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靜 張琦
摘要:我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面積的十分之一居亞洲第一,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微生物資源豐富,對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完整性上起重要作用。濕地物質循環(huán)轉化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動關系密切,濕地獨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給不同功能的微生物提供了一個適宜其生存及活動的場所。
關鍵詞:濕地;水分;微生物
1.研究區(qū)概況
巴音布魯克天鵝湖高寒濕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內(82°59?-83°31?E,42°45?-43°00?N),面積約 770 km2,海拔 2 300-3 042 m,冬季時間長且常年無夏,年平均氣溫-4.6 ℃,年平均降水量為273 mm,蒸發(fā)量為1 250 mm,相對濕度約60%,屬于干旱區(qū)高寒氣候。濕地水源主要來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屬開都河和孔雀河的源流區(qū)。該濕地屬于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受人為影響小,選取自然水分梯度下的一條長約2 km的樣帶,按照往年水分梯度劃分進行采樣。
2.樣品采集與測定
于2016年8月,在巴音布魯克天鵝湖高寒濕地進行野外樣品采集:在樣帶中按照水分梯度常年積水區(qū)(A區(qū))、季節(jié)性積水區(qū)(B區(qū))、常年干燥區(qū)(C區(qū)),剪去表層植被后,按照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的土壤分層,用根鉆采集土壤樣品,將幾個采樣點的土壤混合均勻后裝入無菌袋中干冰保存用于微生物測定。土壤微生物測定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提取法,內標是十九烷酸。
3 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水分梯度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異
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6.84-1 465.34 mg/kg之間,垂直方向上不同土壤層次上微生物量碳含量差異性顯著(P<0.05),三種水分梯度上微生物量碳含量隨土壤深度增加不斷降低。水平方向上同一土壤層次不同水分梯度上微生物量碳含量差異性顯著(P<0.05),0-10 cm土壤深度上呈現(xiàn)出B區(qū)>C區(qū)>A區(qū)的趨勢,10-40 cm三層呈現(xiàn)B區(qū)>A區(qū)>C區(qū)的趨勢。
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2.23-27.92 mg/kg之間,垂直方向上同一水分梯度不同土壤土壤層次間微生物量氮含量差異性顯著(P<0.05),三種水分梯度上微生物量氮含量隨土壤深度增加不斷降低;水平方向上同一土壤層次不同水分梯度上微生物量氮含量差異性顯著(P<0.05),0-20 cm兩層上呈現(xiàn)C區(qū)>A區(qū)>B區(qū)的趨勢,20-40 cm兩層上呈現(xiàn)A區(qū)>B區(qū)>C區(qū)的趨勢。
3.2 不同水分梯度下土壤微生物的差異
垂直方向,各水分梯度上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含量差異性顯著(P<0.05),三種水分梯度上微生物總含量、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真菌、放線菌和厭氧菌含量均呈現(xiàn)隨著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的趨勢。以表層0-10 cm為參照,在A區(qū)、B區(qū)和C區(qū)上,微生物總含量分別降低93.90%、93.28%、93.71%;革蘭氏陽性菌分別降低90.90%、88.08%、97.66%;革蘭氏陰性菌分別降低95.71%、95.89%、93.74%;真菌分別降低93.30%、94.88%、84.23%;放線菌分別降低91.84%、93.55%、90.53%;厭氧菌分別降低91.86%、91.22%、91.25%。水平方向上,各土壤層次不同水分梯度上土壤微生物含量差異性顯著(P<0.05),水分對微生物起促進作用,各微生物類型含量隨水分的降低而減少。
4 小結
通過對巴音布魯克天鵝湖高寒濕地不同水分梯度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含量的研究,結果表明:(1)微生物量碳、氮隨水分變化的波動趨勢明顯,在表層受水分的影響最大。(2)水分對微生物有促進作用,各微生物含量呈現(xiàn)隨水分增加而增加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徐曉龍,王新軍,賈宏濤,等.巴音布魯克天鵝湖高寒濕地景觀格局季相變化分析[J].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20,37(01):82-91.
[2]包振宗,侯艷艷,朱新萍,等.干濕交替和模擬氮沉降對巴音布魯克高寒濕地土壤CO2排放的影響[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8,37(03):5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