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醫(yī)院(114000)宋維
1.1 研究資料 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58例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利用隨機分組軟件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29例。對照組中男12例、女17例,年齡51歲~69歲,平均(60.00±7.87)歲;研究組中男11例、女18例,年齡51歲~70歲,平均(60.50±7.90)歲。通過對比顯示,各數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心理疏導等。研究組患者則采取人文關懷護理聯合功能鍛煉,具體如下:(1)人文關懷護理:①宣教:詳細的向患者講解有關骨質疏松癥的知識,如發(fā)生因素、治療方案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②心理:多與患者交流溝通,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必要時向患者講解治療成功案例,協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環(huán)境:向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提高患者生理上的舒適度;④查房:增加護理人員查房的次數與時間,并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需求。(2)功能鍛煉:①將軟枕放置在患者上錐畸形部位處,其高度以患者實際病情為主;②對患者四肢(屈膝、蹬腿等)進行被動、主動的鍛煉,鍛煉時間以量以患者耐受度為主,循序漸進;③當患者病情逐漸穩(wěn)定之后,指導患者實施仰臥位的鍛煉,其重點為頭、雙足與雙肘,將背部、下肢、腰部、臀部呈弓形的狀態(tài)并撐起。
1.3 療效判定與觀察指標 ①療效判定: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優(yōu)良率。優(yōu):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緩解顯著,骨密度有所提升,且疼痛感輕微;良: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骨密度有一定的提升,有疼痛感,但是在可忍受范圍內;差: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骨密度改善輕微,有疼痛感,對睡眠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②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HAMA評分與骨密度。HAMA評分:根據HAMA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焦慮情況越嚴重;利用雙能X光骨密度儀對骨密度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護理優(yōu)良率單位由n(%)表達、HAMA評分與骨密度單位由±s表達,通過χ2、t模式檢驗各數據之間的差異,檢驗結果P<0.05為說明差異顯著,以上數據且由SPSS19.0版本軟件進行統計。
2.1 兩組患者護理優(yōu)良率的對比 對照組患者護理優(yōu)良率為68.96%,明顯低于研究組患者護理優(yōu)良率93.11%(P<0.05)。
2.2 兩組患者HAMA評分與骨密度的對比 研究組患者HAMA評分(5.14±1.23)低于對照組(11.48±3.57)(P<0.05);研究組患者股骨頸骨密度(0.24±0.13)g/cm2、腰椎L1~4骨密度(0.25±0.16)g/cm2均高于對照組(0.11±0.04)g/cm2、(0.06±0.02)g/cm2(P<0.05)。
有研究發(fā)現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患者骨量丟失,最終發(fā)展為骨質疏松[1]。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臨床新型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旨在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不僅滿足了患者的合理需求,更提高了護理的質量。在多種疾病中,人文關懷護理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獲得患者認可。相關研究顯示,飲食、年齡均是造成骨質疏松的主要危險因素[2]。通過有效的功能鍛煉可降低患者血鈣水平,減少甲狀旁腺素釋放,不僅對骨吸收造成了抑制作用,還能促進骨合成,最終實現提高骨密度的目的。同時,實施功能鍛煉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內分泌功能,加速機體對鈣的吸收及利用。此外,采取功能鍛煉還可增加患者機體抵抗能力,為身體恢復奠定良好基礎。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研究組患者護理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股骨頸骨密度、腰椎L1~4骨密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聯合功能鍛煉后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焦慮情緒,同時有利于骨密度的增加,臨床推廣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