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慧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不僅重視身體的健康,對于心理健康也更加重視。小學生進入青春期階段后,其心理和生理水平都在急速地發(fā)展,渴望受到他人認可,同時內(nèi)心敏感,比起更容易被人們看到的身體變化,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隱藏期久、危害大,應該引起教育者的重視。為此,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此結合自己的相關工作經(jīng)驗,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yōu)化開展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新時期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小學生群體缺乏生活經(jīng)驗以及認知能力,面對來自內(nèi)外部的各種因素,他們的心情、情緒會受到?jīng)_擊,如果不能合理解決可能會誘發(fā)其他問題。積極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一載體,我們要傳播相關知識,培養(yǎng)他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較強的意志品質(zhì)。
一、立足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這是工作開展的基礎。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授課那么簡單,在教學前期一定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具體工作中,教師要主動尋求和班主任的合作,通過問卷調(diào)查、家訪、心理測試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收集與整理有關學生的情況,不僅僅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民族等;更重要的是了解小學生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特長、人際關系、興趣、性格、氣質(zhì)特點等,從而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每一學期要開展一到兩次的心理健康測評,及時篩選出有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傾向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
二、創(chuàng)設平臺,給予心理健康輔導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中,學生難免會因為外在的一些因素影響到情緒,消極的情緒如果無法得到梳理就會引發(fā)心理疾病。在教學中,很多學生反映自己有時候心情不好,心理難受時常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去說,也不知道去哪里尋求幫助。班主任群體又因為工作事情多,缺乏專業(yè)知識,并不是最好的傾訴對象。此時,我們學校就要努力去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心理咨詢室,安排專業(yè)的老師接待,給予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詢和輔導。
設置心理咨詢師,有助于教師采取一對一的教育,為那些出現(xiàn)心理困惑、心理問題但是不知道去哪里尋求幫助的學生提供一個平臺,教師不僅僅可以傾聽他們的內(nèi)心想法,還可以提出一些科學的建議和引導,幫助他們慢慢走出心理的陰霾,收獲陽光的生活。
當然,心理健康老師也要時常能夠走下講臺,走進學生的生活,用尊重、接納、理解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通過聆聽、疏導、咨詢、活動、訓練等途徑,發(fā)現(xiàn)學生們消極情緒背后的隱患,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心理困境,正常健康地發(fā)展。
我們還要積極組織一些班級集體活動,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偏好,去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活動,如班級之間的拔河比賽、健美操比賽等,鼓勵學生們?nèi)ラ_展人際溝通、團隊合作,融入集體生活,有助于加強他們的身心素質(zhì),建立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
三、優(yōu)化教學,積極開展心理教育
教學課堂是成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搭配起來開展教育工作,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實際影響,幫助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狀態(tài)。
例如,教學蘇教版“面對父母的爭吵”,以全班學生為對象,針對學生生活中這一場景的問題進行教學。我們不僅僅要進行理論傳授,更重要的是可以采取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游戲等教學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理論說教,采取一些開放性的形式去實施教學,如學生們分別扮演父母、孩子來再現(xiàn)生活中的情境,幫助學生們進入情境,學生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一場爭吵之后每一個人內(nèi)心的感受,理解爭吵的原因,從而通過活動讓學生們學會換位思考,感受到父母的爭吵對于家庭成員的巨大傷害,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遇見問題主動與父母溝通,幫助父母也勉勵自己遇到事情要學會包容,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如此教學活動形象生活,有利于學生們進入課堂,能夠深入理解道理,從而將課堂上學到的一些心理健康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幫助學生們有一個健康的生活。
結束語:
青少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在互聯(lián)網(wǎng)不斷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他們受到國外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出現(xiàn)了很多心理上的問題,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參差不齊的信息更是誘導他們做出很多不道德的行為。作為學校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發(fā)揮這一門課程的價值,幫助小學生們?nèi)淞⒎e極向上的生活觀念和價值取向,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洋.減負背景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137-144.
[2]胡義秋,朱翠英.不同學齡階段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5(0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