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色彩關系分為色彩對比關系與色彩統(tǒng)一關系,它們影響著畫面的色彩效果。工筆畫作為重著色的繪畫門類,相較于其他繪畫門類更依賴于色彩的渲染,因此色彩關系在工筆畫作品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十三屆全國美展中的工筆畫作品為例,試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色彩對比 色彩統(tǒng)一 工筆畫 全國美展
十三屆全國美展中的工筆畫作品,其視覺沖力來自很多方面,比如人物造型、構圖、線條和色彩關系等。本文以色彩對比和色彩統(tǒng)一作為切入點,對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作品的色彩關系進行研究。
一、色彩對比
所謂色彩對比就是色彩三要素對比,即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和色相對比。任何繪畫作品的畫面都有很多種不同的色彩,正是因為有很多這樣色彩的對比才使得整個畫面豐富多彩。
1.明度對比
明度是色彩的亮度,強烈的明度對比會產(chǎn)生層次感,鮮明的層次是明度對比最主要的特征。作為色彩最基本的屬性之一,明度對比是任何一種由多種色彩組成的色彩構成必不可少的要素對比。
作品《雪域歡歌》的色彩明度對比較為強烈。大面積的黑和白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黑色塊和白色塊之間夾雜著明度適中的色彩,作為兩者之間的緩沖色,來銜接兩者之間的對比。比如畫面中心牧民的黑褲子和他身上的白上衣,以及他手上拽著的白色牦牛毛,形成鮮明的對比。白牛毛后的棕色牛毛夾在黑褲子和白羊毛中間,棕色使白色和黑色有所銜接;牧民白色上衣和黑色褲子之間用紅白色的腰帶作為緩沖物,其中紅色明度在白色和黑色之間,恰好可以作為黑色和白色的緩沖色??梢?,明度之間的對比是一個連續(xù)變化的過程,由畫面中間牧民的褲子作為出發(fā)點,向右至白色牦牛是一個明度逐漸變亮的過程,向上至白色上衣亦是如此;由最左邊牧民的黑色帽子作為出發(fā)點,向下至白色牦牛,依然是由暗逐漸轉(zhuǎn)明的過程。一幅作品在色彩明度對比上即使很強烈,也要用明度適中的色彩在來緩沖兩者之間的強烈對比,讓畫面不失柔和。
2.純度對比
純度高的色彩清晰明朗,能在奪人目光的同時使人產(chǎn)生很強烈的心理作用,但若觀者長時間駐足觀看,則很容易產(chǎn)生視覺疲勞;純度低的色彩較純度高的顏色更為柔和,正因其含蓄的特點使得其和高純度色放在一起便不易被觀眾注意到,因而顯得更為平淡。純度對比因純度的高低差異而產(chǎn)生,可以使色彩組合的效果更好。
作品《援非日記—中國醫(yī)療隊在非洲》上,作者大面積運用了高純度色,畫面整體較明快。背景是大面積的暖黃色;前來接受醫(yī)學檢查的非洲居民的衣著服飾上的花紋,有純度較高的明黃色、朱砂色、石青色和石綠色,也有純度較低的土黃色、褐色、黑色和白色;醫(yī)務人員則是大面積的白色;周圍的道具都是中間色調(diào),如架起的帳篷的藍灰色,存放醫(yī)用物資的箱子和一旁的椅子,以及非洲居民頭頂上的竹筐的褐色。
這幅作品大面積地運用了不同的純度較高的色彩,這些清晰奪目的高純度色吸引人的目光,同時并沒有因色彩的強烈而讓人產(chǎn)生視覺疲累,訣竅在于運用了大量的純度中性色,如褐色、藍灰色白色,以及背景通過顏料的調(diào)和而降低純度的偏白的暖黃色,這些中間色夾雜在高純度色之間進行了緩沖,從而使得因大面積使用高純度色的畫面更柔和,可以讓觀眾長時間觀看。
3.色相對比
色彩的相貌即是色相,比如玫瑰紅屬紅色相,孔雀藍屬藍色相。任何色彩放在一起,只要存在明度和純度的差別,就會存在色相上的差別,從而形成色相對比。
色相大致分為冷色和暖色,色相對比強弱取決于兩種顏色在所處色相環(huán)上的位置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取決于色相的冷暖性質(zhì)。作品《命運的聚焦》中,所有人都集中在十字架結構線上,背景用暖黃色,因此結構線上的主體物用冷色調(diào)和背景色形成鮮明對比,比如大多數(shù)人的衣服用的是藍色、綠色和黑色,這些都是冷色,而且是冷色當中的低明度色調(diào),大面積運用這些顏色的目的是與背景的黃色形成色相對比,同時也拉開明度上的對比;然而主體物上的冷色調(diào)不全是低明度色,也有高明度的白色,之所以在大面積的低明度冷色調(diào)中添加高明度色,是為了增加主體物之間的對比,強化主體物之間的界限,讓主體物更加清晰。主體物中的色彩雖然都是冷色,但其中的色相也存在很大的差別,比如同是作為冷色的黑色和白色,由于在色相環(huán)上的位置相對而形成鮮明的色相對比,白色和藍色之間隔著綠色,黑色和綠色之間隔著藍色和紫色,因此也存在很大的差別,但其中無論哪種色彩都是冷色,都能和背景的暖黃色形成色相上的對比,雖然白色和黃色相近,由于其冷暖關系的差異使得這兩種顏色依然存在著鮮明的對比。
二、色彩統(tǒng)一
色彩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兩種或以上的色彩之間的漸進式的變化,或是兩種色彩在某一屬性上相一致,比如明度、彩度和色相三者其中之一達到一致。色彩統(tǒng)一的唯一方法就是色彩調(diào)和,色彩調(diào)和的方法有三種:屬性同一調(diào)和、混入同一調(diào)和和連貫同一調(diào)和。
1.屬性同一調(diào)和
屬性同一,顧名思義是色彩三大要素的統(tǒng)一,即明度對比統(tǒng)一、純度對比統(tǒng)一和色相對比統(tǒng)一。一幅作品,其配色只要三要素之中的某一種要素達到一致,就能使色彩關系相互協(xié)調(diào),達到色彩搭配所預期的效果。
作品《漁歌三月》上的用色,不僅純度上一致,色相上也大致相近。大部分漁民穿的是紅色衣服,偶有穿紅白相間的衣服;漁民手拉扯的漁網(wǎng)用的是偏紅的暖灰;地面用粉紅,背景用的是較深的褐色。整幅畫面的紅色、赭石和褐色,褐色、赭石在色相環(huán)上屬紅色;其他地方雖然穿插了白色,土黃色和藍灰色,但面積都不大,不改紅色一統(tǒng)畫面的大格局,因此,這幅畫能夠在色相上一致。其色彩都進行了降純處理,因此即使是原色如紅、黃和藍在純度上也和赭石、褐色和暖灰相一致。唯一有差別的明度對比雖然比較強烈,但因其他兩種要素的一致性,其對比不影響整幅作品色彩組合的協(xié)調(diào)性。
2.混入同一調(diào)和
在調(diào)色過程中,將不同的色彩混入都混入同一種顏色,或者是混入同一種色相中的任何色彩,使所對應的每一種色彩都有同一種色相的成分,能夠使不同色彩因為都含有這種成分而產(chǎn)生共鳴,從而使畫面柔和,達到所預期的調(diào)和效果。作品《軍港之夜·中國夢》藍色為主基調(diào),為了迎合大的基調(diào),其他色彩或多或少混入了藍色,比如航母下方的水波紋是淺藍色,水面上白色的浪花,其白色是混入了少許藍色的;船體、甲板上的戰(zhàn)斗機和艦島,以及艦島背后的甲板用的都是偏藍的灰色,背景用的是明度較低的深藍色;艦島下方的甲板雖是土灰色,但在其下面有藍灰色的底子,其色彩的成分依然含有藍色。綜上所述,這幅作品除藍色以外的色彩都因混入了藍色而或多或少都含有藍色成分,所有色彩也都因含有藍色成分而產(chǎn)生共鳴,相互協(xié)調(diào)。
3.連貫同一調(diào)和
連貫同一就是將任意兩種及以上的色彩連貫起來。連貫同一調(diào)和的具體方法是在任何色彩之間,用黑色、白色、灰色、金色和銀色這些中性色在不同的色彩之間勾填粗線,因為其純度都比較低,在色相上既不屬于三原色,也不屬于三間色,所以其色相也是偏中性的,可以用來過渡。
《走進新時代之美好生活》這幅作品中所有的人和物的輪廓線都是用白色勾勒,整體畫面所用的色彩并不豐富,除了黑和白,其他就是褐色、黃色和偏紅的暖灰。從左往右第二個人物的褲子的土黃色,與周圍明度較低的黑色和褐色形成較大的反差。就黑色與土黃色而言,此二者無論在明度、純度和色相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土黃色明度高,黑色明度低;土黃色和黑色在色相上兩者之間隔了紅色和橙色,因此色相上存在明顯的差別;土黃色的純度與作為中性色的黑色相比要飽和。
參考文獻:
[1] 于國瑞《色彩構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
[2] 楊光宇《中國畫的平面與色彩構成》,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
[3]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2017中國傳統(tǒng)色彩學術年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年。
(喬翔,1994年生,男,四川雙流人,碩士學歷。研究方向:工筆畫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