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丹 王瑛 朱玉玲
(洛陽市澗西區(qū)王祥小學,河南洛陽 471003)
2020 年4 月21 日,習近平主席在陜西省考察時講到:“現(xiàn)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2020 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對于學生體育課來說亦是如此,學生在戶外活動的機會少之又少,直到恢復線下教學,室外活動才慢慢恢復生機。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學體育課的學生評價,通過對學生評價指標、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種類以及評價結果反饋的分析與確定,為小學體育教學進一點綿薄之力,同時為增強學生活動意識、增進學生體質健康、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中華詞典》中,對評價概念這樣定義:評價指評判人或事的價值。換句話說,評價也就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對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判斷。學生評價,亦稱“學生學業(yè)評價”,學生評價是指依據(jù)預先設置的學生評價目標(或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業(yè)成就作出評判,其主要手段包括考試、測驗量表、標準化測驗、替代性評價方法、作業(yè)等,學生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評價學生的已有知識,通過激活、改造和重組已有知識,學習者在新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形成意義的聯(lián)結,當學生把新知識與已有知識聯(lián)結起來時,學習就成為一種有意義的建構;第二,評價學生新獲得的知識,包括評價學生變化中的知識結構[1]。
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個下位概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當對學生學業(yè)進行評價時,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所處的不同發(fā)展水平階段,對于其評價指標的確定將會有不同程度的顯現(xiàn)。因此,在確定學生學業(yè)評價指標內容時應根據(jù)學生年齡及水平發(fā)展特點確認相關內容,同時,學生學業(yè)評價指標的確定與其評價主體及評價方法等內容息息相關。由于小學生身心發(fā)育并沒有完全形成,因此對體育興趣及終身體育鍛煉思想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小學體育課學生評價指標、評價主體等的內容確定就顯得尤為必要。
在2011 新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征不同,劃分了三個水平目標:水平一:義務教育階段一、二年級;水平二:義務教育階段三、四年級;水平三:義務教育階段五、六年級。針對不同的水平階段,體育課中所傳授的教學內容也有所差異,同時對學生評價指標、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種類以及評價結果反饋的內容也有所不同。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文件匯編》中明確規(guī)定了學生評價指標及權重的分配,這些體育項目就是學生每年所要“考試”的內容,這些達標項目更能檢測出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符合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文件匯編》中,其中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共同測試項目是體重指數(shù)和肺活量,分別所占權重均為15%,如表1 所示。
但小學體育課中,不能僅僅以達標內容為目的而進行體育課內容的設置,小學體育更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除了達標內容外,體育課上如球類運動、田徑、體操等項目的內容更應該穿插在教學中進行學習,同時可繼續(xù)以達標內容為目標進行相關的學習。體育課上對學生評價指標的確定可重新確定,但依然可圍繞達標內容進行體育教學,比如,針對一級指標田徑技術動作的評價內容可繼續(xù)分為田徑成績達標和田徑技術評定兩個二級指標,因為除對學生成績有硬性要求外,對于學生對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掌握更應該給予全面的考量與重視,不可僅僅看成績而論成敗。表1 是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文件匯編》中所規(guī)定的內容,關于田徑技術動作中的學生評價的指標確定及其排序;表2 則由調查問卷簡單得出小學階段田徑技術動作的相關指標確定,從表2 中可知,田徑指標內容與國家體質健康達標內容相輔相成,更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及每學年所進行的學期考評。
表1 小學體質達標單項指標與權重
表2 小學田徑技術動作學生評價指標確定及排序
所謂評價主體,其主要有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在對學生的體育課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時,一般情況下,教師是主要的評價者,學生僅僅是被評價者,但隨著時代發(fā)展,評價主體也逐漸體現(xiàn)多元化趨勢,對于小學階段學生體育成績評價,不應僅僅是老師“做主”,學生亦是評價的主體,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也應給予相應重視。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意識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學生間的互相評價也是評價主體發(fā)展的趨勢,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間的信任與合作,教師可以從側面更全面了解學生,更加客觀合理地對學生學習情況有一個整體評價,這樣更有助于體育教學順利開展。
此外,不同的體育課內容評價主體也應有所不同,對于每年一度的國家體質健康達標測試,教師是主要的評價主體,這項體育測試結果主要以成績來展現(xiàn)。對于每學期或每學年的體育課內容,學生評價結果則不能單純以成績來體現(xiàn),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xiàn)、參與體育的活動程度以及對于相關技能技術的規(guī)范性把控等等都是考察的地方,而針對不同的指標內容其評價主體也應有所不同。如對田徑技術評定的指標內容評價,則可以請任課體育教師及班主任等相關老師一起對學生的技術動作進行合理評價。因此,評價主體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更能全面了解學生,客觀分析學生的體育課成績及個人表現(xiàn),使其評價更顯公正性。
關于學生評價方法的確定主要有三種:定量評價、定性評價以及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定量評價:它是利用數(shù)學的方法,通過對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處理后,再對評價對象做出定量結果的價值判斷;定性評價:不通過數(shù)學的方法,根據(jù)被評價者平時的表現(xiàn)、現(xiàn)實狀態(tài)或相關資料的獲得分析,對其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它是許多學者所公認的比較合理的評價方法[2]。在小學體育課中,針對不同的體育課內容,對學生評價方法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比如對于田徑課來說,更多的是以數(shù)字方式也就是定量評價為主來測試學生所學內容的進步情況,同時對達標內容的測試項目規(guī)定就是采用了定量評價方法,這樣做的好處更能從成績結果中看出學生的體育情況及體質健康狀況,因此,數(shù)字的運用成為體現(xiàn)學生身體狀況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但是,不能僅僅以最終數(shù)據(jù)作為評價學生體育成績的法寶,體育運動中有些孩子先天身體條件不好,但又喜歡體育課,而此時運用定量評價將會略顯不公平,同時會削弱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這時定性評價就凸顯出他的價值,通過定性評價方法,可以更能從多方面了解孩子,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表現(xiàn),使其最終的評價結果更趨于客觀性。比如對于田徑成績達標測試時主要關注學生最終的體育成績,而對田徑技術評定時則主要關注學生對這一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準確性的把握程度。因此,體育課上合理使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更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應把二者有效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這才是學生評價方法應該發(fā)展的方向與趨勢。
在體育教學中,不同階段教學對學生評價會有不同的評價種類顯現(xiàn)。如在學年開始階段,一般情況下,可以先運用診斷性評價來對學生有一個總體了解,這對于下一步的體育教學將有重要幫助。所謂診斷性評價,是指在一個單元或在學期初對學生的體育成績所進行的一種評價。運用這一評價種類可以更深入了解學生起初的體育情況,這與總結性評價正好相對立。所謂總結性評價,則指一項教育活動或是一門學科教學在一學期或學年結束時所進行的評價。這一評價形式用于檢測學生這學期或學年總體下來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而為下一學年的學習提供一些必要參考。
介于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之間的是形成性評價,也叫過程性評價,它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更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體育的情況,并能及時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而進行的一種評價形式。這一評價形式更凸顯人文性,同時不會有以最終的成績論“成敗”之說,而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次測驗或者技術動作的考核以及每節(jié)課所學內容情況等內容來對學生有一個階段性了解,從而及時修改教學方法或內容,找到更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方法來進行下一步教學。由此可見,三種評價種類有其各自的功能與優(yōu)勢,唯有合理把三種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對學生有一個更加公正合理客觀的“最終”評價。
評價結果反饋是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最需要完成的步驟之一,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項學生評價內容。一般情況下,其評價結果反饋主要有分數(shù)、等級、評語及錄像等這幾種形式[3]。在小學階段,對學生評價結果反饋一般是以分數(shù)和等級為主,如每年一度的國家體質健康測試,就主要以分數(shù)形式呈現(xiàn)在師生及家長面前。通過體育測試的成績反饋,可以直觀得知學生的體質健康如何,也為下一步體育教學工作做準備。
此外,每學期體育課結束時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明確的分數(shù)測試,更多的是老師對學生的等級評價,如優(yōu)、良、及格和不及格等評價結果反饋,而等級評價也凸顯出學生評價結果反饋的多樣化及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同時,除以上兩種評價結果反饋外,還有以評語形式出現(xiàn)的結果反饋,這樣的形式更能全面地評價學生學習情況,不至于僅僅把學生成績放在第一位,沒有等級分明地體驗,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適合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更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簡言之,評價結果反饋是教師教學階段的一個總評,是學生學習情況的一次檢驗,是進行下一教學與學習階段的開始和重新起航,而并非是教學或學習成績的終結。
在小學階段,如何把教學內容與學生評價的內容有效結合起來,并運用于體育教學中,這是我們體育工作者都應思考的事情。同時,學生評價指標的確定更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制定,明確教學內容,確定相應的評價主體與評價方法,合理運用評價種類,更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表現(xiàn),使其評價反饋結果不僅僅只關注學生的體育“數(shù)字”成績,對其評語、等級等結果反饋形式也應給予合理重視或嘗試,以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從而客觀、公正評價學生,使體育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從而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