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
(陜西省友誼醫(yī)院腎內科,陜西 西安 710068)
慢性腎臟病(CKD)是各種腎臟病于急性階段未得到有效控制共同轉歸的一組疾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1]。CKD初期受代償機制影響,鈣磷代謝紊亂的生化學異常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鈣磷代謝水平呈不同升高或下降趨勢[2]。本文主要分析慢性腎臟病(CKD)3~5期患者礦物質代謝情況及其治療狀況。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腎內科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200例慢性腎臟病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齡18~79歲,平均(48.27±12.63)歲;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70例、先天性多囊腎8例、狼瘡性腎炎5例、慢性腎間質小管病29例、糖尿病腎病6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4例、高血壓良性小動脈腎小球硬化10例、缺血性腎病5例、返流性腎病3例、肥胖相關性腎病、硬皮病、膠原Ⅲ腎病各1例。納入標準:符合CKD相關診斷標準[3];腎小球濾過率(GFR)<60 mL/(min·1.73 m2)。排除標準:入組前1個月內接受維生素D劑、鈣劑及磷結合劑治療者;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腎病綜合征、多發(fā)性骨髓瘤、腎小管酸中毒及糖皮質激素所致骨病者;原發(fā)性甲旁亢;精神障礙性疾??;嚴重營養(yǎng)不良;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缓喜⑿墓δ懿蝗?;甲亢;嚴重體液平衡紊亂者;腎功能急劇下降;心力衰竭;合并嚴重肝損傷;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合并嚴重感染;肢體缺失者;惡性腫瘤。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集5 mL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30 min(3 000 r/min),取上清液,保存于-70 ℃環(huán)境中,采用美國麥迪卡血生化自動分析儀,利用比色法測定血磷、血鈣、血清鐵(SI)值,采用美國DLS公司int act-PTH 10-8000藥盒,利用ELISA法測定全段甲狀旁腺素(iPTH)值,采用免疫放射法檢測鐵蛋白(SF)水平。依照K/DOQI指南建議進行治療,CKD 3~4期血磷>1.5 mmol/L、CKD5期腎功能衰竭血磷>1.8 mmol/L及血PTH升高超出CKD各期靶目標時需限制磷攝人,推薦每日攝入磷控制在800~1000 mg,每日服用鈣磷結合劑中元素鈣≤每日服用,高鈣血癥者禁用含鈣的磷結合劑。診斷標準:血鈣正常值為2.05~2.65 mmol/L,血鈣<2.05 mmol/L為低鈣血癥;血磷正常值為0.9~1.34 mmol/L,血磷>1.78 mmol/L為高磷血癥;AKP正常值為40~150 U/L;血清iPTH正常值為16~62 pg/mL。并根據(jù)GFR對CKD進行分期,GFR30~59 mL/(min·1.73m2)為CKD3期;GFR15~29 mL/(min·1.73m2)為CKD4期;GFR<15 mL/(min·1.73m2)為CKD5期。
1.3觀察指標 (1)比較CKD3~5期血磷、血鈣、SF、SI、iPTH水平。(2)CKD患者iPTH水平與血磷、血鈣、SF、SI相關性分析。(3)CKD3~5期患者依照K/DOQI指南建議的治療情況。(4)比較CKD5期患者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后血磷、血鈣、SF、SI、iPTH水平。
2.1CKD3~5期iPTH及鈣磷代謝水平 不同分期CKD患者AK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不同分期CKD患者血磷、血鈣、SF、SI及iPTH水平比較差異顯著,CKD3期患者血磷、SF及iPTH水平低于CKD4期,血鈣、SI水平高于CKD4期,CKD4期患者血磷、SF及iPTH水平低于CKD5期,血鈣、SI水平高于CKD5期(F=190.811、19.014、213.340、86.206、1899.665,P均<0.05)。見表1。
表1 CKD3~5期iPTH及鈣磷代謝水平
2.2相關性分析 血磷、SF水平與iPTH呈正相關(r=0.397、0.503,P=0.040、P<0.001),血鈣、SI水平與iPTH呈負相關(r=-0.485、-0.394,P<0.001、P=0.042)。
2.3CKD3~5期治療情況 CKD患者中39.77%的iPTH未得到充分治療,76.92%的高磷血癥未得到有效糾正。見表2。
表2 CKD3~5期治療情況[%(n)]
2.4HD、PD治療情況 CKD5期患者PD治療后血鈣、SI水平高于HD治療者,SF水平低于于HD治療者(P<0.05),PD治療后血磷、iPTH水平與HD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HD、PD治療情況
正常人體內血鈣、血磷、SF、SI濃度維持平衡穩(wěn)定狀態(tài),而CKD患者隨著病情進展,腎功能惡化,體內潴留毒性物質抑制骨髓紅系細胞生長,致使紅細胞合成受限,影響鐵代謝導致腎性貧血,此外腎臟產生1-ɑ羥化酶減少及排磷能力降低,造成機體血液為低鈣高磷狀態(tài),同時刺激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4]。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分期CKD患者血磷、血鈣、SF、SI及iPTH水平比較差異顯著,CKD3期患者血磷、SF及iPTH水平低于CKD4期,血鈣、SI水平高于CKD4期,CKD4期患者血磷、SF及iPTH水平低于CKD5期,血鈣、SI水平高于CKD5期,可見,隨著CKD病情加重,血磷、SF及iPTH水平呈升高趨勢,血鈣、SI水平水平呈降低趨勢。鐵元素作為調控機體穩(wěn)態(tài)重要物質之一,與骨轉化、骨膜上鈣離子相關通道開放密切相關,目前SF、SI與礦物質代謝相互關系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部分研究證實SF、SI對機體成骨細胞具有一定影響。GFR>60 mL/(min·1.73m2)時,機體內鈣磷水平雖尚處于平衡狀態(tài),但iPTH已開始分泌,隨著GFR降低,磷酸鹽清除顯著減少,致使體內磷潴留,磷與鈣結合形成CaHPO4,高磷血癥、低鈣血癥發(fā)生率隨之增加,同時血磷可經多種機制誘導甲狀旁腺細胞增殖,刺激甲狀旁腺分泌iPTH,抑制1-ɑ羥化酶活性,致使甲狀旁腺維生素D受體下調,引發(fā)維生素D抵抗降低甲狀旁腺負反饋抑制效應,致使iPTH分泌增加。鈣離子為鈣敏感受體的內源性配體,可激活甲狀旁腺細胞上鈣敏感受體,抑制iPTH分泌,血鈣微小降低即可明顯增加iPTH合成分泌??梢娧?、血鈣水平與iPTH水平具有明顯相關性[5]。由本研究結果可知,血磷、SF水平與iPTH呈正相關,血鈣、SI水平與iPTH呈負相關(P<0.05),表明iPTH隨血磷、SF水平升高而升高,隨血鈣、SI水平升高而降低。
隨著CKD病情進展,礦物質與骨代謝紊亂控制效果達標率較差,相關研究[6-7]指出,血鈣、血磷、iPTH水平控制在目標范圍者,其遠期預后顯著優(yōu)于目標控制偏離者。本文結果顯示,CKD患者中39.77%的iPTH未得到充分治療,76.92%的高磷血癥未得到有效糾正。因飲食中攝入磷70%~80%由腎臟排出,因此推薦每日攝入磷量應控制在800~1000 g,并且每月監(jiān)測血磷水平,血磷水平升高可給予磷結合劑治療,以減少磷的吸收,避免高磷血癥引起iPTH水平升高[8]。CKD5期患者病情較重,臨床常采用透析治療方式,以糾正機體礦物質與骨代謝紊亂,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本研究結果顯示,CKD5期患者PD治療后血鈣、SI水平高于HD治療者,SF水平低于于HD治療者(P<0.05),可見PD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血鈣、SI水平,有助于降低低鈣血癥、腎性貧血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