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喜 劉晨晨 唐穎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層級護理對肺癌PICC置管血流感染的影響。方法 方便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124例肺癌患者,分為實驗組(應用層級護理方法)和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jié)果 實驗組平均置管時間、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fā)生率分別為(116.3±42.5)d、1.6%,對照組分別為(82.1±34.4)d、14.5%,實驗組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15.543,P<0.05);實驗組護理工作人員對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為(95.6±1.5)分,對照組護理工作人員對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為(80.8±1.1)分;實驗組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不滿意率分別為88.7%、9.7%、1.6%,對照組分別為66.1%、16.1%、17.8%;實驗組平均置管時間、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t=3.454、5.365,χ2=9.226,P=0.000、0.000、0.002)。結(jié)論 層級護理可顯著降低肺癌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血流感染發(fā)生率,延長置管時間。
[關鍵詞] 層級護理;肺癌;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血流感染;總滿意率
[中圖分類號] R473.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6(c)-0102-03
Effect of Hierarchical Nursing on Bloodstream Infection of PICC Catheterization of Lung Cancer
FENG Hong-xi, LIU Chen-chen, TANG Yi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 Liaocheng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erarchical nursing on blood flow infection of lung cancer PICC catheterization. Methods 124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convenient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cation level nursing method) and control group (application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Compare the effects af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catheter insertion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116.3±42.5) d and 1.6%,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2.1±34.4) d and 14.5%,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χ2=15.543,P<0.05); the nursing staff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95.6±1.5) points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the nursing staff of the control group scored (80.8±1.1) points; very satisfied rate, basic satisfied rate, unsatisfied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88.7%, 9.7%, 1.6%,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66.1%, 16.1%, 17.8%; The average tube placement time, relevant knowledge mastery score, and overall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 = 3.454, 5.365,χ2=9.226,P=0.000, 0.000, 0.002). Conclusion Hierarchical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of lung cancer and prolong the catheterization time.
[Key words] Level nursing; Lung cancer; 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Bloodstream infection;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Routine care
外周中心靜脈置管具有以下優(yōu)勢而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之中:其一,易于維護;其二,操作便捷;其三,可長時間留置;其四,安全性高等[1]。外周中心靜脈置管尤其能夠被廣泛應用于癌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隨著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的廣泛應用,臨床發(fā)現(xiàn)由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所致的血流感染并發(fā)癥也逐漸受到醫(yī)患人員的高度重視[2]。血流感染一旦形成,勢必會加重患者的身心負擔,與此同時降低患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預后效果。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所致的血流感染病死率約11.6%~24.5%[3]。為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必須有效控制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血流感染發(fā)生率,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有關研究資料顯示,層級護理方法有效避免護理不合理所致的護患糾紛,與此同時提高患者的總滿意率[4]。該文方便選取該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4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護理方法所致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124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在知情下參與;②均確診為肺癌患者;③經(jīng)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語言溝通障礙者;②依從性差者;③不同意接受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者。實驗組中有45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2.8±6.6)歲,平均病程時間為(6.3±2.4)年;40例患者穿刺貴要靜脈、22例穿刺肘正中靜脈。對照組中有49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4.1±5.3)歲,平均病程時間為(6.9±2.0)年;41例患者穿刺貴要靜脈、21例穿刺肘正中靜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工作人員一般資料:參與該次研究的護理工作人員總共有36名(10名主管護師、16名護師、10名護士;6名學歷為中專、14名學歷為大專、16名學歷為本科)。實施層級護理時,根據(jù)護理工作人員的職稱、工作水平以及經(jīng)驗等分為4個級別(即初級護士、中級護士、高級護士、專家護士)。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未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分組,隨機護理肺癌患者,為其提供以下內(nèi)容的護理服務:①體位護理。讓肺癌患者保持舒適體位,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預防病情加重。如果肺癌患者感覺到異常疼痛,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不要突然轉(zhuǎn)動身體,小心搬動患者,平緩地變換體位;②營養(yǎng)護理。護理工作人員需叮囑肺癌患者及其家屬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且容易消化的食物,盡量選擇患者喜歡吃的食物,避免吃產(chǎn)氣食物,如紅薯或韭菜,調(diào)配好食物的色香味,便于提高肺癌患者食欲;在肺癌患者用餐前需做好口腔護理,使得口腔保持干凈度,繼而舒適用餐;如果患者出現(xiàn)吞咽困難,需提供流食,取患者半臥位,預防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由于化療導致胃腸道反應嚴重患者,需根據(jù)其具體情況做好對癥處理,對病情嚴重者可鼻飼;③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基礎病情。觀察患者的呼吸變化以及血壓體溫變化等,觀察患者的常見臨床癥狀(胸痛、呼吸困難等),注意腫瘤是否出現(xiàn)轉(zhuǎn)移(如有無出現(xiàn)疼痛、嘔吐或眩暈等),嚴密監(jiān)測患者體重和白蛋白水平,化療后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脫發(fā)、惡心、嘔吐等);④疼痛護理。積極評估肺癌患者的疼痛部位以及性質(zhì),預防性使用止痛方法;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咳嗽加重疼痛感,保持大小便通暢,如果患者有出現(xiàn)2 d以上未解大便情況,需使用開塞露;如果肺癌患者疼痛感過于強烈,可遵照醫(yī)囑提供止痛藥物;⑤進行健康教育。建議肺癌患者不要吸煙,教育40歲以上人群者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咯血等癥狀,需立即前往醫(yī)院就診,從而早日發(fā)現(xiàn)、早日治療;置管前積極評估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基本情況,再在置管前、置管中以及置管后進行置管知識教育;⑥置管護理。置管時嚴格按照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規(guī)范操作,置管后可拍片確認導管尖端位置是否正確,穿刺后無菌紗布需覆蓋穿刺點,再進行包扎和止血,置管后第1天在給穿刺部位換藥時,需觀察穿刺點有無出現(xiàn)滲血情況,如果滲血比較多,可使用凝血酶;置管3 d內(nèi)叮囑患者避免穿刺肢體劇烈運動,指導患者如何正確地進行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維護,叮囑患者置管過程中盡量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應用層級護理方法,實施相關護理前將初級護士、中級護士、高級護士分為3組,其中初級護士組有4名、中級護士組有2~4名、高級護士組有2名。實施小組責任制,明確每一名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專家護士按照1名管2個小組方式參與護理,主要工作內(nèi)容為:①評估外周中心靜脈穿刺前的相關風險;②評估外周中心靜脈穿刺技術;③外周中心靜脈穿刺后進行嚴密監(jiān)測;④不定時組織其他級別護士進行培訓,規(guī)范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的維護制度,及時解決外周中心靜脈護理過程中的有關問題,督促或指導小組成員如何高效開展護理工作。高級護士主要負責制定護理流程,如:穿刺、更換敷料、更換接頭、進行導管維護等。高級護士還需在專家護士的指導下,輔助初級護士和中級護士的相關護理工作,監(jiān)督和管理初級護士和中級護士的護理工作是否落到實處,對護理中的疑難問題需及時反饋給專家護士。護理結(jié)束后,與下組護理工作人員進行書面交接或者口頭交接。中級護士主要參與到外周中心靜脈穿刺后的身體狀況監(jiān)測以及維護外周中心靜脈導管過程中,對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及時反饋。初級護士則主要負責整理病房,保持病房內(nèi)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上一級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完成以下護理工作:營養(yǎng)護理;基礎病情觀察;體位護理;健康教育等。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肺癌患者的平均置管時間、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fā)生率、護理工作人員對相關知識掌握度評分以及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采取該院特制問卷調(diào)查表,總分為100分,非常滿意為81~100分、基本滿意為60~80分、不滿意為60分以下)??倽M意率=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tǒng)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