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西區(qū)校 葛偉偉
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該使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shù)學的學習與探究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教學時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使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
例如,教師在進行“20 以內(nèi)的退位減法”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為學生鞏固“十幾減九、八、七”的運算,讓學生對退位減法的概念進行充分了解。首先,教師為學生展示出一位數(shù)加法的計算題:7+6,4+9,8+4,對于這些問題,學生能夠通過口算快速計算出來。在學生對這些加法充分掌握之后,教師讓學生觀察其中的一道題:“8+4=12”,在這道算式之中,12 和8 之間存在怎樣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對“12-8”進行計算,讓學生對個位上的數(shù)字與十位上的數(shù)字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其代表的不同含義。通過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得出的結果,肯定比教師直接將解題的方法告訴學生記憶深刻。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充分的思考。通過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增加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可以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導學案,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知道本節(jié)課所學習知識的重難點,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借助導學案進行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依據(jù)教師所提供的重點去進行學習,能夠?qū)π轮R進行充分的了解,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
例如,教師在進行“表內(nèi)乘法”這一課時的教學時,可以首先為學生提供一份導學案,其中包括:乘法是什么?乘法具有怎樣的意義?乘法和加法之間存在怎樣的差異?同時給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簡單了解。在上課之前,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預習導學案上的內(nèi)容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學習,然后給出“7×4、3×9、2×3”等式子讓學生進行練習,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前預習作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益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探索的方式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再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為學生制作合適的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要想將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落實到課堂中,教師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個課前準備:在收集學生的問題時,應該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增加課堂交流的次數(shù),通過師生之間的討論,把學生自主學習時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作為本次教學的重難點。
例如,教師在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時的教學時,應該了解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如果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較好,教師就只需要為學生講解一些應用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多進行練習。如果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較差,教師就應該為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為教師提出了問題:為什么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去借助其他學生的力量去解決這個問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當班級的學生都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時,教師就應該將這個問題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教學,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最終讓學生明確:由于長方形的特點是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而正方形也是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同時還滿足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點,因此可以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先學后教的重點就是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課堂學習的步驟放在了上課之前,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來檢查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
例如,教師在教學“混合運算”這一課時的內(nèi)容時,可以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充分了解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和順序,但是,學生在進行練習時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先乘除后加減”這一規(guī)律,很多學生并沒有理解其內(nèi)涵,仍然按照式子的順序從左到右進行計算。如“5+7×4”這一算式,很多學生就忽略了上述規(guī)律,最終得出了“48”這一錯誤答案。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