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瑞
(淮陽縣中醫(yī)院內科, 河南 淮陽 466700)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由多種心肌損傷后造成的結構變化,也是各種心臟病患者的終末階段,致使心室泵血功能低下,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1]。目前臨床西藥常采取強心利尿等對癥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但其療效并不理想。中醫(yī)將其歸屬“胸痹”范疇,多與臟腑功能衰退相關,血行不暢,心脈閉阻以致氣滯,中藥治療應以滲濕化痰、活血解毒為主[2]。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養(yǎng)心益氣湯治療對血漿N端前腦鈉肽(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觀察組女20例,男25例;年齡58~79歲,平均(65.38±3.60)歲;病程1~10年,平均(5.14±1.53)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4例,Ⅲ級31例。對照組女21例,男24例;年齡59~76歲,平均(65.47±3.55)歲,病程1~11年,平均(5.34±1.55)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5例,Ⅲ級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3]中診斷標準,且經超聲心動圖確診。②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中氣陰兩虧證,主癥:盜汗、疲乏、氣短、心悸;次癥:心煩、口干、頭暈、面頰暗紅;舌紅,脈細數(shù),以上主次癥各兼2項即可診斷。(2)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肺源性心臟病及心肌病者。②合并肝、腎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③患有近3個月內服用其他中藥者。④急性心力衰竭者。⑤患有神經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給予美托洛爾(煙臺巨先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364)口服治療,6.25 mg/次,1周后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增加至12.5 mg/次,均2次/d,治療1個月。觀察組在美托洛爾基礎上加用養(yǎng)心益氣湯,藥方成分:黃芪30 g,附子15 g,麥冬15 g,五味子15 g,白術15 g,龍眼肉15 g,肉桂15 g,川芎15 g,丹參15 g,紅參15 g,炙甘草6 g,加水煎至300 ml/劑,150 ml/次,分早晚溫服,治療1個月。
①參照《臨床疾病診斷療效判斷標準》[5]比較兩組治療效果,顯效:心功能糾正至1級,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有效:心功能指標提高至2級,未達1級,臨床癥狀及體征好轉;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心功能各指標無變化。②采用發(fā)光免疫法于治療1個月后測定NT-proBNP;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醛固酮水平、血漿腎素活度。③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采用SC2000心臟多普勒超聲比較兩組心功能,測定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及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
觀察組顯效為23例,有效為22例,總有效率為100.00%(45/45);對照組顯效為14例,有效為24例,無效為7例,總有效率84.44%(38/45);兩組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77,P=0.006)。
觀察組NT-proBNP水平低于對照組,且血漿腎素活度及醛固酮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NT-proBNP、血漿腎素活度及醛固酮水平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LVEF低于觀察組,且LVEDD、LVESD均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
慢性心力衰竭以咳嗽痰涎、胸悶、盜汗、氣短、乏力、心悸、雙下肢水腫、活動喘息等為主要表現(xiàn)。NT-proBNP是B型腦鈉肽激素原前體形式,其與神經內分泌激活密切相關,比B型腦鈉肽更穩(wěn)定、半衰期長。B型腦鈉肽原分裂后與LVEF呈負相關,無生物活性的末端片段,是判斷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標,更適合心力衰竭的檢測,可定量反映舒張功能不全。血漿腎素活度主要效應物質醛固酮水平,通過血管緊張素受體介導,具有強烈的收縮血管作用,刺激醛固酮水平的合成和分泌,可作用于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引起水鈉潴留。血漿腎素活度是人體內重要的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之一,激活在心力衰竭早期具有積極代償作用,指標降低會造成心臟負荷加重,誘發(fā)心功能惡化[6]。中醫(yī)將其歸屬為“心悸” “痰飲”等范疇,涉及肺、腎、脾、肝等其他臟腑,以心為主。
養(yǎng)心益氣湯由黃芪、附子、麥冬、龍眼肉、五味子、川芎、白術、肉桂、丹參、紅參、炙甘草等中藥組成,方中黃芪具有補氣益氣養(yǎng)血之效,川芎具有行氣、活血止痛之效,紅參具有復脈固脫,益氣攝血之效,麥冬具有清心養(yǎng)陰生津之效,丹參具有除煩安神及活血化瘀之效,附子具有溫經止痛、回陽救逆之效,龍眼肉具有補益氣血、寧心益智之效,肉桂具有活血、引火歸元、補火助陽之效,五味子具有益氣生津、補腎養(yǎng)心功效,白術具有健脾益氣功效,炙甘草可調和諸藥,諸藥共奏養(yǎng)心益氣、活血利水的功效[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血漿腎素活度及醛固酮水平高于對照組, NT-proBNP水平低于對照組,且LVEF較對照組高,LVEDD、LVESD較對照組低,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給予養(yǎng)心益氣湯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且療效顯著,聯(lián)合用藥可抑制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構以及能量代謝,減輕心臟負荷?,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麥冬所含麥冬皂苷,具有增強心肌細胞耐缺氧能力和強心作用,降低心肌細胞耗氧量;黃芪含有黃酮、黃芪皂苷、氨基酸黃芪多糖及微量元素,具有正性肌力及心肌保護等作用,可改善心功能及血液流變學,有利于心肌功能及損傷的修復,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增強心肌細胞活力[8]。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西藥以及養(yǎng)心益氣湯聯(lián)合治療,可進一步均衡機體神經內分泌狀態(tài),提升患者近期療效并優(yōu)化其心功能,美托洛爾可作為慢性心力衰竭輔助治療的可靠西藥。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給予養(yǎng)心益氣湯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且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