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精神病醫(yī)院(463000)張文妹
聚焦解決模式是護理人員通過尋找問題產生原因,并使用積極、正面經驗,以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的護理方法。本研究選取我院抑郁癥患者112例,旨在探討聚焦解決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8月我院抑郁癥患者112例,患者知情且簽訂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精神障礙疾病、伴有言語、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不配合本研究者。以2017年5月~2018年6月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55例患者為對照組,以2018年7月~2019年8月于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聚焦解決模式干預的57例患者為試驗組。對照組男24例,女31例,年齡20~54歲,平均(36.72±8.16)歲;病程4~9個月,平均(6.17±1.07)個月;抑郁程度:重度4例,中度33例,輕度18例。試驗組男25例,女32例,年齡21~55歲,平均(38.14±8.33)歲;病程3~9個月,平均(6.22±1.13)個月;抑郁程度:重度5例,中度32例,輕度20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保持病房安靜,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耐心解答疑慮,促使其保持積極樂觀態(tài)度;指導家屬主動關心患者,給予安慰及支持;叮囑患者保持正常作息,健康生活。試驗組于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聚焦解決模式干預:①成立小組,由6名護師以上護理人員組成,查閱醫(yī)療文書及既往病例,制定護理干預計劃;②實施護理干預:a.描述問題:結合患者認知度、性格特點、職業(yè)等實際情況,主動與患者交流,引導患者訴說自我感受,掌握其心理狀態(tài),獲得其最期望解決的問題;b.構建目標:根據(jù)患者以上問題,構建現(xiàn)階段可達到的合適目標,并將目標進行細分,鼓勵患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圖,由易到難,逐漸達到目標要求;c.探查例外:引導患者回憶以前未患病時的心理狀態(tài)、工作情況、家庭關系等,總結其過去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增強其信心,鼓勵患者向家屬及朋友傾訴內心,消除主觀負性情緒,保持樂觀心態(tài);d.實時反饋:干預期間嚴格監(jiān)控患者目標實現(xiàn)情況,并及時反饋,對其改變及進步給予肯定,增強其自信心;e.總結評價:幫助患者評價設定目標完成情況,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方案;如果個別成效不明顯,則共同分析原因,及時調整干預方案及設定目標。
1.3 觀察指標 采用Morisky評估干預前后兩組服藥依從性,共4項,總分為0~4分,分值越高,依從性越差;采用心理狀態(tài)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共90個項目,每項0~5分,分值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3.0分析,計量資料(Morisky評分、SCL-90評分)以(±s)表示,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M o r i s k y評 分、S C L-9 0評 分:兩組干預前M o r i s k y評分、心理狀態(tài)癥狀自評量表(S C L-9 0)評分差異不明顯(P>0.0 5)。干預后試驗組Morisky評分(0.55±0.18)、SCL-90評分(1 3 1.4 7±2 5.3 3)低于對照組(1.06±0.41)、(143.86±22.41)(P<0.05)。
聚焦解決模式源自心理學,其能充分利用個體自身資源和潛能,找到解決問題方法,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降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1]。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聚焦解決心理護理模式著重在解決方法而非問題本身,其強調把關注點集中在人的正向方面,最大化地挖掘個體的優(yōu)勢和能力,調動所有資源來維護患者健康,促使健康能力趨于最大化,降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2]。本研究顯示,干預后試驗組Morisky評分、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通過分析患者問題,制定可實現(xiàn)的階段性目標,利于提高患者積極性,從而使遵從醫(yī)囑,治療依從性提高,同時給予不斷正反饋和調整干預方案,利用內在潛力和自身資源給予鼓勵和支持,從而促使患者抑郁情緒持續(xù)改善。上述研究結果顯示,抑郁癥患者給予聚焦解決模式,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服藥依從性。
綜上可知,聚焦解決模式應用于抑郁癥患者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服藥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