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宴
【摘? 要】 語文是一門思維靈活性、語言邏輯性、知識廣泛性很強的學科。在新課改提出來的語文背景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學習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轉(zhuǎn)化課堂結構,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 語文;教學方法;課堂結構
任教十幾年來,我不斷學習、鉆研,找到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抓住小學生向師性的特點深入了解學生,關愛學生,為學生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采用不同的形式拉近距離,對家庭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家訪,了解學生的真實處境,給予適當?shù)膸椭?,在這點上我深有體會。我們班陳媛媛同學,家庭條件不好,是我們班的精準扶貧戶子女,在生活上她很艱苦,班上很多同學都用上了新書包,而她每天都背著一個破舊的書包來學校,我問明原因后,知道她家里經(jīng)濟困難,就買了一個新書包給她送到家里。從那以后,她對學習更加努力也更有信心了,學習成績從原來的四十多分提升到了七十多分。
其次,教給他們學習語文的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預習—認真聽課—勾畫疑點難點—思考—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作業(yè)—復習—認真考試—反思—總結學習方法,這是我給學生明確提出的學習流程。 學一篇課文前,首先讓學生預習,在預習中學生可以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文中的生字、詞語可以在預習中完成,大大減輕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負擔,也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思考問題,為師生的雙邊活動奠定堅實基礎。第二,讓學生認真聽課,對知識加深鞏固,把自己所想的和老師所教的進行對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習一篇課文后,教師應強調(diào)文章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做作業(yè)來檢驗自己是否已經(jīng)掌握本篇課文,還有哪些不足?讓學生再去學習課文。這樣學生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積累學習方法,就會為他們學習語文找到一條捷徑,對他們來說也不茫然,從而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學習語文中來。
第三,教師努力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給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增添鮮活劑。
教師的教學單一、呆板,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厭煩。為此,教師應該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自己。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遠教資源、教學光盤進行教學。制作生動,形象的語文課件,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里接收廣泛大量的知識。
第四,閱讀豐富、多彩的課外書籍,拓寬學生的視野。
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里看課外書是幫助他們學習的一個好方法,學生通過課外書可以積累許多優(yōu)美的生動的句子,也可以讓他們的感情得到熏陶,讓他們了解更多、更有趣的生活事例,拓寬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
總而言之,教育學說,教師本身是一名教育專家。不錯,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好每一堂課,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探索教學方法,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套教法。做到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讓教育綻放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 駱麗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性教學探討[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7,32(10):152.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