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曉彬
摘 要:重視信息化教育、關注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是教育領域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趨勢。廣大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學習、增加知識儲備量;要運用信息技術知識優(yōu)化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要通過學科知識和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為學生提供更有益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優(yōu)化和教學效果的高效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中小學;應用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于2018年4月13日由我國教育部發(fā)布,這一舉措旨在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重視信息化教育的發(fā)展、關注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是教育領域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趨勢,尤其是對基礎條件薄弱、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村中小學更要加大關注力度。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把“校校通”“班班通”科學地利用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只有學校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認真鉆研,細致備課,反復磨課,才能發(fā)揮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的作用,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縮小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彌補教育思想和方法上的不足。
一、應用現狀
《關于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是教育部于2013年9月份印發(fā)的,其中明確要求對所有的教學點實現數字資源的全面覆蓋,尤其要對農村的中小學教學環(huán)境和教育資源加強建設和投入,使優(yōu)質教育資源得以物盡其用,同時還要建立公共服務機構,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調配,對教師也需加強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但即便如此,農村的信息化建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學校的現代教育設備落后、現代教學資源不足,不能及時跟上時代步伐,廣大教師還不能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有的老師雖運用了現代教育手段,但與課程融合不夠,教學效果不明顯等,產生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足、缺乏創(chuàng)新思變
一個事物、一個思想存在歷史的長短影響著它的改變。教育這一行業(yè)是從古至今都一直延續(xù)下來的,很多教育思想更是影響至深。大部分老師雖然接受了專業(yè)知識培訓,學習了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仍然占主導地位而沒有改變,并且在短期內也很難改變。同時,由于受高考的影響,學校對學生的成績高度重視,評優(yōu)選先,績效考核均以學生成績?yōu)橐罁?,致使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等新事物不能靜心深入學習,不能對教育方式進行突破,也不注重信息技術和學科內容的融合。在課堂教學上,還只是停留在幻燈的放映和現成課件的運用上,學校僅有的白板等教育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還停留在被動的機械使用階段。
(二)知識更新慢、儲備量不足
近年來,我校乃至我縣學生人數急劇減少。由于受部門編制的影響,每年只能補充少量的大學畢業(yè)生到教育崗位,農村中小學的師資力量還是較為薄弱。教師雖然緊跟時代步伐,在學校及上級部門組織的培訓中積極學習,努力充實自己,但還是由于對信息技術等新知識接受比較慢,對現代教育手段不能在教育教學中靈活運用,更不用說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了。
二、應對措施
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必然與互聯網、信息化密不可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方法多樣化、便利化、高效化,將枯燥無味的知識通過信息技術的加工變得“津津有味”,通過學科知識和信息技術的完美融合,為學生提供更有益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方式,實現教學手段的最優(yōu)化。以下從三方面探究如何解決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難題。
(一)轉變教師觀念
“教學”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否先進。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更新教師教學觀念至關重要。學??梢酝ㄟ^組織教師分批次去教學先進學校參觀學習,也可以聘請名師來學校開展信息技術知識講座,使教師充分了解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從而改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結構。
(二)與學科內容整合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校校通”“班班通”等設備,結合網絡資源備課、磨課,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圖文并茂、直觀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能夠更加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充分拓寬知識面。在廣大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了信息技術的作用后,提高教學質量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將學科內容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起來,開創(chuàng)一種適合本校、本班、本科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受條件限制,沒有投影,也沒有多媒體,更沒有現代化的課件資料等資源,唯一可用的教學資源是教師、課本和黑板,這極大地限制了教學效率的提高?,F代化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學手段多元化和教學過程的高效化,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要通過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設備和技術將書本變?yōu)橛新?、有形、有色的“知識玩具”,要將現代教育技術靈活運用到教學課堂之中,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主動探究新知,合作發(fā)現新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
三、結語
時代的進步離不開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安定,其實最關鍵的一點是教育。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有創(chuàng)新思想和勇氣,轉變觀念,積極運用現代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努力改變農村地區(qū)教育教學的落后面貌,實現城鄉(xiāng)教育全面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景廣學.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5(7).
[2]張亞雄.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教育革新,2011(5):77-78.
[3]劉利春.淺談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青海教育,2019(2):55.
[4]朱珊珊.淺析農村中小學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基于基礎教育新課改[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1).
注: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信息技術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階段成果,課題批準號:DX[2019]GHB17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