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伴隨著如今新媒體的發(fā)展,新聞時評也在慢慢地走近人們的生活,在初中階段,有關“時評類”的作文題材在初中作文中的地位越來越重,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寫作資源平臺,但是學生們在初次接觸時評類的作文時,一般在寫作上技巧上都還是比較困難的,大多會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從何開始,于是如何寫好一篇時評類的作文就成了初中語文老師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作文;時評性作文;寫作方法
在教育發(fā)展尤為重要的今天,作文也是語文考試中占據(jù)較大比分的一部分,其對學生總體成績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目前有關時評類的作文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將時事熱點運用到作文當中進行教學已成為了初中語文老師的教學重點,如何指導學生寫好“時評類”的作文就成為了教學難點,而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完成時評類的寫作,進行了相關的教學方法的闡述。
1.時評性作文的特點
時評性作文就是時政評論又或者是時事評論,是針對現(xiàn)下發(fā)生的事情發(fā)表相關的評論,而時評性的作文則屬于一種新材料作文,是對當下熱點新聞發(fā)表自我評價、意見和感受的一種特殊的議論文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就事論事地發(fā)表言論感慨,這就是時評性作文的寫作核心。而時評性作文的主要構(gòu)成主要分為兩部分,主要是敘事和說理,這比一般的議論文要簡單得多,首先敘事就是要進行簡要地概括事情和人物,讓閱讀者可以明白所述何事,說理一般要講究觀點明確,理論清晰,不能夠含糊其辭等,要鮮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2.現(xiàn)代初中語文議論文的寫作現(xiàn)狀
2.1老師關注實時熱點的意識較低。就目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來看,百分之八十的老師是會關注社會時事熱點的發(fā)生的,但是只有百分之三十的老師會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給學生們介紹或講述有關時事熱點。其次大多數(shù)老師沒有意識到將時事熱點應用到作文中的重要性,認為寫作是靠長期的積累才能寫出好作文,單憑時事熱點是無法提高寫作能力的,以至于導致在初中作文教學中運用時事熱點這件事上老師的意識比較淡薄,缺乏主動性。另一方面老師本身就缺乏對于時事新聞的積累,認為作文素材的引用只有古今中外的傳奇人物,因此更不會在平時積累時事熱點,并將其應用到作文教學中。
2.2學生缺乏整體性的作文訓練。有一小部分的老師雖然意識到了在作文中運用時事新聞熱點的重要性,但是因為老師沒有安排針對學生專門的、系統(tǒng)的時評性作文的寫作訓練,學生們進行作文練習的時間很短,老師缺乏對于時評性作文課的規(guī)劃,部分老師也想進行系統(tǒng)化的訓練,但是其他課題在語文教學中的占比也很多,因此無法平衡好每個課題的訓練時間。
2.3收集素材卻無法利用到作文中。雖然有一小部分的老師和學生會注意到時事新聞熱點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注意積累了,但是積累之后學生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把自己所積累的實時素材應用到作文當中,因為缺乏老師的指導,學生們只能在作文中生搬硬套,從而無法正確地論述,而有些學生過于關注宏大的新聞而忽略了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實時素材,因此無法在寫作中良好地運用素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3.初中時評性作文的教學方法應用
3.1學生自選時事素材進行內(nèi)容概括。在日常的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加強自身對于時事熱點新聞的關注和收集之外,還要提高學生對于熱點新聞的關注,并且讓學生能夠做到自己收集時事素材。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關注社會時事熱點,那么將會積累大量的素材,就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就事而議,因事而思,從而就可以在作文中達到“無話不說”的效果。
在指導學生進行時事素材的選取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教學方法,老師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發(fā)地進行材料和素材的收集,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從報紙、網(wǎng)絡、電視等媒體中獲取社會時事熱點,然后在進行素材整合,選取其中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但老師也要注意對學生素材選取方面的指導,要選取有益的素材話題進行收集。學生在進行收集素材的過程中,要選取貼合實際生活的,以便讓學生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其次還要選取就近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才比較有討論價值。通過讓學生自己進行素材的選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全面地參與寫作過程中去,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于自己選擇的結(jié)果進行責任的承擔。
3.2學生自己分析素材進行審題立意。審題立意就是指通過素材進行了解和剖析,從而得出的題意明確自己的寫作方向以及內(nèi)容大概,主要是有利于提綱的草擬和整體結(jié)構(gòu)的構(gòu)思。眾所周知新聞時評需要觀點新穎的看法,因此學生在進行審題立意的時候要注意做到人物時評能夠加深立意的深度,時事的評論要能夠加強立意的厚度,并且要做到在眾多繁雜的立意中尋找出最佳的哪一個。寫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寫作立意,而材料作文往往都是來源于新聞熱點,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利用時事新聞熱點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方面的訓練。比如很多材料本身可以做到“一材多用”,那么學生就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材料的解讀和分析,從而進行立意。
比如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11月1日下午七點,90后護士劉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3歲男孩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劉文來不及多想為小男孩做了心肺復蘇、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在救護車趕來之前小男孩漸漸恢復了心跳,劉文的動作為營救贏得了大量的時間。
材料二:11月9日晚八點,90后小伙在自家割腕自殺,究其原因竟是因為家中老母重病借貸還不上,從而自殺身亡,但他死前剛簽訂了器官捐贈協(xié)議。
根據(jù)這兩段材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給出的材料進行各種猜想,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素材的分析和解讀,學生可以從個人價值來進行分析,材料一中的護士劉文面對生命不言放棄,與死神作斗爭從而為小男孩贏得了生的希望,材料二的小伙因生存壓力而放棄生命固然可惜,但至少他將自己死后的價值發(fā)揮了出來。也可從“理性地看待人生的價值”方面進行立意的確定。
3.3學生根據(jù)審題立意完成課堂寫作。學生在通過素材的積累和立意的明確之后,就可以開展完成寫作內(nèi)容了,但是在內(nèi)容的寫作過程中,要注意全面地分析時事素材,在思維的碰撞中去挖掘可以寫作的深度,其中可利用到“發(fā)散思維”、 “集中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并在寫作的過程中注重新聞素材的引用,不斷地豐富論點和論據(jù),然后可以利用清晰明了的語言將觀點進行表達,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寫作完之后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相互的交流和比較,互相進行評判和修改,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好習慣。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執(zhí)行好時評性作文的指導,首先老師和學生就要意識到時事新聞熱點的重要性,然后在平日的生活中多加注意素材的積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作文立意的明確,根據(jù)立意進行相關的觀點闡述,利用鮮明的語言進行描述,最后老師要注意系統(tǒng)化的寫作練習,從而提高學生時評性作文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傅美玉.初中語文“時評類”作文寫作指導探究[J].考試周刊,2019(74):40-41.
[2] 吳倫繡.基于“分層賦分表”的初中語文時評作文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珠江教育論壇,2019(01):38-40.
[3] 戴宏輝.初中語文教師在“以辯促寫”時評類作文訓練中的指導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