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娟
摘 要: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品格的養(yǎng)成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班級管理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要千萬百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內驅力,使其學會自主管理的方法,養(yǎng)成自主管理的習慣。從深入學生心靈,學會換位思考;創(chuàng)建班級特色,注重體驗教育;家校有效溝通,構建命運共同體;三個方面加以培養(yǎng),以此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
關鍵詞:班級管理;從心開始;自主管理
多年的班級管理中,雖然我努力做到了勤、細,但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合理因素。總覺得力氣花了不少,但收效甚微,有時候效果好段時間后又回到原樣,持續(xù)力不長。身體上,孩子們越來越高大;心靈上,變得越來越有想法。如果我們只顧自己那套老思想,不懂得觀形式,靈活變通地處理問題,只會讓孩子跟我們的隔閡越來越大。下面就筆者在班級管理方面做出的一些新嘗試,通過與學生、家長心與心的交流,在班級管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自覺管理班級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一、深入學生心靈,學會換位思考
(一)先了解,再溝通
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鄙钊肓私夂⒆樱莆账麄兊脑捳Z體系、所思所想,選擇最佳時刻和最佳角度引出談話之門,深入地交流,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有這樣一篇報道,教育廳廳長對下屬的“靈魂拷問”,說的是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的世界,你就引領不了他。然而真正了解一個孩子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因為他們會受社會環(huán)境、家庭狀況、年齡、學段、個體特征等多方面的影響。如有些孩子在上學期和下學期兩個階段都不一樣,今天和明天也有可能不一樣,只有我們用變化的眼光、深入的態(tài)度觀察了解學生,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更有效。
經常有孩子跑來跟我說:“老師,我們喜歡您,因為您了解我們,懂我們心里想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用大道理教育我們,想我們所想,所以我們愿意把自己的秘密跟您分享?!毙∫惴浅4中?,考試的時候總會有一兩道題不該出錯的題出錯,自己也感到很苦惱。有一次,小毅找我尋求幫助,我先是表揚了他,他感到非常驚訝,看到他吃驚的樣子,我拉著他坐下來說:“我表揚你,是因為你很上進,每次都想速度快點,第一個交給老師批改,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審題的時間能不能???只有在保證質量基礎上提高速度,才會更加完美。”只見小毅同學連連點頭,心服口服。
對兒童的認識,很多時候是由觀察得到的,其實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有一把鎖,只有找準相對應的鎖孔,方能打開。正如寓言故事中哲學家趕牛進欄故事所講的那樣,農夫只用一把青草便輕輕松松地將牛引進了牛欄,我們應該要有農夫一樣的巧計,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才能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二)換位思考,走進心靈
我們要引導孩子們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體驗與思考問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當出現問題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多理解對方的處境。班里總有一些調皮的孩子,時不時捉弄其他同學,其實有時也并非惡意,只是覺得好玩,但是經常這樣也會遭人反感。碰到這樣的孩子,可以先讓他們冷靜冷靜,再讓他們闡述心中的想法,然后各自站在對方的立場,角色互演,說說自己的感受,整個過程可以運用“冷處理—感化—改變”的方式,通過換位思考,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班里的小聰,這個月接連遲到了五次,問他原因也不說,即使心里有氣,但又無可奈何,只能干著急。通過了解,原來小聰爸爸媽媽離婚了,現在他每天都悶悶不樂,爸爸也不怎么管他,媽媽也不回家,他覺得媽媽都已經不要他了,讀書還有什么用處,于是就靠游戲來麻痹自己。了解到這些,對小聰更多的是憐憫、寬容,想得更多的是怎么耐心輔導他,幫助他走出心靈的困境,對他的遲到也就寬容了。當然工作遠不止這些,接下去的日子跟小聰一起面對困難,迎難而上,讓單親世界的晴空也會別樣溫暖燦爛,以最好的姿態(tài)迎接媽媽的歸來。
二、創(chuàng)建班級特色,注重體驗教育
(一)一周一故事
我們都知道,傳授性的教育是不奏效的,親身經歷的感觸才深。其實孩子的反面行為,只是沒有得到一個正確的引導,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對世界是空白的,到底應該輸入一些什么,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有所篩選。隨著年齡的增大,受教育的知識不斷豐富,對事物的認知才能不斷完善。
于是,我就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通過故事分享會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故事的啟發(fā),給孩子一盞引路明燈,照亮方向。通過閱讀 “聞雞起舞”的故事,培養(yǎng)孩子認真吃苦的品格,讓孩子們在故事分享會中感悟思想,矯正行為。
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做一件事時,有時會沒有信心,總想著自己做不好,達不到理想中的要求。學生學習時,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想法,怎樣才能破除這種消極的信念呢?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于是筆者就引導學生讀《跳蚤跳玻璃瓶》《數學家高斯》《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的故事,通過故事分享會,使學生明白,要給自己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自己能成功,產生一種自信的積極情緒。
現在獨生子女吃苦精神相對比較缺乏,然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苦苦地奮戰(zhàn)與磨煉,最終才會出現柳暗花明的前景。引導孩子們看《樹上堅硬的疤》,通過讀書分享會,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從而促進品格的養(yǎng)成。當然每周例行的故事會,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一天一考評
學生的品格是需要一點一滴養(yǎng)成的,常規(guī)的落實不能少,切勿搞形式主義,而應該緊扣三抓:抓嚴、抓細、抓實。筆者采取一天一考評,就是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行為表現進行賦分考評,采用百分制,內容包括學習、紀律、行為、衛(wèi)生等四項,每項5分,5天剛好100分。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做得不好的進行扣分,做得好的進行加分。學生一天一考評就是將每一個同學的日常表現用數字形式進行概括展示的一種方式,它有利于清晰地展示每個同學每天的成長收獲,為形成良好的班風奠定基礎。
1.嚴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每個學生依據班級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尤其班主任剛接一個新班,必須制定一定的班規(guī)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凇耙匀藶楸尽苯逃砟?,在廣泛聽取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班規(guī),喚起學生內心的認同感。
2.細
既然要考評,就必須有記錄,有資料,做到有據可查,有案可依。進行量化細化的管理,每周一到校,由值周班干部發(fā)放考評表,為期一星期,組長對自己的組員進行考評,每次扣分和加分要講出原因,進行總分統(tǒng)計后要通知組員所得的分數,并由組長在綜合表上定期公布。
3.實
全班人數進行分組,每4人為一組,好中差各占25%,50%,25%這樣的比例分配,推選一名優(yōu)秀生作為小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
①每周評比:每周結束后累計總分,然后從高到低,進行總結評比,評出每周之星。選出優(yōu)秀的進行表揚和獎勵,分數比較低的要進行反思,每次不重復。
②期終評比:學期結束,在班級的總結評比中也設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每個同學算出平均分,根據每周得分的總分,按從低到高的順序,評出前十名作為“十佳守紀之星”。
③收獲和反思:通過半個學期的操作和活動,學生已經從思想上的認可,上升到行為上的遵守。學生還依照班規(guī),及時糾正了自己的行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三)一人一談心
魏書生老師說過:“教師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種關心學生的種子?!崩蠋煹囊痪淅斫獾脑捳Z,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微笑,能帶給學生無窮的動力。為了和學生更親近些,一周設立幾次班主任談話日,讓孩子們暢所欲言,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增進感情,很多事情就能防患于未然。
三、家校有效溝通,構建命運共同體
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不是身隔千山萬水,而是近在眼前,卻沒有心靈的呼應。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架起一座溝通之橋,互通彼此的心靈,讓感情雙向傳遞。教育是一種合力,單一的分力再大,合力也有可能為零,內緊外松的管理方式是無效的,教育不是學校單一努力就能奏效的,它應該動員一切合力并一起努力。如果外松,家長不夠配合,或者學校不夠配合,任何一方力量的缺失,效果都甚微。家庭是孩子德育的引導者,至少是同盟者,但身邊還是會出現和諧的一面。群里有對老師所布置的任務持反對意見等現象,如果一直是敵對的局面,對教育負面影響是極大的,班級教育工作是很難展開的。
教育者應該反思自身的行為、說話的態(tài)度等,哪個方面出現問題,才會導致一些不配合的場景出現。班里的小安同學智力一般,而她的媽媽對小安的要求是每次都要考95分以上,如果達不到理想的分數,就會不高興,小安每次看到媽媽失望的表情,壓力會更大,成績就更不理想,時間長了就產生了考試焦慮癥。于是,筆者撥通了她媽媽的電話,足足三個小時的時間,了解到小安的媽媽是典型的“90后”,孩子上二年級前,經常跟小姐妹們出去玩,自從了解到孩子成績不理想后,小安媽媽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陪學,把滿腔心血像下賭注一樣寄托在小安身上,結果還是達不到媽媽的理想成績,因此,媽媽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據調查,像小安這樣的媽媽,班里還不止一兩個。自那以后,我會在微信群里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歡迎爸爸媽媽們找我聊天?!币饬现?,一下子多了好幾個私加我為好友的家長?,F在家長群里流傳這樣一句話,跟徐老師聊天,心里會輕松舒服好多。時不時給家長溫暖,給家長傳遞一種態(tài)度:“我愿意陪著你們一起面對”,讓家長成為我們教育的同盟者,命運的共同體。正如猩猩實驗所帶給我們啟示一樣,家長也會以成倍的友善回應我們。班級管理工作自然就會順心好多,教育難題自然迎刃而解。
總之,班級管理工作復雜多變,教師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差異,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走進孩子的心靈,在實踐中思考、分析,探索出適合不同個體的教育方法,實現因材施教。班級管理工作之路任重道遠,但只要有心、有情,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會花會遍地開。
參考文獻:
[1]王慧君.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科教導刊,2014(17).
[2]張妙齡.德育從心靈開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