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許建文 ,張 莉, 蘇義基, 牛雪飛, 付水生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廣西 南寧 530021)
康復治療學專業(yè)中“物理治療學”課程理論知識相對枯燥、趣味性低且較抽象,理解、記憶難度較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與應用有一定困難。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發(fā)展,增加知識掌握難度[1]。翻轉課堂是建立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上發(fā)展的新型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其教育模式以多媒體技術為依托,學生課前預習視頻內容,查找相關資料解決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教師之間展開教學內容的交流、學習,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并可靈活應用,以提升教學效果[2]?;诖耍敬芜x取本校四年制本科康復治療學專業(yè)三年級的“物理治療學”理論課教學展開研究?,F(xiàn)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廣西醫(yī)科大學四年制本科康復治療學專業(yè)三年級學生,共48人,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24人。
對照組男6人,女18人;年齡19~22歲,平均(20.35±0.36)歲;上一學年全部學科平均分(76.26±21.36)分。觀察組男7人,女17人;年齡18~23歲,平均(20.45±0.48)歲;上一學年全部學科平均分(74.69±20.87)分。兩組學生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學意義(P>0.05)。
兩組學生“物理治療學”理論課同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均為同一名教師授課,理論課教學時數(shù)為45學時。其中對照組開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觀察組學生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對照組:根據(jù)教材內容逐章開展教學,教學方式主要為PPT等多媒體講授、板書、提問、課后作業(yè)等。觀察組:①將學生分組,每組6人,使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治療學》(第3版)配套教材提供的相應章節(jié)的視頻,教師在課程開始前一周將教學計劃、大綱發(fā)放給學生,保證其具有充足預習時間。②學生在課余時間按照教學計劃、大綱在網(wǎng)絡上自行下載教學內容的視頻、預習,對視頻中遇到的難點、疑問自行查找資料并記錄,對無法解決的疑問進行重點記錄。③課堂上,學生就記錄的疑問、難點進行討論并互相解答、尋找解決方案。④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結合知識要點、教學大綱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對于未成功解決的疑問作為課后作業(yè)、繼續(xù)討論。⑤學生課后查閱文獻資料,討論、解答課后遺留問題,教師在下次正式上課之前進行針對性解答。⑥全部課程結束后,對全部學生進行專業(yè)課理論知識考核、技能考核。
記錄并比較兩組學生“物理治療學”課程理論知識考核及每一章節(jié)的技能考核,均以相同試題考核,理論考核包括單項選擇題60分(60題,每題1分)、簡答題20分(4題,每題5分)、病例分析題20分(1題),滿分100分,分數(shù)高表示理論知識掌握度好。設有實訓內容的章節(jié)都進行技能考核,取所有章節(jié)技能考核平均分為技能考核最終成績,滿分100分,分數(shù)高表示技能知識掌握較好。期末總成績=理論考核成績×60%+技能考核成績×40%。課程及考試結束后,向兩組學生發(fā)放翻轉課堂調查問卷,共33項內容,包括基本信息、課程滿意度、建議等,當場回收經整理分析。
比較兩組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提問等形式進行學生主動性評價,滿分10分,分數(shù)高表示學生學習主動性高。
將調查表中關于翻轉課堂滿意度問題進行整理分析,并進行百分制換算,即滿分100分,0~59分表示不滿意,60~84分表示基本滿意,85~100分表示非常滿意。滿意度=基本滿意+非常滿意。
觀察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學習主動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及學習主動性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滿意度比較(n,%)
翻轉課堂最早由杜威在100多年前兒童活動中心提出相關理念,經多年經驗積累與總結,翻轉課堂在教學領域影響力逐年增強,并且逐漸開發(fā)出多課程合并的項目式教學,或簡單課上思考至分享等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可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并且通過不斷鉆研、討論、分享,提升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習趣味性,在課堂上成為主導者[3-4]。但在翻轉課堂實際應用中,遇到困難較多,如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效果難以掌握,在觀看視頻遇到問題時較難解決,自制能力較弱的學生仍無法提升學習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視頻設計與制作成為教師的工作難題,常規(guī)在線課程平臺技術功能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學生對課程內容陌生難以提出有效問題;課堂討論常陷入被動狀態(tài),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互動性;課堂時間分配較困難等[5]。
在實際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明確角色轉換,根據(jù)課程內容掌握指導精髓所在[6-7]。實踐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配套教材的視頻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可由有經驗的教師指導設計、制作更符合實際教學要求的視頻,提高視頻的質量,保證視頻有效性,避免視頻內容與教材內容完全雷同,失去翻轉課堂的教學意義[8-10]。針對學生課堂討論積極性不足、難以提出有效問題方面,應在教學視頻中予以核心內容提示及針對性指導;增加視頻內容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
將本次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可更好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且并未增加課程學習壓力,反而增加學習動力,并且鞏固了知識水平。通過調查整理發(fā)現(xiàn),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言,翻轉課堂可提升學生滿意度,并可促進學習主動性,增加與同學、教師交流機會,更有利于學習;在“物理治療學”理論課中開展翻轉課堂,在課上、課后均引發(fā)學生熱烈討論,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并且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課下討論積極性較課上高,并且在小組間問題討論后,淺顯易懂的問題均得以解決,可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習積極性;在學生討論后仍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予以針對性指導,學生對難點知識的學習事半功倍,可鞏固理論知識學習效果,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有鮮明區(qū)別?!拔锢碇委煂W”理論知識較抽象,理解困難,而翻轉課堂可增加其對理論知識理解與記憶能力,因此可顯著提升理論考核成績;學生在提升理論知識學習、理解、吸收的基礎上,有助于提升技能操作能力與技能考核成績;因學習趣味性增加,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加,并且滿意度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高。
綜上所述,康復治療學專業(yè)中“物理治療學”理論課知識較抽象,理解較困難。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對不能理解部分均為臨時記憶,影響教學效果。翻轉課堂轉換課堂主導角色,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主導者,通過課余時間對教學視頻內容的研究以及課上討論,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程度,提升學習主動性,并且可提升學生對教學方式滿意度,較傳統(tǒng)教學具鮮明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