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黨校承擔著各個地區(qū)干部教育培訓的重任,在干部培訓中如何將黨性教育落地是基層黨校工作的重要任務。巴南區(qū)委黨校在實踐的基礎上深挖干部黨性教育,通過摸清干部需求,全面掌握黨員干部的思想狀況和教育訴求,在此基礎上對黨性教育內容進行規(guī)范,強化黨性教育,豐富黨性教育,不斷探尋黨性教育內化的規(guī)律,提高黨性教育針對性與實效性。
【關鍵詞】基層黨校;黨性教育;規(guī)律探尋;實踐創(chuàng)新
引言
巴南區(qū)委黨校把黨性教育作為干部培訓的首要任務,不斷探索黨性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抓實、抓牢、抓亮黨性教育,通過全面了解黨員干部思想狀況與教育訴求,探索黨性教育“1+N”模式,挖掘黨性內化“四步驟”,實施黨性實訓“十環(huán)節(jié)”,推進黨性教育系統(tǒng)化、科學化與實效性,形成了具有巴南特色的黨性教育體系。
1.摸清需求:全面了解黨員干部思想狀況與教育訴求
為全面了解黨員干部黨性教育需求,巴南黨校通過發(fā)放黨性教育實效性調查問卷(累計發(fā)放問卷167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回收率89.82%)以及召開學員座談交流會等形式,對黨性教育情況展開展系統(tǒng)分析。調查發(fā)現(xiàn),受訓前學員主動選擇黨性教育課程的主觀意愿較低,占比僅為26%,說明學員對黨性教育的認識還存在偏差,仍處于“要我學”的階段。受訓學員黨性教育滿意度評價不高,選擇“非常滿意”僅占40.74%。黨性教育實效和方法創(chuàng)新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認為黨性教育“形式豐富”的僅為32.21%,課程方式中選擇“紅色傳統(tǒng)基地教育”、“案例教學”、“實崗鍛煉”,占比分別達89.29%、60.71%、44.64%,選擇“理論講授方式”的僅占30.35%。同時存在學員學習成果轉化總體質量不高,大話套話居多,深入思考的少,發(fā)自內心的少,務實解決問題的少。培訓評估考核制度有待完善,黨性分析和頂崗鍛煉實效性評價形式多于實質等情況和問題。我校通過調研摸底對了解學員思想狀況、掌握學員需求、探索黨性教育規(guī)律、優(yōu)化黨性教育內容、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夯實學員成果轉化等黨性教育系統(tǒng)改革打下堅實基礎。
2.落實精神:探索黨性教育“1+N”模式,突出主業(yè)主課
在“理論教育、傳統(tǒng)教育、實崗鍛煉、典型教育和黨性分析”五大模塊的基礎上,探索黨的理論教育與多項黨性教育主題活動相結合的“1+N”模式。目前,主體班黨的理論教育課和黨性教育課已占總課時的72%,其中,黨性教育占29%。
一是強化理論教育1個高度。強化解疑釋惑,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基本理論作為教育基礎,用經典和真理的力量,幫助解決黨員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引導黨員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優(yōu)化課程體系,開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黨史黨建國史等理論專題,避免黨員干部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配優(yōu)教育師資,組建由市委黨校專家、高校教授、領導干部、先進模范人物、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智庫成員、本校師資等200余名專兼職教師組成的師資庫,形成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師資隊伍。
二是豐富黨性教育N項載體。體驗學習強化黨性。組織學員前往沂蒙山、紅巖聯(lián)線、陳獨秀故居、聶榮臻紀念館等地開展黨性教育體驗活動,深化傳統(tǒng)教育的感染力、持久力。典型教育引領黨性。組織參觀重慶市廉政教育基地,到區(qū)看守所接受反面警示教育;把先進模范人物、基層黨務工作者請進課堂正面模范教育,如邀請“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瘪R善祥授課。深入基層歷練黨性。組織學員深入重點建設項目、企業(yè)、鎮(zhèn)街、村社等基層一線,開展頂崗掛職鍛煉,邊學習邊“實戰(zhàn)”,邊調研邊“解題”。今年,處干班赴企業(yè)一線參與了“三合一”綜合整治,中青班赴征地拆遷一線參加“百日攻堅”。自我教育升華黨性。設置以增強黨性修養(yǎng)為主題的“六個一”實踐活動,即組織TED演講、微課堂、黨支部生活會、讀經典交流會、黨章知識在線考試、個人黨性分析。
3.探尋規(guī)律:挖掘黨性內化“四步驟”,促使“真學真信”
在黨性教育探索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只有將黨性學習內化于心,成為自身認同,才能外化于行。遵循“認知—感悟—認同—踐行”的規(guī)律,構建“點化—催化—實化—轉化”內化模式。
一是“點化”促成黨性教育認知。通過理論專題學習、原著研讀、“E學匯”選學、交流分享等活動,豐富參訓學員黨性認知,增強理論修養(yǎng),為黨性教育做知識儲備,使學員真正把問題和疑惑弄清弄透,增強政治定力、價值判斷力和現(xiàn)實責任感。
二是“催化”激發(fā)黨性教育情感。通過革命傳統(tǒng)教育、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引導學員切實做到知黨、愛黨、憂黨、興黨;圍繞黨性修養(yǎng)的相關問題和學員關注的熱點問題,運用頭腦風暴方式,組織學員深入討論,實現(xiàn)學員由黨性認知向黨性實踐的自覺過渡。在處干班中組織討論“如何正確對待換屆中的進退留轉”、在中青班組織討論“如何堅守理想信念”、在科干班組織討論“如何提升公務員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等,收到了明顯效果。
三是“實化”推動黨性教育實踐。通過抓好入學教育、自律承諾、考勤公示、傳統(tǒng)體驗、黨性分析、量化考核等,寓黨性教育于干部培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開展社會調研、頂崗掛職等活動,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責任和本領;通過嚴格學風教風校風管理,培育黨員干部的良好作風,如黨校教師必須經過集體備課、評課,通過評估之后才能站上講臺;中青班3名學員開班儀式無故遲到被全區(qū)通報批評,并納入所在單位黨建考核。
四是“轉化”鑄成黨性教育成果。建立成果轉化制度,黨性教育心得體會、分析材料通過個人發(fā)言、教師打分等形式,避免,今年,已收集學員黨性分析材料100余篇,??栋湍险搲凡欢ㄆ趯诳l(fā),用于全區(qū)黨員干部學習借鑒。2019年處干班、中青班共19名學員獲區(qū)“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4.實境課堂:實施黨性實訓“十環(huán)節(jié)”,激活“紅色基因”
一是以情動人,促使景情交融。借鑒現(xiàn)代培訓模式,由4名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在主體班開設《踐行“三嚴三實”促進作風建設》、《開展“兩學一做”增強黨性修養(yǎng)》黨性實境課堂,綜合融入“讀、唱、看、展、論”等多種形式,設計氛圍烘托、催化引導、觀看視頻、靜思默想、分享感悟、誦讀經典、書寫廉政詩歌、深化引導、重溫誓詞、簽名承諾十個教學模塊,通過體驗式教學、訪談對話式教學以及現(xiàn)場問答互動等環(huán)節(jié),將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有機融合,讓黨員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將感性體驗升華成為理性認識,達到反躬自省、升華境界的效果。
二是知行合一,強化互動參與。通過學習廉政詩詞的方式,讓學員感悟、書寫身邊優(yōu)秀黨員的光輝事跡,激發(fā)正能量。如處干班學員張東籬以百姓愛戴并多次挽留的村官沈浩為原型,寫出“浩然正氣小村官,百姓萬事總相關,指印千個留真情,沈浩清名在人間”的七言絕句,不僅抒發(fā)了學員對沈浩的敬仰之情,更表達了學員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承諾。僅2016年以來,各類主體班學員創(chuàng)作廉政詩歌已達80余首。
三是實處著力,注重細節(jié)管理。把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的要求貫穿到實訓全過程。要求全體學員規(guī)范著裝,黨員佩戴黨徽,以提醒學員始終不忘身份;為增強學員對黨性教育的重視程度,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在上課前將學員手機統(tǒng)一交到組長處進行裝袋保管,使參訓學員真正把心思留在課堂上、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避免黨性教育走過場。
黨性教育是一個由知而情、由情而信、由信而行的思想教育過程,是“知、情、信、行”的有機統(tǒng)一。“知”是前提,“情”是方式,“信”是重點,“行”是目的。巴南黨校通過探尋黨性教育規(guī)律和挖掘其內在價值邏輯,不斷解決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問題,通過以“知”促“情”,以“情”促“信”,以“信”促“行”,最終實現(xiàn)黨性教育的知行合一。
作者簡介:張飛霞(1989-),巴南區(qū)委黨校講師,科研部主任,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基層黨建、地方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