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娥 劉林林
【摘 ?要】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zhàn)決勝的最后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必須充分調動群眾脫貧積極性,把扶貧對象轉變?yōu)榉鲐毩α俊C撠毠砸皥猿执蠓鲐毟窬?,貫徹精準脫貧方略,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如何激發(fā)貧困人口的內生脫貧動力是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的關鍵。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志智同扶,激發(fā)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
【Abstract】Poverty alleviation has entered the final period of decisive battle. In order to w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e must fully mobilize people's enthusiasm to alleviate poverty and turn the obj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to a for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pattern of large-scale poverty alleviation,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supporting the ambition and intelligence". How to stimulate the inner driving force of the poor people to alleviate poverty is the key to w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Supporting the ambition before alleviating poverty,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while alleviating poverty. It is the fundamental policy to stop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by supporting the ambition and intelligence together, so as to stimulate the inner driving force of the poor people to alleviate poverty.
【關鍵詞】扶志;扶智;內生動力
【Keywords】supporting the ambition; supporting the intelligence; inner driving force
【中圖分類號】D63;F323.8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7-0132-02
1 引言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1]。目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穩(wěn)固現(xiàn)有脫貧成效,防止出現(xiàn)返貧現(xiàn)象,是脫貧攻堅戰(zhàn)面臨的重要任務。
2 激發(fā)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的重要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最艱巨的任務就是脫貧攻堅。到2020年底現(xiàn)行標準下的農(nóng)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xiàn)?,F(xiàn)階段,我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接近完成,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按街辛骼烁?,人到半山路更陡”。脫貧攻堅現(xiàn)進入“攻堅拔寨”沖刺期,既要鞏固前期來之不易的成果,又要不斷啃下剩余的“硬骨頭”。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精神是前進的動力。在脫貧攻堅中要注重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fā)展動力和能力。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內生發(fā)展動力。在脫貧攻堅的決勝期,更需要從貧困群眾的思想上破關,喚起貧困戶擺脫貧困的斗志,不斷增強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中的“造血”功能,培育貧困群眾的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和愿望,鞏固和提高脫貧成效。
3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扶貧先扶志,脫貧有信心。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通過扶志使貧困群眾淡化貧困意識,形成脫貧愿望,增強脫貧信心,樹立脫貧斗志,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改變貧困落后的境況。要激發(fā)貧困群眾“動”起來的意識和“我要”的行動,從根本上解決“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樹立“人窮志不窮”的觀念,把脫貧志向化為切實的行動,才能順利實現(xiàn)脫貧攻堅預期目標。扶志是貧困群眾內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激發(fā)貧困群眾的主動發(fā)展欲望,增強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振奮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2]。
3.1 注重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通過召開群眾會、發(fā)放宣傳單、組織宣講團開展宣講、組織群眾觀看電影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中央關于扶貧開發(fā)的重要論述,提高群眾的政策知曉率。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大力表彰脫貧攻堅工作中涌現(xiàn)出的“脫貧勵志典型”“致富帶頭人”,通過發(fā)揮脫貧致富榜樣的感召力、引導力、影響力,弘揚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正能量”,讓貧困群眾形成正確的榮辱觀,調動貧困群眾的脫貧積極性,實現(xiàn)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廣泛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宣講活動,鼓勵貧困群眾樹立“勤勞光榮,懶惰可恥”的思想觀念,提高貧困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讓貧困群眾擺脫“依賴心理”,喚醒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斗志和決心。
3.2 堅定信心,激發(fā)志氣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扶貧先扶志,這是打贏脫貧攻堅仗的根本之策。如果扶貧不扶志,單靠黨委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物資為貧困群眾解決生產(chǎn)生活困難,而不注重激發(fā)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只會讓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形成錯誤的認知,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錯誤地當成理所應當,久而久之,變得欲壑難填,重返“等靠要”自我惰性階段。因此,要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徹底拔出窮根、消除貧困,就要幫助群眾樹立脫貧志向,提高認識,更新觀念,不斷提升群眾的內部“造血”能力。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主動參與脫貧攻堅。
“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激發(fā)脫貧攻堅的“原動力”,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致富的志氣,增強擺脫貧困的信心,堅決摒棄“等靠要”思想,沖破消極落后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煥發(f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的精神,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從而實現(xiàn)變扶貧對象為扶貧力量的轉變。形成比學趕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局面,讓脫貧成為貧困群眾可持續(xù)的內在愿望和內生動力。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狠抓“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工作落實,集聚力量,暢通路徑,強化措施,開展志智雙扶活動,激發(fā)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4 發(fā)展教育,扶智拔窮根
“擺脫貧困首要擺脫意識和思想的貧困,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3]。發(fā)展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貧是解決家庭精神貧困的重要手段。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發(fā)展教育,全面提升貧困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技能,轉變貧困人口的文化觀念,提高貧困人口的智力水平和綜合素質。堅持教育扶貧的基礎性和源頭性作用,從而阻斷貧困文化代際傳遞。
聯(lián)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yǎng)年輕一代、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在脫貧攻堅中,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五個一批”中的一項,教育扶貧是消除貧困的有效手段。教育扶貧的重要任務是在改善外部物質條件的同時,豐富貧困對象內心的精神世界,激勵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目前,一些貧困地區(qū)教育發(fā)展面臨很大困難,由于各種原因,貧困家庭孩子輟學失學現(xiàn)象依然存在,還存在著“讀書無用論”觀點,很多貧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與普通家庭的差距在擴大。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起碼學會一項技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點上,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發(fā)展貧困地區(qū)教育事業(yè)是長遠之計,必須下大力氣抓好抓實。脫貧攻堅戰(zhàn)期間,職業(yè)教育是教育扶貧的重要抓手。秉承“職教一人,就業(yè)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職業(yè)教育,掌握一技之長,就能就業(yè),這一戶就有希望脫貧。此外,國家教育經(jīng)費要繼續(xù)傾斜于貧困地區(qū)、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同樣也要向貧困地區(qū)基層傾斜。幫助貧困地區(qū)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支持鄉(xiāng)村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建立省級統(tǒng)籌鄉(xiāng)村教師補充機制。資助貧困地區(qū)教師開展學歷繼續(xù)教育能力提升,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扶貧政策落實要更人性化、更精細化,讓貧困學生切身體會教育扶貧帶來的利益,感受到的黨和國家的溫暖。讓貧困家庭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意識,努力學習,走出大山,脫離貧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5 結語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又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貧困對象的脫貧愿望和內生發(fā)展動力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最終成效。“志智同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根本之策,激發(fā)貧困群眾發(fā)展內生動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關鍵。激勵引導貧困群眾靠自己改變貧困現(xiàn)狀,脫貧才具有可持續(xù)的內生動力,最終高質量地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鄧靖.扶志扶智協(xié)同促進農(nóng)戶內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困境及實踐路徑[J].中國經(jīng)貿導刊,2018(23):27-29.
【3】習近平.認清形勢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 切實做好新形勢下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工作[N].人民日報,2016-07-22(1).
【基金項目】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批“百名中青年學術和技術骨干”培育項目(60117190447);云南科技廳與昆明醫(yī)科大學應用基礎研究聯(lián)合專項青年博士項目(2018FE001(-131)。
【作者簡介】李紅娥(1989-),女,云南曲靖人,助理實驗師,從事燈盞乙素對腦缺血后小膠質細胞炎癥反應的影響研究。
【通訊作者】劉林林(1988-),男,山東樂陵人,講師,從事法醫(y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