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鑫
幼兒園戶外體育的活動場所主要在場地較大的公園或操場,活動形式通常是幼兒的自主運動,促進智力、語言、學習能力的全方位發(fā)展。將混齡化教學模式應用到幼兒園階段的戶外體育活動教學中,能夠加快養(yǎng)成幼兒的獨立性,鍛煉幼兒的身體機能,使其更好地認知世界,為幼兒身心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混齡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作用
由于計劃生育的限制,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容易形成“4+2+1”的生活環(huán)境,即4個老人+2個家長+1個孩子。這樣的環(huán)境容易導致幼兒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少了相互謙讓、共同分享的品格,無法與其他人進行正常溝通,性格孤僻,嚴重者會出現(xiàn)社交障礙。而混齡化戶外活動的開展,正好可以彌補幼兒的這些缺失,提高幼兒的溝通能力。
我國幼兒園分為私立性質(zhì)和公立性質(zhì),雖然這些幼兒園的基礎設施都比較完善,但無法滿足多個幼兒同時活動的需求,失去了戶外活動的價值?;忑g化戶外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先將戶外進行劃分,讓幼兒在活動時進行自主選擇,使其得到充分的鍛煉,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戶外活動混齡化教學的策略
教育部在2001年9月出臺并試運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綱要中對幼兒戶外活動空間和體育活動有明確的規(guī)定:幼兒園的設施和場地必須要滿足幼兒的體育活動需求,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诖?,在開展混齡化戶外體育教學時,教師要以幼兒園及周邊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地域特征規(guī)劃不同的活動區(qū)域。
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幼兒園附近的山坡、草地、樹林作為戶外活動場所,指導幼兒搜集目標材料,使幼兒盡可能與大自然進行親密的接觸,同時也加深幼兒頭腦中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不同的活動區(qū)域既可以讓幼兒獲得不同的體驗,還可以增加幼兒的體育運動能力,享受運動的樂趣。此外,教師還需要根據(jù)幼兒的興趣愛好設計混齡化戶外活動運動,將幼兒以組為單位進行劃分,使幼兒在集體戶外活動中掌握運動的方法,強化活動的效果。
在開展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教學中,混齡化作為教學的基礎,能夠滿足幼兒選擇體育活動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拓展體育活動的種類,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能力。
例如,在進行籃球體育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籃球培養(yǎng)幼兒的靈活性,使幼兒在活動中感悟籃球的趣味性。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被調(diào)動,與他人進行團隊合作并進行良好的相互溝通,體驗籃球運動的新鮮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融合語言教學,讓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運用學過的詞匯對比賽進行加油鼓勁,由于幼兒模仿能力較強,小班幼兒的情緒被調(diào)動,繼而優(yōu)化幼兒園整體的籃球水平;大班的幼兒也可以對小班幼兒的鍛煉方式提出優(yōu)化方案,深化自身對體育活動的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混齡化體育教學活動應注意事項
由于幼兒的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在混齡化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難面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應情況。
例如,幼兒對于喜愛的玩具和器材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占有他人的玩具等,特別是5~6歲的幼兒,由于家庭環(huán)境中并沒有弟弟妹妹存在,缺少照顧弟弟妹妹的意識,情緒上非常反感和厭倦。在這種環(huán)境下開展體育活動混齡化教學時,教師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重視幼兒的情緒。教師必須要時刻關注每個幼兒的體育活動狀態(tài),及時解決幼兒遇到的困難。對于幼兒園大班的幼兒,教師需要以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尊老愛幼,對幼兒的思想進行教育,讓幼兒學著分享,建立良好的友誼。二是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一些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常常以自我封閉來對抗外界,不愿與外界進行溝通合作。這時教師需要經(jīng)常與幼兒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打開幼兒閉塞的心扉,使其愿意并熱愛參加集體活動,體會到體育活動的樂趣。三是運用正確的方式解決矛盾。不論哪個幼兒是過錯方,遇到矛盾時教師應該讓幼兒們先反思自己的錯誤,以說教代替打罵,對幼兒進行循循善誘,運用正確的手段開展幼兒的管理工作,并增加家長到校參加活動的次數(shù),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感悟做人的道理。
綜上所述,溝通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對幼兒后期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發(fā)育的重要場所。幼兒園教師在戶外體育教學中,要以幼兒心理發(fā)育的實際狀態(tài)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為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也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關注幼兒的綜合發(fā)展。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