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惠寧
(南寧市上林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500)
在婦科疾病,尤其是子宮病變的治療中,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治療手段。在各種子宮病變中,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是應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的兩種主要疾病。在當下,我國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施行人數(shù)呈現(xiàn)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需要對各種類型的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進行全面研究,分析各種類型的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優(yōu)勢與缺陷[1]。在這一基礎上,就能夠幫助醫(yī)療機構進一步提升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選擇與應用的合理性,從而提升子宮病變的治療效果。為保障研究的科學性,首先就需要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概念與適用范圍進行研究。
1.1 概念。傳統(tǒng)的子宮切除術通過開腹,經過腹部實施子宮切除,或者經過陰道進行子宮切除。腹腔鏡子宮切除,就是經過腹腔,使用腹腔鏡對子宮切除過程進行觀察和控制的一種新型的子宮切除術[2]。這種手術方式具有應用范圍廣泛的特點,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基本不會受到腫瘤性質、盆腔構造、子宮尺寸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腹腔鏡能夠幫助醫(yī)生在手術過程中對子宮的位置、尺寸、盆腔構造以及病變的類型與位置等進行直觀的觀察,并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更加準確的手術治療。因此,在現(xiàn)階段,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在子宮病變的治療工作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3]。
1.2 適應癥。在臨床上,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主要適應癥包括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通過對上述適應癥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疾病具有以下特點:①子宮發(fā)生的器質性病變。②在徹底治愈之前,這些疾病都存在進一步惡化,導致患者死亡的風險,因而必須快速進行徹底的治療[4]。③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治療難度較大。如果不對子宮施行切除術,就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或者無法徹底治愈該疾病。隨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該技術的適應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得到進一步增加,并在治療效果方面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5]。
1.3 禁忌癥。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禁忌癥包括以下幾種類型:①患者子宮過大會導致手術視野受到嚴重干擾,因而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應采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②如果患者患有比較嚴重的出血性疾病或呼吸系統(tǒng)疾病,采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就會面臨較大的手術風險,因而不應采用這一方式進行治療[6]。③疑似子宮肉瘤患者不應采用該治療方式。④患者的盆腔如果存在廣泛性粘連,就會導致手術無法順利進行。⑤如果子宮肌瘤患者的肌瘤≥10 cm,或同時存在三個以上直徑≥3 cm的肌瘤,就會導致手術風險進一步加大,因而不適宜采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7]。
2.1 完全性腹腔鏡全子宮切除。完全性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英文縮寫TLH),是在腹腔鏡的引導下,全部切除患者子宮和宮頸的一種施術方式。在手術過程中,首先使用腹腔鏡經過腹部引導切除手術,之后經過陰道取出患者被切除的子宮和宮頸[8]。之后,在腹腔鏡的引導下,對陰道殘端進行縫合。該手術方式適用于子宮肌瘤等子宮器質性病變,并且對子宮部位的惡性腫瘤也具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9]。其中,TLH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最好。在臨床應用過程中,TLH的優(yōu)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使用該方式施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具有更加清晰的手術視野,因而能夠有效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10]。其次,在手術過程中,由于手術視野比較清晰,因而對盆底的組織器官影響相對較小。第三,由于經陰道取出切除的子宮組織,因而惡性腫瘤細胞在盆腔內脫落的風險得到了有效降低[11]。但是必須看到,由于技術難度較大,手術成本較高,導致該手術方式的應用范圍相對比較狹窄[12]。
2.2 腹腔鏡輔助式子宮切除。腹腔鏡輔助式子宮切除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在子宮病變治療中,該方式對子宮器質性病變的治療效果也比較好,但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相對有限[13]。該治療方式的臨床應用優(yōu)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該手術方式結合了經腹子宮切除術與經陰道子宮切除術的優(yōu)點,因而治療效果相對較好[14]。其次,在施術過程中,該施術方式的手術出血量相對較少,能夠有效避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和手術之后產生出血性休克。因此可以說,該治療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15]。但是必須看到,該手術方式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手術器械和設備,因此其在手術成本相對較高。同時,在施術過程中,該施術方式容易對膀胱和輸尿管造成損壞,因而需要在手術過程中對這一問題進行重點的防范與控制[16]。
2.3 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術(英文縮寫LSH)。該手術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切除子宮的同時保留患者的宮頸,并盡量保障陰道等組織的完整性。在臨床上,該施術方式更加適用于年齡相對較小的患者[17]。與其他的手術方式相比,該手術方式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首先,該施術方式的步驟較少,而且對其他組織造成的損傷相對比較輕微,因而使采用該施術方式的患者能夠更加快速的恢復[18]。其次,該手術方式對神經組織的損傷較小,尤其對膀胱周圍神經組織完全不會產生損傷。第三,由于在手術中盡量保持了陰道和宮頸的完整性,因而在術后不會對患者的夫妻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19]。但是在手術過程中,該施術方式對宮頸部位存在病變的患者無法起到應有的治療作用。同時,由于將患者的子宮粉碎之后取出,因而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細胞脫落,造成惡性腫瘤[20]。
除了上述幾種施術方式之外,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也是一種施術方式。但是由于手術的技術難度大,加之針對子宮肉瘤和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有限,因而其應用范圍相對較小。
綜上所述,在子宮器質性病變的治療中,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治療手段。該手術方式就是使用腹腔鏡對手術過程進行引導,從而保障手術的準確性和效果。而在臨床應用中,比較常用的手術類型包括完全性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腹腔鏡輔助式子宮切除以及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術。在臨床上,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其他具體情況科學的選擇施術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子宮器質性病變的治療效果,為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