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圣外王”是一種儒家思想觀點,最早出現(xiàn)于道家典籍《莊子》:“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焙髞聿疟蝗寮宜^承,指的是個人修養(yǎng)與政治主張?!皟仁ァ保褪菍⒌啦赜趦刃?,自然無為;“外王”,就是將道顯示于外,推行王道。“內圣外王”,指的是內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是人格理想及政治理想兩者的結合。其中,“內圣”是基礎,“外王”則是目的?!皟仁ネ馔酢弊鳛橐环N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其強調的是在既定社會體制下的自身修行,并不對外部社會制度有所訴求,要求制度的建設與改善,要求完善自己的精神層次,但不要求外部制度對自身的保障。在中國封建社會,常常出現(xiàn)“內圣不外王,外王不內圣”的局面,是一種政道有余但治道不足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