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將地方戲茂腔融入高中音樂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現我國非遺地方戲的魅力。因此,在開展高中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茂腔的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不一般的音樂教學氛圍,不斷優(yōu)化茂腔音樂教學手段,并通過組織和舉辦各種文藝活動來延展茂腔課堂教學,從而讓學校成為茂腔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新陣地。
關鍵詞?茂腔;傳承;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2-0021-02
茂腔是流行于山東省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一種地方戲曲,素有“膠東之花”的美譽。在200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其從肘鼓子到本肘鼓再到冒肘鼓,并最后定名為茂腔。經歷了從小戲班進村沿街或搭建臨時舞臺表演,到后來的大劇團鎂光燈下的酣暢呈現,最終不僅成為青島地方戲曲中的佼佼者,茂腔根植人民群眾中,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一、茂腔的特色
茂腔的主要特色是大眾化、通俗化。茂腔出生在民間,成長在農村,當地民謠唱到“茂腔一唱,餅子貼在鍋臺上,鋤頭鋤到莊稼上,花針扎在指頭上?!泵蝗绾芜m應社會,適應人們新的審美需求,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社會在前進,文化在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觀也不斷變化、更新和拓展,人們在多種藝術環(huán)境的影響下,各有所好,各有所求,由人們根據自己的意愿任意選擇。但無論如何,對于作為茂腔來說它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就象照相機替代不了繪畫一樣,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發(fā)展前景。
二、新時期茂腔的現實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世界一體化的進程,新時期種類繁多的新形勢藝術的發(fā)展,致使傳統(tǒng)的藝術受到嚴重的沖擊,使得各種傳統(tǒng)戲劇發(fā)展緩慢,甚至停頓,后繼無人。這其中就包括茂腔,在新時代年輕人中,極少有從事茂腔的學習的,青少年學生對茂腔的音樂和唱腔本來就不了解,甚至是沒有任何興趣的。為了使得茂腔這門藝術能夠更好地發(fā)展,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音樂理論基礎扎實、茂腔知識豐富的基礎上,多了解茂腔的姊妹劇種、民歌、曲藝、器樂以及現代各種音樂,兼收并蓄,緊密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廣泛征取意見,經過反復演唱修改,才能被學生所喜愛。當前山東青島的膠州、高密以及黃島等地區(qū),地方曲藝團體采取了挽救性的挖掘和創(chuàng)新,為了發(fā)展茂腔,更甚至是為了挽救茂腔,使得茂腔在新時期煥發(fā)生機,不斷壯大,筆者認為正確利用學校這個教學主陣地傳承發(fā)展茂腔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可以使得前述目前茂腔存在的問題如資金,年輕演員,甚至編排人員得以解決。當然,茂腔的改革發(fā)展是一個長遠的任務,但當務之急是將茂腔藝術傳承給新人,補充茂腔的新生血液。誠然,學校是茂腔藝術傳承發(fā)展的極好之地。
三、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茂腔教學的方法
(一)對于學校這方面來說,要想使茂腔這一地方戲能夠得到廣泛傳承和發(fā)揚光大,更需要教師很好地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合理地看待茂腔這一文化藝術,以興趣引導,以實踐為基礎,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導學生學習茂腔時,并不是一古腦的傳承和機械的講解,而是根據茂腔的特點以及蘊含的思想再進一步深加工,進行合理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運用現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教學,既可以避免學生對茂腔產生不認同感,還能使他們被茂腔形式陶醉,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二)安排和茂腔課程,合理設計茂腔內容
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地方戲課程是音樂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參考內容,其中地方戲茂腔課程設置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否讓學生接受,不僅影響著茂腔教學質量,還關系著學生對于茂腔知識的理解度和接納度。在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要對茂腔課程進行有遠見的規(guī)劃和創(chuàng)設,增加一些帶有現代氣息的內容,防止學生只懂得茂腔藝術的過去,而不了解茂腔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這將是我國茂腔的傳承上的重大失誤,造成茂腔在今后發(fā)展受到很大的制約。首先,教師要根據當今社會茂腔發(fā)展大形勢,挖掘茂腔文化有意義的東西,并把其有機的糅合,把它吸收到到茂腔地方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茂腔藝術的熱愛。其次,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向學生介紹茂腔藝術當時的社會現象,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茂腔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停留在茂腔的說說唱唱上,讓學生深刻領會與把握茂腔作品的思想內涵。
(三)創(chuàng)新茂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茂腔融入高中課堂時應不斷創(chuàng)新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茂腔演唱編排,通過身臨其境的演唱,加深學生的茂腔的情感體驗。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運用,在茂腔教學中適當運用信息技術,給茂腔教學起到畫龍點睛作用。如在網上搜索茂腔作品的時代背景等,并把他們作為鑒賞茂腔作品的的意圖?;蛘呤遣シ琶粋鞒腥吮硌菀曨l,通過對他們表演的把握,對作品有更加準確的理解。最后,茂腔往往與歌舞藝術、樂器的運用是不可分割的,茂腔在本肘鼓時期只有鼓、鈸、鑼等打擊樂伴奏,茂肘鼓時期開始使用柳琴伴奏,后來受京劇、梆子等的影響,采用京胡為主奏樂器,按京劇二簧定弦,并用二胡、月琴配合,陸續(xù)增添了嗩吶、笛、笙、低胡、揚琴等民族樂器。
因此在鑒賞茂腔作品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練習與作品相關樂器,以及編排與作品相切近的舞蹈來配合茂腔教學,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參與,加深茂腔藝術情感體驗
在茂腔的教學中,與劇中人物的情感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中,教師要利用戲劇中的生活矛盾,利用正面解決矛盾情感理解方式來感染學生,增強茂腔藝術的感染力。只有這樣,在茂腔教學中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給課堂的開展帶來極大的便利。比如,茂腔曲調質樸自然,唱腔委婉幽怨,生活道理通俗易懂,茂腔中女腔尤為發(fā)達,其中的悲調使人凄凄惶惶,黯然欲淚。喜調使人心花怒放,神舒意歡。最能引起婦女們的共鳴,故茂腔俗稱為“拴老婆撅子戲”。女腔采用了尾句向上翻高八度的唱法。當地群眾稱為“冒”,這種“打冒“更加增添了茂腔的風格。
教學時則可讓女同學按照“作品演唱,模仿“打冒”體會更具有感染力的情景,男同學用樂器伴奏,這樣真正鑒別出茂腔作品來源于且根植于百姓淳樸生活的藝術價值。除此之外,在欣賞品鑒茂腔作品時師生之間可以廣泛討論,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讓學生表達各自在作品中的特點。學生通過互相參與的形式,有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會使得學生本身對生活,對根植于生活的藝術有更高的理解。
(五)拓寬茂腔教學范圍,組織有利于茂腔教學的活動
茂腔這個地方戲藝術形式來源于生活,也應當服務于生活。但是目前的現狀是,學校安排茂腔課程課時非常少,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拓寬課堂,適當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第一,學校組織茂腔社團活動,將愛好茂腔的學生聚集起來。一方面通過開展茂腔演唱會的形式來豐富業(yè)余生活,從而讓學生對茂腔的的理解更上一個層次。第二,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也可突出茂腔的主體地位,在校園內營造學習和演唱茂腔的氛圍。這不僅能起到茂腔教學的教育的效果,還能以濃厚的氛圍對學生學習茂腔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在新年晚會、學校藝術節(jié)等文藝活動中,讓學生表演茂腔作品。通過比賽這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茂腔的興趣。
另外,在茂腔教學時,教師應該遵循茂腔應該融入社會的這一原則,開展茂腔實踐教學,比如帶領學生到社會上采風,讓學生與茂腔傳承人等進行交流結對子,了解茂腔發(fā)源地文化,這對于學習茂腔有著巨大幫助。
真正陳腐的東西就讓它消亡,而對傳統(tǒng)茂腔的精華,就應給它注入新鮮的血液、精心的布局、誠心傳承,必然會與時俱進,使其煥發(fā)藝術青春,更會受到不同層次的群眾的喜愛。茂腔前景是無限的,通過全社會的努力,它必將隨著時代的步伐,走向新的臺階,迎來新時期的發(fā)展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