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455000)李芳芳
本次研究選取近年來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用藥方案分成采用常規(guī)治療加奧美拉唑治療的對照組,與采用常規(guī)治療加蘭索拉唑治療的觀察組,比較兩組效果,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于我院消化內科的患者中選取7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用藥方案分成采用常規(guī)治療加奧美拉唑治療的對照組(n=39),與采用常規(guī)治療加蘭索拉唑治療的觀察組(n=39)。其中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24~75歲,平均(38.26±3.92)歲。病程1.5個月~3年,平均(1.41±1.03)年。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23~76歲,平均(37.93±4.12)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52±1.16)年。兩組一般資料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所有患者均簽署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進行疾病相關檢查,給予營養(yǎng)支持,給予多潘立酮(西安楊森,H10910003),早中晚飯前30min各口服1次,每次1片。對于出現(xiàn)炎癥的患者給予阿莫西林(廣州白云山,H20067450),每日劑量共1000mg,分兩次口服。以及克拉霉素(浙江京新,H20065652),每日劑量共1000mg,分兩次口服。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奧美拉唑(山東羅欣,H20033444),每日劑量共40mg,分2次口服。觀察組采用蘭索拉唑(山東羅欣,H20065317),每日劑量共30mg,1次口服。兩組均治療4周,治療后比較療效。
1.3 觀察指標 將我院78例消化科疾病患者根據(jù)用藥方案分成采用常規(guī)治療加奧美拉唑治療的對照組,與采用常規(guī)治療加蘭索拉唑治療的觀察組,各39例,經4周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及患者滿意率。治療效果共分成顯效、有效、無效。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通過內鏡檢查見患者消化系統(tǒng)病變大幅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通過內鏡檢查見患者消化系統(tǒng)病變較治療前有一定程度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內鏡檢查均未見好轉,或和治療前相比出現(xiàn)惡化?;颊呖倽M意率通過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共有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計算選擇非常滿意、滿意的患者共占患者總數(shù)的百分率即為患者總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蘭索拉唑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44%,明顯高于奧美拉唑治療的對照組總有效率82.05%,P<0.05。
2.2 患者滿意率 觀察組的患者總滿意率為94.87%(38/3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2%(31/39),P<0.05。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2例(5.13%)頭暈惡心,對照組出現(xiàn)3例(7.69%)頭暈惡心。但癥狀都不嚴重,沒有經過干預治療,休息一段時間自行緩解。兩組不良反應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消化系統(tǒng)包括的器官較多,因此涉及的疾病也并不唯一,常見的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雖然疾病的類型多樣,但在病因方面存在一定共性,這些疾病均和胃酸分泌過多以及幽門螺桿菌存在緊密關聯(lián)。故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就應從這一角度入手[1]。蘭索拉唑是在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問世后,研發(fā)出第二代新型質子泵抑制劑,此類藥劑對于抑制胃酸分泌具有顯著效果,同時還對幽門螺桿菌有一定抑制效果,且有研究表明,該藥對于幽門螺旋桿菌的抑活效果可達奧美拉唑也就是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的4倍以上[2]。基于此,為明確這種新型質子泵抑制劑對于消化科疾病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就選取近年來收治的78例作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蘭索拉唑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44%,明顯高于奧美拉唑治療的對照組總有效率82.05%,此外觀察組的患者總滿意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 均<0.05。且期間兩組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由此可見,蘭索拉唑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效果好于奧美拉唑,更獲患者認可,安全可靠,值得在消化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