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翠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瓶頸,要改善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狀,必須先要找到癥結,才能有的放矢,找到對策,提高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作文;問題;解決策略
語文的工具性主要體現(xiàn)語言和文字上,具體可以用說和寫來描述,足以可見“寫”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屈指可數(shù)的地位在教學實踐中并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究其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個體由于家庭知識背景和生活經(jīng)驗積累不同導致了知識建構的差異性,閱讀量和閱讀水平的不同決定了積累素材的千差萬別,寫作實踐訓練和寫作方法的指導不到位致使寫作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中對作文評價機制的不完善性,決定了作文教學面臨的一種非常尷尬的境遇,教師心有余而開展寫作指導的時間嚴重不足,教師只能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方法的指導,但也只能是蜻蜓點水,有方法卻沒有落實訓練的措施。學生只能堆積到周末,挪用其他作業(yè)的時間勉強完成任務。內(nèi)容可想而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存在的問題
1.平鋪直敘,缺少情節(jié)跌宕起伏
小說情節(jié)婉轉(zhuǎn)曲折,跌宕起伏,才能吸引讀者眼球,讀者才會一氣呵成讀下去。作文也是一樣,如果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長篇累牘的平鋪直敘,這樣讀不了幾行,就有味同嚼蠟、索然無味的感覺,于是讀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索性就放棄了。如果讀者是掌握評價權利的判卷教師,所得的分數(shù)可想而知,慘不忍睹。這樣作文就成了失分根源,成了語文教學瓶頸。
2.無病呻吟,缺乏真情實感的流露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陷入了一個誤區(qū),就是許多老師在作文方法指導的時候,過分地強調(diào)寫作素材的選取必須是“典型的”“有意義的”,所謂的“典型”“有意義”具體指的是高、大、上的感情基調(diào),如:小事助人為樂寫起,大事熱愛祖國表現(xiàn)。雖然助人為樂,熱愛祖國是我們倡導的價值觀,但是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加上學生對這些事的領悟不到位,口是心非,作文就顯得格外空虛。
3.華而不實,缺少感情基調(diào)
在批閱作文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類型的作文,引經(jīng)據(jù)典,詞語、成語大量地運用到一篇習作中,雖然我們倡導重視積累,倡導用積累的知識為文章增添色彩,但如果斷章取義,僅僅以為好的文章是用華麗詞語的堆砌而成的,就犯了致命的錯誤,不但不能給文章錦上添花,反而使文章更加生澀,讀起來拗口,影響閱讀效果。因此詞語的使用不需要煞費苦心地雕琢,只需要在表達情感的基礎上自然流露。
二、解決的策略
1.以趣為主,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所以要讓學生寫出好的習作,前提條件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我認為從這幾個方面做起。首先要降低作文的難度。長期以來,老師布置的作文大多數(shù)是按照教材在單元末提供的寫作素材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設置雖然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就是學生在本單元通過閱讀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然后用這些方法去嘗試寫作。但是也存在著弊端,就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學情,沒有喚醒學生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沒有激活建構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一個陌生的場景,況且不同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個體差異性,一刀切地在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之內(nèi)讓學生來表達交流,是非常不切合實際的,一個陌生的場景加上運用抽象的寫作方法,不但調(diào)動不起學生的興趣,反而會讓學生倒“胃口”,完全失去興趣。所以,我們可以降低難度,給不同的學生不同層次的作文套餐,讓他們在套餐范圍之內(nèi)選擇適合自己的、比較感興趣的場景去描寫,這樣效果會更好些。其次選材貼近生活。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場景,我們在選材的時候盡量結合教材內(nèi)容,整合素材,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放松身心,流露真情實感。
2.以實踐活動為載體,給學生創(chuàng)建創(chuàng)作平臺
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場所,通常是圍繞某一主題來開展活動,而且是專門開設的課程,每周一節(jié),這正和作文教學單元一篇相謀和,而初中的學生,雖然沒有小學生那樣貪玩,但也好動,對活動特別感興趣。教師如果能把作文題目和語文實踐活動的主題融合在一起來組織開展活動,學生會借助活動“玩”的興趣來積極主動地投入創(chuàng)作中去,把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描述出來,如果再加上積累的素材作為“調(diào)料”,學生一定會把自己的心聲描述得淋漓盡致,從而落實語文作文教學的目標。
3.以激勵評價方式為主,給學生創(chuàng)作信心提供保障
在作文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筆下“留情”,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青澀,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存在的問題,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和提示性的評價,給學生信心,幫助學生不斷地成長、成熟。因為,影響學生良好習作的因素非常多。對好的習作鼓勵超越,對差的作文鼓勵不斷進步,總的目標,讓學生不斷進步,逐漸提高,從而形成寫作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我們必須在正視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以生活和綜合實踐活動為創(chuàng)作基石,以真情流露為感情基調(diào),讓學生創(chuàng)作表達。
參考文獻:
[1]林小華.初中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
[2]景寶玲.初中作文高效教學策略探討[J].甘肅教育,2019(7).
[3]張麗紅.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