huán)境相適宜,顯得和諧又充滿了生命力。由于參數化的設計與建構融入了藝術與技術的眾多的知識點,因此,他非常清楚在參數化設計的教學中,軟件技術教學以及建構具有不可預知的教學難度,也會無形中給自己加大了教學工作量,但他無怨無悔。正是由于他對參數化設計的癡迷以及忘我的特性,才為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的參數化設計教學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徐炯老師曾經說過:“他的每一次指導學生設計的課題以及方案的形成都仿佛是一次歷險,是對心智極限的自我挑戰(zhàn)。”因為在他的觀念里,參數化設計在形態(tài)生成、數字化算法以及建構的材料、結構等方面都有著不可預知性的獨特性和設計難度。
參數化設計與建造是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實驗性設計研究的一個教學方向,多年來的教學成果在跨界性、交叉性、實驗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已得到教學實踐的驗證,這一切和徐炯老師在參數化設計領域的研究與探索是分不開的。徐炯老師進入設計學院以后,憑著對專業(yè)的摯愛與敏銳判斷,主動選擇了參數化數理邏輯形態(tài)生成作為專業(yè)主攻方向,他熱愛參數化設計,會想各種方法提升自己,包括通過進修、拜師去接觸這方面的行家,和他們交朋友,并通過一切手段給學校引進參數化設計這方面資源。為了南京藝術學院的明天,他希望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設計教學平臺。
徐炯老師是80 后參數化設計與教學的踐行者,對參數化設計的癡迷,讓他有著堅持不懈的毅力從事專業(yè)教學研究,在教學中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以跨界方式拓展學生設計視野,用新的技術、新的媒介、新的材料、新的建構方式進行了大量課題設計與教學指導,并通過參數化設計的方法研究和設計實驗,來探索不同教學模式下對參數化設計的創(chuàng)新。我們通過他數十年教學成果的展現,可以看出其參數化設計教學呈現出很高的教學水準,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教學研究成果填補了南京藝術學院以及國內設計學科在該領域的空白,業(yè)績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