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婉彬
道德與法治,顧名思義,旨在為青少年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把青少年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的”把青少年帶回到真實的生活中去,通過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自己的生活,以進一步引導和提升自己的真實生活。
盡管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材的內(nèi)容并不復雜,但對小學生來說,很多內(nèi)容還是很抽象的。如今有部分學校沒有專職的思政教師,這也就意味著沒有很多時間去研究設計思政課,這樣的教學效果顯然不夠理想。要如何有效地挖掘思政教材中的有效資源,讓教師教學更高質(zhì),讓學生學習更高效呢?通過嘗試,在一些思政課的教學中恰當運用流行音樂,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一、探究流行音樂運用緣由
(1)市場方面?,F(xiàn)在的流行音樂,數(shù)量繁多,風格類型多樣,借中外傳媒商業(yè)化的宣傳之力廣泛傳播,呈現(xiàn)出鋪天蓋地的態(tài)勢。流行歌曲無所不在,它節(jié)奏明快、瑯瑯上口、傳播渠道廣,在街頭巷尾廣為傳唱,已成為大眾休閑、娛樂最受歡迎的方式之一。孩子們耳濡目染,在學校常常是一人開口唱,大家就跟著和,而且唱得有板有眼、有模有樣的。盡管可能他們對歌詞似懂非懂,但依然樂此不疲,越唱越響亮。
(2)學校方面。以前老師向?qū)W生推薦的一些愛國主義歌曲,如《社會主義好》、《南泥灣》、《北京的金山上》等,由于學生缺乏革命時代的背景知識,與他們的實際生活太遙遠,就很不容易讓他們所接受更無法讓他們真正領悟,無法達到較理想的教育效果。反過來,他們嘴里卻時不時哼唱流行歌曲。流行音樂廣為流傳已成事實,刻意讓學生回避它是不現(xiàn)實的,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流行音樂的滲透,但是,既然它是時代產(chǎn)物,就有被了解的權(quán)利和被接受的可能;既然它是流行的,就必定吸收了當代(或者是以前的)優(yōu)秀的音樂藝術(shù)營養(yǎng),有著特定的藝術(shù)價值取向.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著順應學生的興趣,有意識地挑選一些內(nèi)容積極、曲調(diào)簡單的流行歌曲讓孩子去欣賞,去學唱,因勢利導,挖掘流行歌曲中的積極元素,給孩子以積極向上的正面影響。 這樣符合學生的心理,可以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起到一定的潛移默化的功效。
二、滲透流行音樂應用價值
(1)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愛國主義是一個大詞,它的過去和現(xiàn)在都包含了太多的凜然大義,我們感覺就沉甸甸的,讓人不敢言笑。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不屈的中國人》、第三單元《騰飛的中國》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文明古國的榮辱》、第二單元《富國強民之路》等都是通過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的進步和發(fā)展,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在這里的教學中,讓學生們傾聽王力宏的《龍的傳人》,在歌聲中了解中國是東方的巨龍,我們都是龍的傳人,知道了長江黃河的壯美,更知道了我們百年前的戰(zhàn)爭,唱出作為龍的傳人的自豪和責任感。還有謝霆鋒的《黃種人》、孫楠的《紅旗飄飄》等都是一些可以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學生熟悉的愛聽的歌曲。
(2)友情教育。十一二歲的兒童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有了更多的交往需求,也開始形成相對固定的伙伴,但隨之也會遇到一些困惑與煩惱。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你我同行》,這個單元主要是感受和分享美好、真摯的友誼;懂得友誼的意義,建立真摯的同學友誼及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等。在上這個單元第二課《朋友之間》的教學過程中播放無印良品的《朋友》,這首歌很多學生都聽過或會唱,大家一下子來了興趣。在全班唱歌的過程中體會朋友的真誠和重要。另外,還有老狼的校園歌曲《同桌的你》等。
(3)親情教育。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當前的學生無論是生活環(huán)境還是成長歷程與其父輩都有很大差距,他們很難理解父母的許多行為,不愿接受長輩的批評教育,不能領悟父母的愛心關(guān)懷。在浙教版的《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就有單元是關(guān)于親情的。在這單元就適時插入播放一些有關(guān)歌曲,如:《燭光里的媽媽》、《媽媽的吻》、《世上只有媽媽好》、《流浪歌》等,學生們聽著聽著,很多都流下了眼淚,他們是邊聽邊回憶自己的媽媽啊。其實,這樣教學目標差不多就一大部分達到了,比講一大堆煩人的說教效果更明顯。另外,還可以播放風靡一時的《吉祥三寶》、在春晚唱過的《讓愛住我家》等輕松愉快的親切的歌,感覺一家人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樂的事,學生們愛聽也愛跟著唱,在聽和唱的同時體會親情。
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家及中外名人都十分重視音樂的教育功能。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痹谒颊逃星‘斃昧餍幸魳返木A是教學實踐中的一種嘗試,它是實現(xiàn)“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另外一種方法和途徑,讓歌聲回蕩在教室中,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陶冶學生的情操,在享受美妙歌曲中接受教育,在欣賞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它把思想、知識、教育、藝術(shù)四者有機融合,給枯燥的思政教學注入了活力,這特殊效果是一般說教難以達到的。且歌且行,助思政教學綻放更靈動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