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駿騰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各省市區(qū)為解決學生新學期無法按時上學的困難,紛紛開設“網絡教學”,以滿足學生在家自我隔離期間學習的需求。各省市區(qū)組織優(yōu)秀教師,錄制網絡課程,通過各種平臺實時播放的形式,開展了“零接觸”教學。這一解決方案較好地阻斷了疫情可能的傳播渠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網絡教學”也暴露了很多的不足之處。文章就以此為切入點,從學情分析、教學互動、課后反饋、教學質量等方面論述了“網絡教學”對比“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關鍵詞:局限性;學情分析;教學互動;課后反饋;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2;G4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5-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0-0068-02
一、引言
疫情來襲,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影響,教育也不例外??梢哉f一下就把原本處在教育形式最邊緣的“網絡教學”推到了最中心的位置,全國各地都陸續(xù)通過“網絡教學”的形式開始了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長沙“網絡教學”已經進行了兩個月,雖然在疫情期間,解決了學生在家自我隔離期間不耽誤學習進度的問題,但是這兩個月以來,還是不斷暴露出“網絡教學”的很多問題。
二、學情分析不足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會因為教育基礎、教學條件、教師、家長、社會以及自身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產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別,而每個學校又因為自身條件、定位、生源等因素而存在差異,更進一步上升到不同行政區(qū)域,差別就更大了。而在這么大的差異下,長沙市各學校都采用“停課不停學”這一套“網絡教學”系統(tǒng),雖然負責教學錄課的教師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資深教師,但是因為他面對的授課對象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沒有辦法進行比較細致的教學學情分析,只能盡可能地平衡,在比較適中的水平下進行教學,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優(yōu)等生完全“吃不飽”,而后進生卻“消化不良”的窘境之中。在跨區(qū)的情況下,表現就更為明顯了。所以,開學后,有部分學生給出比較消極的反饋。優(yōu)等生表示,“網課上,教師講的內容太簡單,幾乎不用思考就能解決教師提出的所有問題,沒有一點難度,沒意思,還不如平時上課呢”。而后進生卻說,“網課的教師教得太難了,很多地方沒有學懂,還沒有想到或沒找到答案,教師就開始講下一個問題了,而且講過的知識教師就不復習了,學習的難度太大,還不如平時上課”。中等水平的學生中也有一部分學生反饋,“網課教師講的方法和自己教師的相差比較大,多少有些不適應”。這類評價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師對學生了解不足,教學前學情分析不到位造成的。
而“課堂教學”就很好地避免了這種尷尬的局面,雖然教師上課都主要是針對中等水平的學生進行教學準備,但教師面對的授課對象群體很小,只有一個班的學生,而且稍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準備的時候都會安排有梯度的教學過程,保證中等生能“吃好”,后進生“跳一跳”能“吃到”,優(yōu)等生要動動腦筋,才能“吃飽”。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到自己滿意的知識。所以,在教學之前,做好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學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網絡教學”在這一方面有天生的局限性,而且很難以克服。
三、教學互動不足
一方面,“教學過程是一個實時的動態(tài)的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完成的”。雖然教師不斷在改進網絡教學,但是“網絡教學”畢竟只是錄課,教師就算經驗再豐富也不能完全猜測到學生的疑惑和當時的反應,所以,兩個月的網課學習,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學生都反映教學互動嚴重不足。錄課教師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很少,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往往無法解答學生產生的疑問,教學效果略低于期待值。甚至有部分學生表示“網絡教學”就像看電視,自己沒有一點參與或者代入的感覺,和平時上課一點也不像。而“課堂教學”在這一點上則明顯優(yōu)于“網絡教學”。在師生面對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實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生的疑惑,并且適時地追問或者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有經驗的教師甚至可以從學生的表情、肢體語言等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后調整自身的語速、情感表達、肢體動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另一方面,“教學相長”不僅僅有學生學習教師、教師學習學生的層面,其實還有學生學習學生的層面?!熬W絡教學”畢竟是錄課,是單向的教學過程,教學互動局限性很大。而最了解學生的不是教師,而是同年齡的學生。教學互動的過程,其實就有學生學習學生的過程,學生能從與其他同學的互動中引發(fā)共鳴、受到啟發(fā)、解決疑問、掌握知識。同時,“學習氛圍”的營造也是需要通過一次次的教學互動來實現的,可是現階段的“網絡教學”深深地割裂了這一部分。無數的教育教學專家都在強調“一堂課最精彩的部分在于課堂上實時生成的部分”,也就是教學互動過程中“師生思維火花碰撞的燦爛瞬間”。
可惜,現階段的“網絡教學”嚴重缺失了這部分最精彩的內容,導致課堂被分割成為片段,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極低,可以說,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教學原則。這難以彌補的缺陷很可能是過去“網絡教學”一直處在邊緣位置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四、課后反饋不足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絕不僅僅是上好一堂課”,它還包括課后檢查反饋、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分析,甚至還要在下一堂課對學生的實時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墒沁@些在現階段的“網絡教學”中都很難以實現,甚至可以說現在“網絡教學”的教師只是停留在努力上好本節(jié)課的層面,課后完成任務作業(yè)完全只能靠學生自覺和家長督促,而學生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只能等到復課后學生請教教師來解決,其實,這本身是違反教學規(guī)律的。這樣的教學,導致這節(jié)課和下節(jié)課之間幾乎沒有聯系,是一個個分裂的課時,學生沒有連貫的學習思維,孤立地看待教學內容,所以,稍稍長期一點的目標,如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技能訓練,以及教學思維和教學理念的滲透等都無從談起。這都是因為“網絡教學”教師沒有辦法對學生課后的學習行為進行實時反饋。而在“課堂教學”中,這都是每一位教師的常規(guī)工作,教師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工作,真正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甚至上課的表現等,之后通過這些分析和反思上堂課自己教學的不足、實時上課過程中自己忽略的細節(jié)、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個別特殊學生突出的學習困難等,然后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些方面實時、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關注個別學生,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墒牵熬W絡教學”在這方面有著難以改進的局限性,這也是它的瓶頸。
五、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小學階段雖然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但是教學質量,或者說學生通過學習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也是教師、家長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復課以后,教師普遍發(fā)現,在美術、音樂、體育、道德與法治等這樣有明顯體驗感的課程學習中,學生有比較好的表現,比如學生手工制作和色彩搭配都學得不錯,音樂素養(yǎng)有所提高,體育技能掌握得不錯,身體素質也有提高。但是語文、數學、英語教師卻十分擔心,因為他們普遍發(fā)現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不是很理想或者基礎掌握得非常不扎實,明明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講過了,但是半數以上的學生都表現出只會這一道題,而對這道題的背后的知識點一知半解,很多情況是,同一知識點,換一個地方就不一定會了。還有一部分學生更是連最基礎的原題都不一定完全掌握。這種現象在高年級表現得更為明顯,教師不得不再花一些時間,進行查漏補缺,甚至重新再教一遍??梢?,在“網絡教學”中,體驗式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錯,但是知識性課程的教學質量是難以得到保證的。通過向學生詢問原因,向家長了解情況,不難發(fā)現,以下幾點是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第一,學生的自制力和自覺性不足?!熬W絡教學”期間,學生都是在家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周圍的“誘惑”太多,而且沒有教師的監(jiān)督和實時的提醒,學生不自覺地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自然聽課效率就下降了很多,甚至有邊玩邊學的現象出現,這樣很多深層次的知識點,學生就沒有真正的理解。
第二,家長的督促不到位。家長因為自身時間有限或者其他原因,就讓學生自己在電視、電腦、手機面前,自由自覺地進行“網絡學習”,就像平時只把學生送進校門,然后就不再管學生了,沒有督促學生認真學習“網絡課程”中教師傳授的知識。要知道學生的自制力是受成人影響的,沒有成人的監(jiān)督,大多數學生的自覺性是不夠的。而在平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起到無形的督促作用,如“作業(yè)明天老師要檢查”“老師很可能等一下點名讓我回答問題”。但在“網絡教學”期間,就需要家長來督促,可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還有部分家長縱容孩子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拿一些水果給孩子,表面上是關心孩子的身體,但這種動作的背后,就是在無形中內縱容孩子不認真學習“網絡課程”。
第三,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受限于技術或者其他因素,有的知識點沒有講透徹,或者說沒有辦法通過學生練習的反饋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在這些因素影響下,知識性課程“網絡教學”的教學質量難以保證,這也是對比“課堂教學”很重要的一個局限性。
六、結語
除了上述局限性,兩個月的“網絡教學”還暴露了如學生習慣培養(yǎng)、家長理念、教學靈活性、學生身體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它在疫情期間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雖有不足,但也有進步。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現階段“網絡教學”對比“課堂教學”的局限性還是十分明顯的,從根本上而言,“網絡教學”難以取代“課堂教學”。所以現階段“網絡教學”只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而難以成為教學最主要的實現形式。
參考文獻:
[1]趙可云.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葉微波.網絡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教育者與學習者的素質分析[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5(6):434-436.
[3]李西剛,王淑娟.網絡課堂教學 中學生情感交流的不足及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05(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