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誼
【摘要】一年級拼音教學是小學生的重要學習內容,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是開啟小學校門的第一道門檻。語文教師在進行拼音教學時,可以采取圖畫輔助、拼讀實踐、游戲鞏固等策略提高拼音教學的效果。本文重在闡述以上三點策略以及實施過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以幫助學生順利跨過拼音這道門檻,不讓拼音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攔路虎”。
【關鍵詞】一年級;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是漢字普通話的讀音標注,它能幫助學生學習漢字、說好普通話。漢語拼音是小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學習漢字的時候,拼音是認讀字音的好工具;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字我們可以借助拼音讀;有的人遇到不會寫的字,也是可以用拼音代替的;查字典更是經(jīng)常要與拼音打交道……為了降低一年級小學生在幼小過渡期的學習難度,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把拼音教學安排在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中。盡管如此,漢語拼音知識容量大,知識體系復雜,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存在很大的難度。如何不讓漢語拼音學習成為一年級新生學習語文的“攔路虎”?漢語拼音是小學生開啟語文學習的第一道門檻,語文教師的拼音教學,保護學生對于小學學習、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巧用方法,扎實有效開展拼音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走向成功,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語文學習鋪墊基礎。
一、有效的圖畫輔助,提高拼音教學效果
統(tǒng)編教材把拼音教學集中安排了十三課和兩個園地,從六個單韻母開始,再到聲母的教學,最后是復韻母、特殊韻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的教學。每課拼音教學,都提供了情境圖。這些情境圖包含的內容,有的是提示拼音的讀音,有的是反映拼音的字形。編排的目的是貼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降低拼音學習的難度,增加拼音學習的趣味性。一年級拼音教學,要明確編者意圖,用情境圖創(chuàng)設拼音教學的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看圖說話,初步感知所學拼音的讀音,形象地記住拼音的字形。在實際教學中,一線教師都能重視情境圖的作用,利用情境圖,引出將要學習的新知,但是有的老師過于著急,簡單談話或者復習導入新課之后,就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在情境圖中找出將要新學的拼音,這樣的做法未能發(fā)揮情境圖的作用,如ang eng ing ong教學中的這一環(huán)節(jié):
(復習導入,回顧所學的前鼻韻母。教師提示本節(jié)課繼續(xù)認識新的拼音,并板書課題,隨后課件出示ang eng ing ong的情境圖)
師:誰來找找這節(jié)課將要學學習的拼音藏在哪里?
生:臺燈的燈有“eng”。(課件出示“臺燈”的音節(jié))
生:貓頭鷹時鐘的鷹。(課件出示“貓頭鷹”的音節(jié))
生:有一個月亮的亮。(課件出示“月亮”的音節(jié))
師:是的,圖畫里藏著我們將要學習的拼音,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吧!
……
從上面的案例看,我們發(fā)現(xiàn)能立刻回答教師問題的學生,都是有一定基礎的,課前已經(jīng)學過拼音,對本課所學新知有一定認識了。因此,能在未教授的情況下,回答出教師的問題。更多的學生未能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對應同伴的發(fā)言,也是不能全部明白和理解,由于沒有用好情境圖讓學生口頭說話,在表達中感知讀音,零基礎的學生要從不會到學會的這一步,就有點太大了。其實,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調整:
(復習導入,回顧所學的前鼻韻母。教師提示本節(jié)課繼續(xù)認識新的拼音,并板書課題,隨后課件出示ang eng ing ong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月亮升起來了,四周也安靜下來了。圖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誰?她在干什么?
生:媽媽抱著寶寶,她在哄寶寶睡覺。
師:你說得真完整!寶寶也叫小嬰兒,你能說說嗎?
生:小嬰兒。
生:媽媽和小嬰兒都在床上。
生:墻壁上有一個貓頭鷹的鐘。
生:臺燈發(fā)出亮光。
……
師:同學們真會說話,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拼音,其實就包含在大家剛才講的話當中,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的。剛才有同學說,臺燈發(fā)出亮光,“光”的韻母,就是我們要學的第一個拼音,一起看!
……
前后的案例,區(qū)別就是在于教師出示情境圖后的提問,第一個案例中,教師直接問的是新學的拼音讀音,后面的案例,教師更加關注口頭看圖說話,更加注重情景的創(chuàng)設。調整后的教學,學生表達的欲望更加強烈了。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既是訓練學生看圖口頭表達,也是在豐富的口頭表達中,教師有目的地讓學生感知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拼音,為教學做好鋪墊,從而讓學生的學習循序漸進,逐步提升。
在統(tǒng)編版教材中,拼音教學除了有情境圖,課文還配了一些插圖,例如,學生拼讀音節(jié)詞和讀兒歌的時候,可以利用插圖輔助,減低拼讀詞語或者讀兒歌時的難度,避免學生因為太難,望而卻步,失去學習的信心。但值得指出的是,圖畫的使用,一定要思考其有效性、適切性。有的教師過度使用圖話,書本上的情境圖、插圖,還自己補充圖畫,如,進行拼讀開花游戲的時候,教師提供了每個音節(jié)的組詞,每個音節(jié)詞還配圖,然后組織學生逐一拼讀。由于提前把音節(jié)組成詞語,而且給出圖片提示,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才讀的情況,這樣不僅沒有落實到拼讀練習的實踐意義,還忽略了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口頭表達的經(jīng)驗,包辦組詞。
二、多樣的拼讀實踐,突破拼音教學重難點
毋庸置疑,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有效手段。在進行拼音教學的時候,一線教師都注重組織豐富的拼讀活動,讓學生的實踐中學習拼音。拼讀的形式就有許多了:教師示范,學生跟讀;檢測性地指名讀;發(fā)揮提前學習的學生優(yōu)勢,邀請他們做小老師領讀;充滿挑戰(zhàn)性刺激性的競賽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在活動身子過程中的讀——拍手讀、做動作讀;發(fā)揮同學作用互相檢查的讀——小組合作讀……變化的形式、競賽的激烈,讓讀變得有趣,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拼讀實踐中,掌握拼音的發(fā)音方法、拼讀的方法,一次讀比一次讀有進步。值得注意的是,拼讀的過程,教師要有目的地讓學生走向成功,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拼讀拼音,甚至是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在教授an en in un ün這一課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拼讀訓練。教師出示音節(jié)卡片:chuán,提問:“這個三拼音節(jié)誰會拼讀?”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教師讓一位舉手的學生拼讀,他讀準了,教師熱情肯定,學生們都給他豎起了贊揚的大拇指。這位學生美滋滋地坐下,他體驗到了學習拼音的成功感。然而,這位上課的教師并沒有急于組織學生齊讀這個音節(jié),而是繼續(xù)提問:“還有誰會讀?”這一次,更多的學生舉起了手,教師又請了兩名學生分別拼讀,并同樣給予肯定。隨后,這位教師再次鼓勵學生:“相信有更多的同學也能讀好的,誰來挑戰(zhàn)?”這一次,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手來,爭取回答問題。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們看到了起初大部分學生都不會拼讀,或者沒有信心拼讀,但是經(jīng)過向同伴學習,聽別人拼讀之后,自己學會了拼讀。教師找準了有難度的學習契機,讓學生獲得成功感,體驗學習的快樂,多次邀請學生大膽拼讀,讓學生體驗從不會到會拼讀的快樂,學習的信心大大增強了。
三、有趣的游戲鞏固,激發(fā)拼音學習的興趣
一年級拼音教學,倡導玩中學、學中玩。拼音教學中,圍繞學習內容與主題,開發(fā)合理的游戲活動,能激發(fā)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學生識別音節(jié)與拼讀音節(jié)。拼音教學是的游戲開發(fā),要始終從音頻的音與形、音節(jié)的拼讀練習上著力,要通過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拼音、認記拼音、拼讀音節(jié)。但實踐的過程中,許多老師忽略了這一點,課堂上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產生了負面作用。一次聽課過程中,一位老師希望鞏固ang eng ing ong四個后鼻韻母的四聲練習,安排了一個游戲:教師舉出áng卡片,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手上拿到áng卡片的學生起立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庇螒蛑械膶W生看似很積極踴躍,但是這樣看卡片內容,判斷是否與自己手上的卡片內容一致,然后做出反應,這個活動對于學生認記字形或者讀準字音,都沒有太大幫助,課堂寶貴的時間反而白白流失。
拼音教學中融入游戲,實施過程中,課堂的調控也是一大考驗。一年級的學生愛玩好動,一聽到做游戲就興奮,沒有完全聽清楚游戲玩法就急于開展。游戲過程中也容易出現(xiàn)情況。因此,游戲的引入,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調控能力和掌握有效的調控方法,例如,可以用聲音調控法,通過老師的指令或者指令性音樂,提示行動。
在拼音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選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為學生學習語文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更要研讀統(tǒng)編版教材和教學用書,準確把握其要求和目標,讓拼音教學更扎實有效,讓學生順利跨過這道學習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