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方園
五十多年前,在極度缺醫(yī)少藥的條件下,在陜北黃土高原簡陋的窯洞里,涌現出一批優(yōu)秀的北京知青赤腳醫(yī)生,他們把一個個生命從死神手里奪了回來,完成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陜北農村醫(yī)療站,赤腳醫(yī)生除了北京知青外,還有許多延安本地的,今天我要講述的是赫赫有名的關家莊醫(yī)療站一位本鄉(xiāng)本土的赤腳醫(yī)生靳鳳山。在醫(yī)療站大家都習慣叫他的小名“康兒”。
他是本村一位農民的兒子。自幼患有嚴重的風濕性心臟病,由于當時農村醫(yī)療條件差,缺醫(yī)少藥,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病情越來越嚴重,基本喪失勞動力。在他犯病最嚴重的時候,根本不能躺,只能整夜半蹲半靠地蜷縮在灶臺旁的墻角邊,非常痛苦的熬過一個個漫長的黑夜。就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候孫立哲來到村里,開始給他治病,控制了病情,緩解了癥狀。使他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他總說是孫立哲救了他的命。他對孫立哲不僅是感激,更多的是欽佩。因為他是最早看到孫立哲是怎樣刻苦學習,又是怎樣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為病人行醫(yī)治病。這些都使他深受教育,他決心向孫立哲學習,為更多的和他一樣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服務。從此,孫立哲給人看病時,他就跟著幫忙,什么事情都干,不怕臟、不怕苦。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很多事情一學就會,甚至過目不忘。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可通過跟著孫立哲學習,很快就成了關家莊醫(yī)療站元老級的赤腳醫(yī)生。
康兒識字并不多,全靠自學,學什么會什么,康兒的靜脈穿刺很是厲害,扎小兒頭皮針的技術那是一絕,關家莊醫(yī)療站的每個人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在1975年深秋的一天,醫(yī)療站來了一位不足一歲的小患者,患了秋季腹瀉而嚴重脫水導致酸中毒,急需補液。可患兒的血管又細又癟,誰都不敢輕易下針,大家都知道唯有康兒才行??墒强祪哼@些天因天氣轉涼,病情加重,在家休息。就在所有人著急的不知如何是好時,聞訊的康兒在母親的攙扶下已經趕來,他一臉病容,臉部浮腫,呼吸沉重。
因為自己是嚴重的慢性心衰病人,小小的小兒頭皮針,捏在他浮腫的右手指尖,幾乎看不見,他開始用左手指尖在患兒頭皮上摸索,他的指尖上就像有個透視儀,能透過皮膚“看”到皮下那纖細的血管;又好像是個聲納儀,能捕捉到血管中血液微弱的流動聲音。在昏暗的小油燈下給小兒扎頭皮靜脈針,一針成功??墒莿倓偣潭ê冕橆^,康兒身子一軟,癱倒在一邊,大家忙扶著康兒靠在炕角,給他注射了一支西地蘭針劑,康兒才慢慢緩過來。他因體力不支而癱倒,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搶救患兒的性命。
康兒非常關心病人,從不對病人發(fā)脾氣,因為他自己在死亡線上掙扎過,深知病人的痛苦,所以他特別能理解病人的疾苦,總是盡量想辦法幫助看病的老鄉(xiāng)解決困難。他的健康狀況很不好,經常處于缺氧狀態(tài),和他在一起干活時,經常能看到他的口唇發(fā)紺,能聽到他急促地呼吸聲。可每每問他是否需要休息時,他總是說:“沒事兒,我早就適應了?!?/p>
為了讓康兒好好調理一下身體,孫立哲把他接到了北京,可他待不住,堅持要回到醫(yī)療站繼續(xù)工作。其實,他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只有靜養(yǎng)才能延長壽命,否則他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他拒絕躺在病床上休養(yǎng),而是強忍著病痛堅守在治病救人的前線,拼了命地想為醫(yī)療站多做一些事情。
1978年,康兒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默默無聞,不聲不響的工作精神,以及他與疾病斗爭的堅強意志,他不怕苦不怕累,為人師表、平易近人的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同事、朋友學習。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康兒。
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更沒有獎勵。為了發(fā)展農村的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為了許許多多與他素不相識的病人,他就這樣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真正的做到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笨祪褐皇且幻钇胀ǖ某嗄_醫(yī)生,可使是提起康兒,醫(yī)療站的人都佩服他,稱贊他!他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24歲,24歲花一般的年紀,但他用自己有限的生命譜寫出了一首不凡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