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朋,韋小蘭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貴港)
當前靶向藥物廣泛應用于肺癌臨床治療當中,其主要原因是該種治療方法副作用較小,用藥方便,適用于各種病癥的肺癌患者。然而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諸多患者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為了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對患者不良皮膚反應進行專業(yè)化護理,通過消毒隔離、皮膚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護理方式,提高患者臨床治療自信心,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增加治療依從性,使其可以遵循醫(yī)囑配合各項臨床治療。
在靶向藥物治療過程中,許多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皮膚不良反應。根據(jù)相關醫(yī)學資料報道顯示,因靶向藥物引發(fā)的皮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2%~81%。依照NCI—CTCAE皮膚不良反應,分級標準顯示:1級患者出現(xiàn)輕度瘙癢且伴有丘疹紅斑,指甲出現(xiàn)脫色、皺褶等情況;2級患者皮膚干燥但不影響日常生活,瘙癢感較為嚴重,伴有丘疹、紅斑皮疹癥狀,甚至有的患者指甲部分全部脫落;3/4級患者在上述癥狀基礎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皮疹癥狀分布較為廣泛;5級患者倘若不能予以及時治療就會引發(fā)死亡。其中較為常見的皮膚不良反應癥狀,主要發(fā)生在面部、胸部、背部等部位,嚴重者甚至會延伸至四肢末端皮膚部位。尤其在痤瘡、皮疹發(fā)病時,患者皮膚還會出現(xiàn)膿皰、毛囊炎丘疹、局部騷癢等病癥,甚至已經(jīng)修復的皮膚還會出現(xiàn)結痂或者是結痂皮脫落等癥狀[1]。
對肺癌患者進行皮膚護理時,護理人員應對重度皮膚不良反應的患者進行消毒隔離,其主要原因是重度皮膚不良患者的面部、胸部、背部、四肢等相關部位,出現(xiàn)大面積皮疹,這些皮疹產(chǎn)生的膿皰呈凸起狀,甚至有的患者皮膚膿皰膿頭已經(jīng)滲出,致使患者皮膚缺乏完整性,使其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xiàn)皮膚感染癥狀。針對這類患者,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應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并將其安置在單人病房,以便護理人員可以隨時觀察患者自身實際病情。同時,禁止患者家屬在隔離護理期間探望,倘若患者家屬自身攜帶細病菌,容易導致患者皮膚感染部位加劇,尤其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的家屬禁止探視[2]。另外,護理人員應定期開窗通風,確保室內(nèi)空氣流通,每天用含有250毫克氯的消毒劑進行消毒擦拭兩次,每天用紫外線消毒一次。護理人員在進入隔離病房時應佩戴好手套、口罩,保證在臨床護理操作中實施無菌操作技術,保證患者床單干凈、整潔、干燥,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床單因藥物或者是膿皰浸濕以后,護理人員應立即為患者更換床單[3]。同時每天為患者更換被服,對患者皮膚上的碎屑予以及時清掃,將室內(nèi)溫度控制在二十四至二十六攝氏度左右,室內(nèi)濕度則控制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皮膚干燥,促使患者皮膚早日恢復正常代謝功能。
2.2.1 常規(guī)護理
為了保證患者皮膚不受病菌感染,護理人員應每天為患者用溫開水輕輕擦拭沖洗皮膚,然后用無菌紗布對患者皮膚清洗部位輕輕蘸干,禁止在蘸干過程中揉搓患者皮膚。家屬在日常護理時,應使用材質(zhì)較為柔軟的毛巾為患者擦拭皮膚,防止毛巾材質(zhì)過硬致使患者皮膚出皰狀皮疹破潰。另外患者在沐浴之后,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家屬為其涂抹性質(zhì)較為溫和的潤膚露,讓患者皮膚始終保持濕潤,身穿寬松、低領、柔軟的純棉衣物,最好不要穿毛織品和纖維化衣物[4]。倘若患者皮疹發(fā)病部位在患者的腿部以及腳部,為了避免皮疹因反復摩擦而出現(xiàn)感染情況,患者應盡量少穿鞋襪,并將皮疹病灶部位予以充分暴露,禁止患者摩擦、抓撓肌膚。對于瘙癢耐受能力較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在夜間睡覺為其佩戴手套,防止在睡夢中抓傷肌膚。根據(jù)患者自身病癥實際情況,護理人員建議患者家屬為其使用氣墊床,并每隔兩小時為患者翻身,防止患者因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而出現(xiàn)褥瘡等并發(fā)癥。值得注意的是,因靶向藥物引發(fā)的皮疹病癥大多屬光敏皮疹。患者在皮膚出疹期間應做好防曬措施,在外出可佩戴遮陽帽、雨傘。尤其是面部出現(xiàn)皮疹的男性患者,為了防止面部皮疹因破壞而感染,護理人員應叮囑男性患者在發(fā)病期間不要頻繁剃須[5]。
2.2.2 藥物護理
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未出現(xiàn)破潰皮疹患者對進行噴霧或者擦拭等藥物治療護理。在選擇噴霧藥物時,護理人員應使用含有乙醇止癢酊的噴劑藥物以及含有爐甘石洗劑的擦拭藥物為患者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減輕患者皮膚瘙癢癥狀。在使用這兩種藥物時,應避開面部肌膚部位,防止患者面部肌膚過于嬌嫩而引發(fā)不良后果。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護理人員還可以將將金銀花放入水中加熱以后,待溫度適宜為患者擦拭皮膚[6]。這種治療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減輕患者皮膚瘙癢癥狀。在金銀花水清洗完患者肌膚后,還要為其均勻涂抹過氧苯甲酰類軟膏,使得患者肌膚始終保持濕潤,縮短皮疹消退時間。對于面部患有未破潰的皮疹患者,護理人員應在患者治療期間應將女性面膜紙浸泡在藥液中,然后輕輕敷于患者面部,每天三次,連續(xù)敷三天后患者面部皮疹癥狀便可得到緩解。為了避免患者面部在藥敷過程中出現(xiàn)過敏癥狀,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使用100克冰片與300克金銀花放在一起煮水,最初所需煮水量為2.5升,待溫火將藥水熬濃后,還可以在原有配方基礎上添加食鹽、生姜、花椒等配方,以此提高藥敷治療效果[7]。
護理人員在護理已破潰皮疹患者時,需要對破潰的皮疹進行治療處理,每天在患者皮膚潰爛面均勻清洗兩次含量為0.1%的苯扎氯胺,然后在皮膚潰爛面均勻涂抹聚維酮碘軟膏。還可以用乙醇對患者膿包表面進行消毒,然后用注射器將患者皮疹,內(nèi)白色膿頭滲出的液體或者是白色膿頭物予以剝離后,用生理鹽水對其膿包表面進行清潔,然后在患者皮疹表面均勻涂抹痤瘡平軟膏,加快患者皮疹愈合速度。避免患者在臨床藥物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厭氧性細菌感染,使得皮膚炎癥出現(xiàn)反復性皮膚疾病[8]。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皮膚出現(xiàn)皮疹以后,護理人員應同患者進行健康知識講解,告知患者用手擠壓皮疹的危險性,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屬臨床護理重視,避免患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皮膚感染情況。待患者皮疹部位出現(xiàn)結痂以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不要用手剝脫結痂,而是讓結痂皮自然脫落,避免患者因人為干預致使其皮膚留下疤痕。另外,對于皮疹膿液滲出較為嚴重的患者,倘若皮疹部位出現(xiàn)黃色且較厚層次的結痂,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循醫(yī)囑,每天2次對該結痂部位使用呋喃西林溶液予以冷敷。在冷敷過程中,需要將無菌紗布浸泡在呋喃西林溶液當中,然后用血管夾鉗夾起浸泡好的無菌紗布兩端,使用血管夾鉗將無菌紗布擰至到不滴水以后,輕輕覆蓋在患者皮疹部位,隨后每5分鐘更換一次藥物敷布,每次冷敷時間為20分鐘[9]。待藥物冷敷結束以后,護理人員還要用無菌紗布對其局部進行輕輕擦拭。大多數(shù)患者經(jīng)一周冷敷護理,顯著改善皮疹膿液滲出情況。待患者病癥改善以后,護理人員應將每天冷濕敷兩次改變成每天冷濕敷一次。該種治療方法同樣對患有面部痤瘡皮疹的患者具有百分之八十的治療效果,有效減輕患者面部瘙癢、刺痛、干燥等病癥,增加患者面部舒適度。
由于患者自身患有肺癌疾病,并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保證全身皮膚出現(xiàn)較為密集的皮疹,嚴重影響患者外貌形象。許多患者對皮疹瘙癢耐受能力較差,容易出現(xiàn)心情煩躁、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導致患者在后期臨床治療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心事重重、郁郁寡歡等情況,不能積極配合主治醫(yī)師臨床醫(yī)治工作,臨床依從性較差。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在護理前對患者家庭基本情況、文化程度以及社會地位等基本信息予以了解,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告知患者引發(fā)皮疹病癥的主要原因、臨床治療護理方法,引導患者說出內(nèi)心所焦慮擔憂的問題,并運用專業(yè)知識同患者進行耐心解答,借助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10]。對于內(nèi)心較為脆弱的患者,護理人員還可以邀請其他病房成功治愈靶向藥物治療引發(fā)皮疹病癥的患者進行現(xiàn)身說法,以此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在心理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進行評估,依照患者心理評估并制定科學合理的心理護理方案,通過細心疏導、安慰、鼓勵等方法,改變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尤其對面部出現(xiàn)皮疹的女性患者,應向其耐心解釋說明皮疹對癥治療的效果,同時保證患者局部皮膚不會留下永久性疤痕。根據(jù)相關臨床實驗研究證明,靶向藥物在治療肺癌過程中引發(fā)的皮疹不良反應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成正比。為此,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情,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繼而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除了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外,還要為患者家屬進行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家屬不良心理情緒,并讓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呵護,以便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心與愛護,從而樹立患者臨床治療自信心[11]。
在飲食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維護患者腸道正常功能,根據(jù)患者自身病癥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鼓勵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要求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所攝入的營養(yǎng)符合自身機體能量需求。為了防止患者皮疹癥狀進一步惡化,加重皮膚瘙癢病情,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及患者家屬禁止食用油炸、辛辣等食物,同時還要禁止患者食用牛羊肉、魚、蝦等容易引發(fā)過敏的食物。對于毛囊皮脂角化出現(xiàn)異常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多食用豬肝、蛋黃、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12]。對于使用痤瘡平軟膏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此類患者多喝水,其主要原因是痤瘡平軟膏中含有苯甲酸鹽,患者涂抹該種軟膏以后,皮膚所吸收的苯甲酸鹽無法予以排出,需要通過飲用大量的水將苯甲酸鹽排出體外。
在治療肺癌疾病時,許多患者服用厄洛替尼與吉非替尼等靶向藥物后臨床效果顯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極少數(shù)患者在服用藥物后,出現(xiàn)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大多數(shù)患者多因出現(xiàn)皮膚不良反應后,容易引發(fā)皮膚干燥、皮疹、瘙癢等不良病癥,其中皮疹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百分之八十[13]。雖然大多數(shù)患者存在輕度皮膚不良反應癥狀,但自身耐受性較高,能夠忍受皮膚瘙癢、干燥等不良癥狀。對于重癥皮膚不良反應患者而言,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致使患者無法積極配合各項臨床治療,甚至有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治療中斷等情況。
筆者通過臨床研究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呋喃西林面膜濕敷法對出現(xiàn)面部痤瘡樣皮疹的肺癌患者具有顯著療效,金銀花水清洗擦拭患者皮疹部位同樣具有顯著療效[14]。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應了解患者家庭基本情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借助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增加患者臨床依從性,使其可以積極配合各項臨床治療工作。倘若患者在靶向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皮膚不良反應,應及時進行護理干預,耐心細致向患者講解靶向藥物引發(fā)皮膚不良反應的原因,并依照患者皮膚不良反應癥狀,制定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方案,叮囑患者家屬為患者準備寬松、純棉質(zhì)衣物,禁止皮疹治療期間食用辛辣、油膩、魚、蝦、奶等食物,要求患者每天淋浴清洗皮膚,并在清洗后涂抹維生素e乳膏,保持患者皮膚濕潤[15]。與此同時,還要每天定期開窗通風,控制好病房的濕度與溫度,定時為患者病房進行紫外線殺菌,避免患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感染癥狀。對于皮膚不良反應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還應對其進行消毒隔離,禁止患者家屬進入病房探望,防止病情較重患者出現(xiàn)二次感染。由此可見,靶向藥物治療肺癌致皮膚不良反應的護理工作極為重要,護理人員應提高自身無菌護理意識,將“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運用到臨床護理當中,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增加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
靶向藥物在治療肺癌過程中,由于該種藥物臨床療效較好,副作用較少,藥物使用較為方便,為此臨床廣泛應用于肺癌治療當中。根據(jù)相關調(diào)查研究資料顯示,女性患者以及非吸煙患者在使用靶向藥物治療過程中臨床效果顯著。對于患有東方鱗癌且具有常年吸煙史的男性患者而言,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后能夠延長患者生命期限。然而,靶向藥物在臨床應用過程中,許多患者會出現(xiàn)皮膚不良反應,其中皮疹病癥不良反應較為居多,大多數(shù)患者在靶向藥物治療5天左右便會出現(xiàn)皮膚不良反應,待停藥后四周皮膚不良反應便會基本消失。許多患者因?qū)Π邢蛩幬锒靖弊饔梦茨苋媪私庹莆?,致使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極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患者還會中斷靶向藥物治療。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自身實際癥狀進行多方位立體護理干預,通過消毒隔離、皮膚護理、藥物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護理措施,樹立患者治療自信心,增加臨床治療依從性,減少患者皮膚瘙癢癥狀,從而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