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 孫文雯 董麗麗
【摘 要】 目的:對于乳腺癌手術患者開展個體化心理干預的具體方法以及對患者術前焦慮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探討。方法: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連云港第一人民醫(yī)院甲乳外科接診的乳腺癌手術患者6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所選乳腺癌手術加以分組:給予其中32例乳腺癌手術患者傳統(tǒng)護理服務,選做對照組;另外30例患者進行個體化心理干預,選做研究組。對比兩組乳腺癌手術患者接受不同護理服務之后的焦慮、恐懼程度,評價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HAMA和FPE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組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30例(93.7%),高于對照組的23例(71.9%),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臨床中針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為其提供個體化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術前的焦慮和恐懼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使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
【關鍵詞】 乳腺癌手術;個體化心理干預;焦慮;恐懼;護理滿意度
乳腺癌屬于我們國家十分多見的一類女性惡性腫瘤,在總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中占據(jù)7%~10%,同時表現(xiàn)為逐年升高趨勢[1]。倘若患者確診屬于乳腺癌疾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如配合化療與放療等,乳腺癌手術患者因為遭受生命威脅以及女性特征改變的打擊,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心理表現(xiàn)為焦慮,對于疾病的治療與預后造成直接影響[2]。本研究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連云港第一人民醫(yī)院甲乳外科接診的乳腺癌手術患者6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乳腺癌手術患者開展個體化心理干預的具體方法以及對患者術前焦慮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連云港第一人民醫(yī)院甲乳外科接診的乳腺癌手術患者6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經(jīng)乳腺超聲、術后病理學檢查等確診,符合手術指征;臨床資料完整,知曉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排除精神病史、心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等患者[3]。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所選乳腺癌手術加以分組,給予其中32例乳腺癌手術患者傳統(tǒng)護理服務,選做對照組;給予剩余30例乳腺癌手術患者個體化心理干預,選做研究組。兩組乳腺癌患者全部為女性,其中對照組32例乳腺癌患者中最小年齡32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46.66±3.21)歲;病變位置:左乳15例、右乳17例。研究組30例乳腺癌患者中最小年齡32例,最大年齡74歲,平均(46.50±3.64)歲;病變位置:左乳14例、右乳16例。兩組乳腺癌患者基本資料對比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32例乳腺癌患者傳統(tǒng)護理服務:護理工作人員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常規(guī)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從生活、飲食、用藥、運動等方面進行指導[2]。
給予研究組30例乳腺癌患者個體化心理干預:在傳統(tǒng)護理服務基礎之上,護理工作人員在患者進入醫(yī)院之后,對其個人信息進行收集,其中包含患者姓名、年齡、疾病認知程度、職業(yè)、家庭支持情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對于乳腺癌患者的具體心理問題開展相應的心理指導;良好并且融洽的護患關系屬于順利開展心理干預的基礎保障,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做到以情感人,指引乳腺癌患者訴說內(nèi)心的焦慮與恐懼,及時表達同情與理解,積極鼓勵乳腺癌患者面對現(xiàn)實,良好配合臨床治療;通過科學的宣傳教育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為患者介紹疾病治療方案以及遠期治療效果,使乳腺癌患者了解癌癥并不可怕;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充分關懷并且尊重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于護理工作人員的關心與照護,盡量滿足患者社會、精神、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乳腺癌手術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因為治療周期以及疾病帶來的疼痛,會引發(fā)患者心理出現(xiàn)負擔,產(chǎn)生不良情緒,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掌握患者的實際心理需求,為乳腺癌手術患者開展健康宣傳教育,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同時為其介紹疾病基本知識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為疾病治療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乳腺癌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護理人員需要依照患者治療情況以及舒適度情況幫助患者調(diào)整體位,盡可能降低患者手術期間不適感,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要盡可能控制自身動作,避免患者產(chǎn)生擔憂情緒,對于手術治療效果造成影響[3-4]。
1.3 評價標準
1)干預前、后,評估患者的焦慮和恐懼程度,前者選取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包括14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程度越嚴重。后者選取正面評價恐懼量表(FPES),分值10~50分,得分越高代表恐懼越嚴重[4]。
2)患者出院前,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80分)、基本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3個層次[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計算出的各項數(shù)據(jù)結果,利用SPSS 16.0軟件施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全部采取(±s)表示,計數(shù)資料全部采取(n,%)表示;統(tǒng)計處理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將統(tǒng)計學值P<0.05,看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焦慮和恐懼評分比較
數(shù)據(jù)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的HAMA和FPE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種評分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數(shù)據(jù)顯示,研究組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的構成比是53.1%、40.6%、6.3%,對照組分別是40.6%、31.2%、28.1%。分析可知,研究組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為乳腺癌手術患者提供常規(guī)護理措施,利用對患者病情的觀察以及告知患者疾病相關注意事項,可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的作用。但是由于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對于生活質(zhì)量的追求隨之升高,在充分滿足患者基本護理需求的前提下,更加需要重視患者的情緒變化,使患者護理滿意度獲得顯著升高[6]。個體化心理干預護理屬于一類將患者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利用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提高護理滿意度。焦慮屬于較為多見的一類負性情緒反應,具體為欠缺明確原因的無緣恐懼與內(nèi)心不安,或是遭遇一些事件之后所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適度焦慮能夠促使人體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顯著提升人體對外界變化與疾病的承受能力與適應能力,但是過度焦慮作為病態(tài)心理,會導致手術治療無法順利開展,從而影響到手術治療效果與術后身體恢復[7]。
文中選取本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手術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護理服務,研究組實施個體化心理干預。結果顯示:兩組干預后的焦慮和恐懼程度評分均降低,其中研究組評分降低幅度更明顯,而且研究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和程彩霞等[8]的研究相近??梢姡瑑山M乳腺癌手術患者接受各自護理服務之后,研究組的心理狀態(tài)更好。分析原因在于,個體化心理干預從患者個體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心理干預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完善術前檢查和準備工作,有效緩解焦慮等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和依從性,為手術實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臨床中針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為其提供個體化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術前的焦慮和恐懼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使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
參考文獻
[1] 張志茹,高亞男,王冰,等.選擇性心理干預對老年女性乳腺癌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2):5465-5468.
[2] 林文霞,符鴻飛,譚建蘭,等.早期心理干預聯(lián)合有氧健康操對乳腺癌術后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J].廣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37(05):607-609.
[3] 羅歡,林娟,趙香鳳.親情心理疏導護理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術后心理壓力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2):44-47.
[4] 殷秀玲,黃麗,胡倩倩.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對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08):68-69.
[5] 譚虹虹,陳英,李亭秀,等.健康促進模式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9,17(21):2597-2601.
[6] 廖雙梅,王春艷,李大鳳.同伴教育模式在提升乳腺癌患者化療后婚姻質(zhì)量及心理應激狀況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9,17(31):156-158.
[7] 殷秀玲,黃麗.微信健康指導對乳腺癌術后出院病人心理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7,15(08):1005-1007.
[8] 程彩霞,饒小娟,劉麗紅,等.綜合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預后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9,17(21):2593-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